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篇“ 尿铜“的相关文章
胆总管腺癌患者尿升高引起尿蛋白定性过程中尿色变绿1例
2024年
患者女, 58岁, 肝功指标异常, 以梗阻性黄疸收住入院。患者尿蛋白阳性, 滴加磺基水杨酸复检过程中颜色变为绿色, 较为少见。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 查找变色原因疑为胆总管腺癌引发梗阻性黄疸, 进而使患者离子经胆汁排泄受阻, 随胆汁经血液循环后入尿使尿升高所致, 为临床检验发现该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程义刘诗颖周丽萍刘明黄伍蓉宋富强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尿铜磺基水杨酸
尿蓝蛋白、肾损伤因子1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尿蓝蛋白(CP)、肾损伤因子1(KIM-1)与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0例DKD患者(DKD组)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8例,另选取同期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和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尿CP、KIM-1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eGF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P、KIM-1对DK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160例DKD患者有42例发展为ESRD,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5%(42/160)。DKD组尿CP、KIM-1、UACR高于T2DM组、对照组,eGFR低于T2DM组、对照组(P<0.05);T2DM组尿CP、KIM-1、UACR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尿CP、KIM-1与UACR呈正相关(P均<0.001),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DKD分期4期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高)、UACR(较高)、尿CP(较高)、尿KIM-1(较高)为D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GFR(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DKD患者尿CP、KIM-1升高与肾功能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尿CP、KIM-1联合预测DK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董小伟房勃龙齐琳郝玉贾慧彦顾红兰朱永栋陈伟丽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铜蓝蛋白肾功能预后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平变化及与年龄、病程、尿酸和24 h尿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血清SOD活性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尿酸和24 h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HLD住院患者,参照2015年杨任民等制定的HLD分型标准,对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肝脏分型和临床分级进行分类与统计,并统计患者驱治疗前血清SOD活性水平、尿酸(UA)水平、驱治疗前24 h尿(疗前24 h尿)和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治疗第1个疗程第2天的24 h尿(疗后24 h尿),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肝脏分型和临床分级的HLD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差异,同时分析血清SOD活性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UA、疗前24 h尿和疗后24 h尿的相关性。结果:500例HLD患者中,25例血清SOD活性降低,136例血清SOD活性升高,总异常率为32.2%。男、女性别间的血清SOD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病程分组、临床分型、肝脏分型、临床分级的HLD患者的血清SOD活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分组1~10岁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最高,51~60岁组患者最低;病程分组6~10年组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最高,21~30年组患者最低;临床分型症状前期型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最高,脑-内脏型患者最低;肝脏分型轻微病变型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最高,结节型患者最低,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临床分级0级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最高,Ⅳ级患者最低,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随着临床分级等级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HLD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与年龄、病程及24 h尿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之间成正向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D患者存在血清SOD活性水平的异常变化,血清SOD活性水平与患者年龄、病�
夏昆韩永升艾文龙王玉朱玉龙孙丹丹付晓明叶群荣李凯杨任民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尿酸
尿水平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尿水平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基于广西少数民族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纳入广西南宁市壮族居民3 888名,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样和尿样。通过生化分析仪对血葡萄糖进行检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尿含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水平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尿浓度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尿浓度中位数为16.61μg/L,空腹血糖异常率为6.5%。年龄、体重指数(Ibm)以及腹部肥胖在空腹血糖正常和异常组间存在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尿浓度>P75时与空腹血糖异常的相关性是尿浓度≤P25的1.988倍(OR=1.988,95%CI:1.358~2.910,P<0.001)。尿浓度与空腹血糖异常呈线性关系(P=0.094),随着尿浓度的增高,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联强度呈上升趋势(P<0.001)。结论:研究人群尿水平较高,尿水平与空腹血糖异常呈正相关。
武亚楠蒋群姣张迪刘顺刘润峰余传祥冯宝莹唐鹏仇小强黄东萍
关键词:空腹血糖异常
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学、尿指标、精神神经症状、中医证型变化与疗程关系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运用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分析排期间血清学、尿指标的变化与疗程的相关性,探讨中药联合驱治疗最适宜的疗程。方法纳入8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二巯丙磺酸钠联合中药综合排治疗8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前、第2、4、6、8疗程结束后复查患者血清、24 h尿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运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精神神经症状评估,分析每位患者排期间血清学及24 h尿变化,中医证型及精神神经症状的变化,初步探讨中药联合驱治疗最适宜的疗程。结果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治疗第4疗程至第6疗程,患者NEU及PLT较前均有所下降,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8疗程,患者NEU及PL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第2、4、6、8疗程ALT、AST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同时,患者ALB水平在排各疗程期间较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在排治疗第2、4、6、8疗程后改良Young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以第2、4、6个疗程改善作用更为显著(P<0.05)。患者24 h尿量于第6疗程达到高峰值(P<0.01),后至第8疗程逐渐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时间延长,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患者数量较前减少,肝风内动证、肝肾不足证及脾肾阳虚证患者数量较前增多。结论补肾活血化浊中药联合驱治疗以第4~6疗程为宜。
陈宏张娟王云宝王谢马莹
关键词:驱铜治疗血清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尿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尿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为改进测量过程、降低不确定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采用外标法,测定了人尿液中的元素的含量,同时采用自下而上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该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模型下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和合成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水平为95%时,取包含因子k=2,当尿的含量为169.20 ng/m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32 ng/mL,结果表示为X=(169.20±26.32)ng/mL,k=2.结论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合成不确定度的来源大小依次为试样溶液中元素的浓度、测量重复性、实验样品体积、消解液的最后定容质量.
汤燕燕陈金发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不确定度外标法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不同时间段留取24h尿的比较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描述,故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障碍性疾...
吕丹丽韩辉许金波王艳昕吴丽敏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驱铜治疗尿铜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及血清的测定对临床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与尿和血清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在血清样品和尿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溶液使其酸度为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含量。结果尿和血清对于肝豆状核变性均不具有单独的诊断价值,但他们确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该方法检出限为1.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23%,方法实测加标回收率为94%~104%。结论尿及血清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测定,对指导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耿琪曾东秦文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尿铜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不同时间段留取24h尿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酸钠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间歇期不同时间段留取24h尿的差异. 方法: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了大...
吕丹丽韩辉许金波王艳昕吴丽敏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二巯丙磺酸钠驱铜治疗临床疗效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血清的测定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主要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与尿和血清的相关性.建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尿和血清的测定方法,在血清样品和尿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溶液使其酸度为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含量.该方法检出限为1.0μg/L,相对标准偏...
耿琪秦文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尿铜血清铜

相关作者

陆怡
作品数:46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胆汁淤积 尿铜
杨旭
作品数:122被引量:65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HBV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唐晓鹏
作品数:92被引量:44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传染病学 病毒性肝炎 重型肝炎 脐血干细胞 肝豆状核变性
张永红
作品数:60被引量:357H指数:12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肝病患者 尿铜 病毒性肝炎 传染病学
王晓红
作品数:152被引量:1,681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流行病学 婴儿 病原学 肝豆状核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