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2篇“ 居群遗传结构“的相关文章
- 黄缨菊自然居群遗传结构与适宜分布区研究
- 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是菊科(Asteraceae)、黄缨菊属(Xanthopappus)的一种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它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高寒草甸和干旱坡地,具有耐寒、抗旱、...
- 杨萍
- 关键词:群体遗传结构
- 胡杨居群遗传结构及适应性进化研究
-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属于杨柳科杨属胡杨组,是我国西北荒漠河岸林的优势树种,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胡杨林已经严重...
- 盖中帅
-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迁地保护
- 中国臭椿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及生态位模拟研究
- 已有研究表明木本植物栖息地丧失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持续的负面影响,但量化栖息地丧失对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此外,人为活动造成的木本植物栖息地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及伴随的景观变化很可能通过在大尺度地理区域...
- JOSPHAT KIPNG’ETICH SAINA
- 关键词:臭椿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
- 文献传递
- 江西野生寒兰居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该研究采用叶绿体基因组片段(petB-petD)和核基因组ITS序列,对分布于江西的寒兰17个自然居群的252个体进行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江西野生寒兰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居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探寻江西寒兰资源数量锐减以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nrDNA ITS序列长度652~658 bp,总变异位点140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21.3%~21.5%,(G+C)含量为58.9%~67.1%。cpDNA序列长度522~529 bp,有变异位点9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1.70%~1.72%,(G+C)含量为32.9%~33.7%。(2)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变异,cpDNA片段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为40.76%,居群内为59.24%;ITS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为28.96%,居群内为71.04%;基因流(Nm)较大,cpDNA片段Nm为1.2265;ITS Nm为0.7267。(3)ITS和cpDNA数据失配分析和中性检验均表明江西寒兰野生居群在历史近期经历了扩张事件,nrDNA ITS序列较叶绿体序列进化较快,变异速率也较快。
- 谢慧敏张威罗火林杨柏云杨柏云
- 关键词:寒兰ITSCPDNA
- 福建青冈和岭南青冈系统发育关系及居群遗传结构
- 福建青冈(Quercus chungii F.P.Metcalf)和岭南青冈(Q.championii Benth.)属于栎属青冈组(Quercus section Cyclobalanopsis),为珍稀用材树种,是我...
- 姜小龙
- 关键词:物种分布系统发育分析居群遗传结构
- 文献传递
-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赞比亚境内海菜花属植物(Ottelia ulvifolia)的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遗传结构
- 赞比亚河流系统复杂,它拥有丰富和广泛的水体,主要有五个世界著名淡水生态区,被认为是非洲水生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河网系统通常会对水生植物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在赞比亚河流系统中却缺乏相关的研究。赞...
- Boniface Kariuki Ngarega
- 关键词:居群遗传结构微卫星分子标记
- 文献传递
- 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渐渗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况、种质资源现状以及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文使用6对SSR引物对云蒙山、上方山和北农林场同域分布的304个蒙古栎、槲树、槲栎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间基因渐渗进行了研究。【结果】共检测到等位标记10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7.5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60~0.911,平均为0.838,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632~0.903,平均为0.822,3种栎树在总体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的水平上,3种栎树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2.667~14.167,期望杂合度(He)为0.743~0.849,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725~0.826,3种栎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蒙古栎>槲树>槲栎。对7个栎树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发生在居群内。通过Structure软件对3种栎树种间基因渐渗进行分析,发现槲树-槲栎、槲树-蒙古栎和槲栎-蒙古栎这3个种对间均有基因渐渗发生。【结论】在北京山区分布的蒙古栎、槲树和槲栎这3种栎属植物之间存在普遍的、复杂的渐渗杂交现象。
- 高基朋秦岭曹庆芹房克凤田晔林
- 关键词:栎属
- 江西主要山脉春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与分化被引量:5
- 2020年
-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江西省主要山脉的21个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居群进行居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14个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84.89%。21个居群的Nei s基因多样性(He)为0.2292,Shannon指数(I)为0.3613。AMOVA分析表明,春兰居群间变异占50.79%,居群内变异占49.2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内的分化。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分析均表明,江西主要山脉的春兰居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境片断化。推测江西春兰曾广泛分布于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春兰群体因气候剧烈变化而骤减,仅在山脉间适宜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并繁衍至今,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是春兰最主要的两个冰期避难所。综合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特点,建议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石城(SC)、宜丰(YF)、贵溪(GX)居群设点进行就地保护;对资源破坏严重的大余(DY)和井冈山(JGS)居群实行迁地保护。
- 谢慧敏彭德镇陈衍如罗火林杨柏云杨柏云
- 关键词:春兰ISSR分子标记遗传分化
- 山杨居群遗传结构及居群历史动态研究
-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为杨柳科杨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华北、西北、华中及西南高山地区,俄罗斯远东、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山杨分布广,地理跨度大,但对不同地理居群间遗...
- 侯哲
- 关键词:山杨
- 文献传递
- 基于ISSR数据探讨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Arn.) Paris)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被引量:3
- 2019年
- 选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溪坞和凉源、浙江台州临海天台山、浙江舟山嵊泗列岛、江苏苏州天平山、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台湾宜兰县马告生态公园和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居群的40份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Arn.) Pa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使用POPGENE 3.2分析发现:其中158条条带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1.86%,根井正利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I)为0.445 9,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634 6,居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287 9,63.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6.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距离65为分组阈值,8个居群可被分为6组,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因素造成,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 单壹壹申琳李丹丹于晶
相关作者
- 黄宏文

- 作品数:305被引量:2,543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猕猴桃 中华猕猴桃 分子标记 引物 遗传育种技术
- 康明

- 作品数:37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主题:报春苣苔 居群 养分供应 居群遗传结构 自然居群
- 赵青松

- 作品数:65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育种 野生大豆 大豆品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丁小余

- 作品数:145被引量:1,297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铁皮石斛 超微结构 叶绿体基因组 石斛属 野生居群
- 许再富

- 作品数:115被引量:1,28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研究主题:热带雨林 植物园 植物 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