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 篇“ 局地环流 “的相关文章
冬季局地 环流 对成都地区大气污染的影响 2023年 为了弄清冬季局地 环流 对成都地区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2018年1月成都市环境监测站逐时PM2.5浓度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分析2018年1月一次重污染过程中局地 环流 变化规律及其对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局地 大气环流 在污染区域性传输和扩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污染开始和持续阶段主要受山谷风环流 的显著影响;上午和傍晚时段的山谷风在成都西部区域发生转换并形成风场辐合,使局地 大气污染加重,而中午至下午时段谷风及上升运动的增强使得大气污染自东向西有所缓解;冬季山谷风的输送和汇聚作用使大气污染物以日为周期不断循环和累积,对成都西部区域大气重污染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鲁峻岑 张小玲 王安怡 韦荣 李朝阳关键词:局地环流 山谷风 2019年冬季北京海陀山局地 环流 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海陀山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的主要室外赛场之一,其复杂的地形对风场的精细化预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开展加密的风场观测提高对复杂地形下局地 环流 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认识,并为提升赛区精细化预报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基于2019年度海陀山观测试验,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激光测风雷达、涡动相关仪、云高仪等多源数据,对海陀山风场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山谷风转换时间和不同背景风场影响下的局地 环流 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地形动力、热力和背景风场三个方面探讨了海陀山局地 环流 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弱背景风场下,海陀山局地 环流 特征显著,以热力驱动的山谷风环流 为主导,并叠加了背景气流过山的影响。低海拔(1650 m以下)站点,山风和谷风表现为近乎相反的方向;而在中(1650-1800 m)、高(1800 m以上)海拔的山脊或山峰附近的站点,山风和谷风均以偏西为主。中低海拔站点的谷风明显强于山风,高海拔站点则相反;而在强西北背景风影响下,海陀山局地 环流 特征消失,整个山谷风向趋于与背景风一致,昼夜风向的差异较小,山谷中风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 王倩倩 权建农 程志刚 张曼 薛海乐 伍永学关键词:山谷风 背景风场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的动力过程分析与局地 环流 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形势背景下,盆地西部前期高温、高能的环境条件与伸入盆地的东南风受到龙门山脉的强迫抬升是这次暴雨触发的诱因。(2)山地—平原环流 在夜间的转换使背景东南风形成深厚的倾斜上升运动,是暴雨增强和中尺度对流云团重组发展的原因。(3)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山地—平原环流 受近地面热力扰动驱动。在白天,盆地西部山坡为正虚温扰动区,而同一高度的平原则是负虚温扰动,山地—平原环流 从平原吹向山地;到了夜晚,虚温扰动在山地、平原两侧的分布发生反转,山地—平原环流 因此转为从山地吹向平原;当去除模式地面热源时,近地面的热力扰动几乎消失,盆地西部山地—平原环流 无法形成,与山地—平原环流 对应的辐合区随之消失,导致模拟的过程累积降水量显著减少、强降水中心消失。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关键词:地面热源 高黎贡山复杂地形下局地 环流 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了2016年干季和湿季高黎贡山南段(腾冲—保山地区)山谷风环流 ,分析YSU、MYJ、MYNN3、ACM2和BouLac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高黎贡山复杂下垫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YSU方案对温度模拟的效果最好;ACM2模拟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MYNN3方案模拟的风向绝对误差最小,YSU方案和MYJ方案模拟的风向日变化趋势与观测更加一致。高黎贡山南段地区上午09时(北京时,下同)出现谷风环流 ,夜间19时转为山风环流 。白天多为偏南风,夜间为偏北风和偏西风。白天山顶气流辐合而山谷气流辐散,夜间相反。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干季西风风力较弱,有利于低层局地 环流 的发展;而湿季受较强的偏东背景风影响时,局地 环流 的发展受到抑制,边界层高度也就低于干季。干季西风遇到高黎贡山,在西坡下沉并形成涡旋,西侧湍流混合充分,边界层高度高;湿季偏东风使高黎贡山西侧谷风减弱,腾冲与保山的边界层高度相差不大。 邢雯雯 孙绩华 刘辉志 许鲁君关键词: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山谷风 局地环流 贺兰山一次极端暴雨个例的数值模拟及局地 环流 的影响机制研究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是大中尺度系统与复杂下垫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2018年7月22日(“7.22”)发生在宁夏贺兰山地区的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在对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形势、大尺度环流 形势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形势等特... 韩子霏关键词:暴雨过程 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冬季局地 环流 特征、成因及城市化影响模拟 为研究盆地冬季局地 环流 对城市化的响应机制,本论文首先利用1990~2019年1月近30年ERA-Interim的风场和温度场再分析资料,将水平风场分解为绕流和爬流分量,探讨了四川盆地冬季局地 环流 的热力和动力形成原因,然后... 陈笑笑关键词:四川盆地 城市化 局地环流 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城市化进程下四川盆地冬季昼夜局地 环流 的差异分析 2020年 为研究不同城市化阶段四川盆地冬季局地 环流 的差异,选取四川盆地城市化进程的3个代表时期2005/2006,2010/2011,2015/2016年冬季(以次年1月数据代表)的FNL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盆地冬季局地 环流 进行了城市化昼夜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四川盆地爬流运动占主导,城市化进程下,绕爬流分量和水平风场减弱,经向垂直运动加强至50 hPa/s以上,高原附近的爬流运动,对山谷风形成有积极作用。湿度场在高原与盆地间有显著差异,相对湿度西低东高,夜晚,盆地相对湿度增加,边界层高度则相反;城市化进程下,盆地中心干岛加深、边界层高度变化不明显。盆地内绝对涡度为正,且对流层中高层大于低层,城市化进程下绝对涡度增大,夜晚高层辐合作用增强,有利于下沉运动。 陈笑笑 程志刚 张月悦关键词:大气科学 四川盆地 城市化 局地环流 高黎贡山复杂地形下局地 环流 的数值模拟研究 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形成至关重要。山脉狭长、山谷纵深、三江并流,地理环境和山脉走向独特,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季风被分割于横断山脉东部和西部。西部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山脉迎风坡一带温度低、湿度高且降水丰... 邢雯雯关键词: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山谷风 局地环流 文献传递 东亚夏季风及局地 环流 对中国南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 稻纵卷叶螟是威胁我国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其迁飞活动与大气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受东亚季风影响每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季节性往返迁飞为害;另一方面稻纵卷叶螟的爆发具有间歇性,突发性和很强的地区差异,南方稻区不同地形形成... 王明飞关键词:稻纵卷叶螟 局地环流 文献传递 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热岛及局地 环流 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2019年 应用基于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增加室内空调系统影响的建筑物能量模式BEM(Building Energy Model)方案的WRF模式,模拟研究重庆热岛的特征、成因以及局地 环流 对热岛形成的影响。文中共有两个算例,一为重庆真实下垫面算例,称之为URBAN算例,二为将城市下垫面替换为耕地下垫面的对比算例,称之为NOURBAN算例。结果表明:1)WRF方案模拟结果与观测2 m气温的对比吻合较好,误差主要出现在正午温度峰值和凌晨温度谷值处,由城市下垫面特性及城市内建筑分布误差引起。2)BEP+BEM方案较好地模拟出了重庆地区的热岛分布的空间和时间特征。重庆市温度的分布受地形和城市下垫面的双重影响,越靠近城区,温度的分布受城市化影响就越大,在海拔低处,温度就越高。3)城区立体三维表面对辐射的陷阱作用导致城市表面总体反射率小,向上短波辐射小于郊区约20 W/m^2。城市表面以感热排放为主,而郊区则表现为潜热的作用占主导。夜间城市地表储热以及空调废热向大气释放,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4)模拟区域背景风场主要为东南风,局地 环流 呈现出越靠近山区风速越大、城市区域风速较小的特性,体现了城市密集的建筑群对低层大气流场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以及复杂山谷地形的山谷风环流 特性。在市区的西侧和东南侧均有高大山脉阻挡,山脉对城市出流的阻碍作用、气流越山与绕流运动对城市热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孙永 王咏薇 高阳华 王恪非 何泽能 杜钦 陈志军关键词:城市热岛 WRF模式
相关作者
马舒坡 作品数:21 被引量:119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局地环流 数值模拟 RAMS 冰雪 青藏高原 邹捍 作品数:59 被引量:343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局地环流 臭氧 山地 大气边界层 韩志伟 作品数:79 被引量:1,014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气溶胶 春季 局地环流 数值模拟研究 李鹏 作品数:43 被引量:387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局地环流 青藏高原 砂岩 数值模拟 藏东南 周立波 作品数:33 被引量:204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臭氧 局地环流 青藏高原 斯堪的纳维亚 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