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1篇“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相关文章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食管肿瘤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子宫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甄红霞尹灵慧王秀文姬宏宇薄爱华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免疫组织化学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组织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乳腺腺瘤23例,乳腺癌109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在乳腺癌和乳腺腺瘤中表达率分别为49.54%和21.7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性癌组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性癌组(P<0.05),髓样癌组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uPA在乳腺癌中表达,可以提示预后并对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有指导作用。
牛书雷兰永昊薄爱华王发亮王晓静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瘤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环氧合酶2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癌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取30例当地同期胃镜检查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的阳性率(67。7%和6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MVD有关(均P〈0.05)。uPA在胃癌、癌旁和对照组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1%、44.6%、6.7%,均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分化程度、MLD、MVD有关(P〈0.05或〈0.01)。COX-2和uPA表达呈正相关(r=0.167,P=0.021)。uPA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组[(38±4)个月vs(54±6)个月,P〈0.05],COX-2和uPA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单阳性组和双阴性组[(27±3)个月VS(58±4)个月,P〈0.01]。结论胃癌中COX-2与uPA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uPA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uPA的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
张富花周永宁李高忠李强陆斌张志镒吴正奇樊平郝天军
关键词:胃肿瘤环氧化酶2尿纤溶酶原激活物病理学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液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检测颞下颌关节(TMJ)关节液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分泌量,探讨TMJ液中uPA及uPAR与颓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56例TMD患者的64侧关节和10名健康志愿者的16侧关节的关节液标本中的uPA及uPAR的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侧TMD患者的关节液标本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关节炎性组(A组)、结构紊乱组(B组)、骨关节病组(C组),每组16侧;10名健康志愿者的16侧关节液设为对照组(D组)。结果TMD中A组、B组、C组、D组uPA的检出量分别为(51.200±8.786)ng/L、(53.667±11.894)ng/L、(81.278±25.828)ng/L、(17.960±9,859)ng/L;uPAR检出量分别为(5.840±0.179)ng/L、(6.168±1.465)ng/L、(2.416±0.525)ng/L、(2.416±0.525)ng/L。uPA和uPAR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组uPA和uPAR表达量高于A组及B组(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J内过度分泌的uPA和uPAR可能参与了TMD关节组织的病理破坏过程;关节液中uPA和uPAR的水平可部分反映TMD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反映TMD关节损害和代谢的客观生化分子标志。
胡蕾梁新华朱桂全胡静史宗道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尿纤溶酶原激活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整合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整合素β4(integrinβ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总结其发生、发展及侵袭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从良恶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P<0.05),且和临床分期相关。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蔺林窦拉加张成武杨守仁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d。分别于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统计心绞痛(AP)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5天,观察组AP缓解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vs62.5%,P<0.05),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4±0.6vs2.7±0.6,P<0.05);治疗第10天,两组间AP缓解显效率及CCS分级仍有差异(93.0%vs78.8%;2.1±0.4vs2.5±0.6,P均<0.05)。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长疗程u-PA联合常规抗AP药物治疗UAP,可以有效地缓解AP症状,稳定急性病变。
鹿庆华董兆强蒋卫东杜贻萌王欣郝林王树春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5/6肾切除大鼠模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了解5/6肾切除大鼠尿纤溶酶原激活物(PA)排泄量的动态变化。方法:5/6肾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尿PA活性以及血、尿生化指标,并进行肾脏光镜、电镜检查。结果:术后2周血肌酐显著升高但肾脏病理改变轻微,多数大鼠尿PA排泄量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术后4周以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增殖改变为特征,血肌酐正常;部分大鼠尿PA排泄量减少,也有部分大鼠尿PA排泄量增加。术后6~8周肾功能失代偿,尿蛋白大量排出,肾脏病理以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新月体形成、纤维素样渗出,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为特征。此期尿PA排泄量逐渐增高,8周时24h尿PA排泄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5/6肾切除术后,残余肾脏排泄PA逐渐增加。
徐启河陈香美张颖师锁柱文载律
关键词:肾切除纤溶酶原激活物病理学肾切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巩义市人民医院STEMI患者61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组(溶栓+PCI),纳入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TIMI血流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再梗死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更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且同样能改善心功能和未增加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李磊李会晓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冠状动脉溶栓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2019年
本文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做出了简要的阐述。
南素双
关键词:胸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肌钙蛋白I

相关作者

杨波
作品数:674被引量:2,43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老年人 生物信息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自体CIK细胞 肿瘤移植
李天德
作品数:189被引量:90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梗塞 冠心病 磷酸肌酸 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治疗
郭勇峰
作品数:18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宫颈肿瘤 宫颈癌 子宫颈肿瘤 宫颈癌组织
王润生
作品数:190被引量:671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神经病变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
郑曙民
作品数:55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子宫肿瘤 子宫颈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