搜索到1253篇“ 岑参“的相关文章
岑参隐逸诗研究
岑参隐逸诗的创作伴随他整个人生,存世的49首隐逸诗题材丰富、用意真切、思想深邃,绝不逊色于他的边塞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学界对岑参隐逸诗研究较少,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以岑参的隐逸诗为研究对象,分析岑参隐逸...
曲伟杰
关键词:岑参隐逸诗隐逸心态
为何“人人传写”岑参诗?
2024年
岑参(约715-770),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中唐杜确编《岑嘉州集》“序”中言:“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宋代陆游认为岑诗“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岑嘉州诗集》)。明人边贡更盛赞:“夫俊也、逸也、奇也、悲也、壮也五者,李、杜弗能兼也,而岑诗近焉。”(《刻岑诗成题其后》)后人称赏岑诗的原因何在?
雷正娟张中宇
关键词:岑参边贡中唐
大历年间岑参诗歌创作的转变与价值
2024年
岑参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诗人,大历入蜀后诗风从壮丽豪迈转向切实平淡,情绪从激昂高亢转向忧郁低迷,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和对现实的关注上也有了新的拓展。岑参大历年间诗风的鲜明转变,与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及自身仕隐矛盾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岑参晚年的行迹、思想,更可见其创作成熟后的审美转变,并对后来大历诗人群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丛蓉
关键词:岑参大历诗风
从“战士”到“文士”——论高适、岑参之边塞身份的认同与转变
2024年
戎马风尘的边塞生活和雄浑悲壮的塞外书写共同构建了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人身份,因而诸家论及高适、岑参也多集中于出塞经历,偏重于二人边塞文人身份,认为“功名只向马上取”是其志向所在。他们在拓边戍守中渴望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在人民痛苦不幸的遭际中开始对定边安民有了新的思考。高适诗作中有“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之语,岑参也常有“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之论。结合二人“谏臣”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不只将入幕从戎、立功疆场当作唯一的报国之路,也希望谏言立策来解除国家边患,拯民济世。从“战士”向“文士”,造成这一身份认同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探究其背后成因对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文人的研究与其诗歌创作尤为重要。
李莹
关键词:身份认同高适岑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2024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张巍
岑参边塞诗的精神美
2023年
岑参以其气势雄伟瑰丽辉煌的边塞诗在唐朝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岑参的边塞诗塑造了边关将士的群体英雄形象,描绘了壮美的边塞风物民情,表现了包括诗人在内的戍边军民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和宏伟抱负,蕴含着奇情妙想深邃旷远的壮阔意境。岑参的边塞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后世的边塞诗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唐朝文化审美情趣向壮美方向转化也有相当的影响。本文力图研讨岑参边塞诗的思想价值,其边塞诗表现出的边塞生活融合之美、塞外风物民情的壮阔之美、英雄主义的无畏之美和报效祖国的正义之美,有力地展示了浓郁的精神美,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邵洋洋
关键词:岑参边塞诗
从诗史互证角度解读岑参边塞诗
2023年
唐朝边疆辽阔,民族众多,其疆域变化也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除史料记载,唐诗也是重要佐证之一,文人以所见入诗,既关乎其仕途政治、又可涉及西北边防。岑参即此中佼佼者,因两唐书都未立传,唯《唐才子传》与《岑嘉州集》可作参考,参考其两次入幕经历,诗中可见西域风物、唐王朝“天下”“夷夏”和“藩属”概念的变化。基于其入幕时间皆在安史之乱前,亦可窥见西域藩属体系与都护府的变化。
韩雨桑
关键词:岑参边塞诗诗史互证
岑参边塞诗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2023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不少文人开始入幕从戎,使得边塞诗发展到了高潮,著名诗人岑参两次出塞留下了78首边塞诗①,其中包含“王事”“伐鼓”“崔嵬”“醉舞”等《诗经》元素,这体现了岑参在赴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过程中通过诗歌形式传播唐代经学的过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岑参的诗人、进士和幕府文人身份是其边塞诗传播《诗经》文化的基础,其诗歌作品不仅影响到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军民商贾,还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极具文化传播价值。
冉娟
关键词:边塞诗岑参盛唐时期丝绸之路入幕诗歌总集
边塞诗中的西域风物初探——以岑参部分诗词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岑参一生两次出使西域,在北庭都护府做过判官和支度副使。在他的西域旅途中,曾经留下过诸多边塞诗歌。本文通过分析岑参笔下边塞诗的意象,以岑参来到西域的时间为顺序,探寻边塞诗人眼中的西域,解释远古以来的西域厚重的文化历史,缘何在边塞诗人中留下深刻印象。
张旭
关键词:边塞岑参文化
浅析盛唐边塞诗听觉意象的意蕴——以高适、岑参边塞诗为例
2023年
盛唐时期,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运用了丰富的听觉意象,这种听觉意象在描绘边塞景观强化了艺术效果,具有丰富的意蕴。首先,在歌声乐舞、寓情于声的人文之声和异域色彩中,鼓、笛、胡笳这几类乐器的演奏之声使得其诗颇具人文关怀。其次,风声、雨雪声等自然之声描绘边塞之苦以及战士强大的生命力。最后,雁、鸟、马等动物之声,寄托战士内心情感的动物之声,更是伴随着征人的羁旅之苦,思乡之切。总之,这些听觉意象是边塞诗的一大重要意象,也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谢雨欣
关键词:边塞诗听觉意象高适岑参

相关作者

孙植
作品数:34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研究主题: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艺术美 南行诗 诗社
李厚琼
作品数:26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岑参 入蜀 《三国演义》 诗歌特色 《东周列国志》
滕桂华
作品数:25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岑参 送别诗 胡人形象 《水浒传》 女性批判
廖立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岑参 文本 唐玄宗 籍贯 户籍
刘越峰
作品数:59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散文 学术 北宋 散文创作 欧阳修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