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6篇“ 小行星撞击“的相关文章
小行星撞击与杞人忧天
2025年
2024年12月27日发现的近地小行星2024 YR4近日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它被位于智利里奥乌尔塔多的小行星地面最后预警系统(ATLAS)望远镜发现后不久,就被判断在2032年12月22日有很概率会撞击地球。它的大估计在40米到100米之间--平均每隔几千年,就会有一颗这种大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造成地区性的严重破坏。因此,该小行星在欧洲航天局(ESA)的小行星风险列表上荣登榜首。但它与地球可能发生撞击的具体地点目前尚无法确定。
包力卓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预警系统望远镜
“赫拉”小行星撞击探测任务浅析
2024年
“赫拉”(Hera)任务是由欧空局(ESA)主导并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开展的行星防御任务之一,通过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撞击的“迪蒂莫斯”(Didymos)双星小行星系统开展近距离探测、物理特性表征及精确定轨等工作,从而实现撞击小行星偏转评估、撞击坑产生和演化评估、撞击过程能量传递效率的评估,以此验证撞击防御的有效性并为后续合理有效的撞击防御方案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此外,任务通过撞击翻出的小行星表层以下物质的探测进一步研究太阳系早期小行星形成过程等科学问题。本文概述“赫拉”探测任务探测器设计、载荷配置、立方星设计、任务过程等工程实施特点,针对未来中国小行星防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提出思考和建议。
张杰王善澎张天翼曹鸿谦韩承志田百义顾征张熇
关键词:小行星探测
小行星撞击地球危害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威胁之一。行星防御是国际上近20年来兴起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我国重大安全需求.小行星撞击地球危害评估是行星防御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危害具有概率低、危害大、随机性的特点,存在超压、热辐射、地震、海啸、全球效应五种危害类型,危害评估有防御决策阶段、防御实施阶段、地面民防阶段三个应用场景。本文总结了五种危害类型的研究现状,从模型、方法与软件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数值仿真与工程计算这两种危害评估手段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危害评估的输入输出与典型案例,简要阐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力学问题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党雷宁白智勇石义雷石义雷
关键词:小行星撞击地球
近地小行星撞击偏转与评估轨迹协同优化
2024年
针对一箭双星形式一次实现对近地小行星撞击与伴飞问题,提出了两器轨迹协同优化模型,以两器加权速度增量最为优化目标,给出了一箭双星发射、先伴飞再撞击的两器飞行轨迹优化框架,考虑发射C3、撞击相对速度、撞击太阳角度等约束,撞击器分别采用直接转移与地球借力两种转移形式。针对2025年发射窗口对15个候选小行星分别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工程可行,可为小行星防御演示验证任务论证提供理论参考。
李海洋尤伟尤伟段晓闻陈晓彭玉明
我国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和动能撞击偏转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近地小行星(NEA)撞击地球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基于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实施在轨处置是防范化解NEA撞击风险的最佳途径。本文概述了国际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了2020年我国启动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工作以来的主要进展。着重从实验、数值仿真和理论建模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在动能撞击偏转在轨处置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了我国即将实施的首次近地小行星动能撞击防御演示验证任务,提出了在轨处置体系能力与技术深化研究建议。
龚自正宋光明宋光明陈川张品亮张庆明张庆明
危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报系统——短临预报场景(SHARP-IIS)设计与应用
2024年
近地小行星撞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通过监测预警发现撞击概率大的近地小行星,对其开展陨落预报,是防御小行星撞击灾害的重要前提。基于近地小行星短临预报任务场景的核心需求,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自主设计并开发了危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报系统(简称“锐警”),其中的短临预报场景能够对进入地球一定范围内、存在撞击概率的近地小行星开展基于真实观测数据的轨道确定、轨道递推、陨落预报的全流程分析,为小行星撞击灾害防御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SHARP-IIS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并借助小行星2024 RW1、小行星2024 UQ两次撞击事件展示本系统在不同观测弧长下的表现。SHARP-IIS系统在观测弧段为7 h的2024 RW1场景中实现了较好的预测精度,与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记录的空爆信息相比,SHARP-IIS计算的空爆位置误差于20 km,空爆时刻最误差约1 s。
耿淑娟赵洁凝王楷铎李明涛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短临预报
小行星撞击预警
郑航
近地小行星撞击事件处置规则与处置流程
2024年
针对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研究在处置规则、协同机制、运行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应对小行星防御和灾害救援方面不断提升的需求,提出一种小行星防御仿真推演策略.根据国内外小行星防御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小行星防御方面存在的差距.从机制建立和协同应急处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小行星防御仿真推演情况.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了一套小行星防御仿真推演方案,提出了中国开展小行星防御演练的组织架构,包括指导层、事件处置层和业务支撑层等三个层次,为小行星防御演练提供基本的组织支撑;给出了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一般处置规则设想,为事件的处置和组织架构中各层次运行提供了规则基础;初步设计了演练场景,对机制和规则进行了验证,为近地小行星防御工作组织及实施提供了参考.
洪宇陈永强蔡铤彬常笑徐良景红宝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2023年
风险等级研究是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重要前提。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预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分析了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危害形式与严重后果,并梳理了撞击风险等级划分的要素;探讨了相对成熟的都灵指数模型和巴勒莫指数模型,并以等效直径与撞击概率为主要考虑因素,设计了撞击风险等级划分方案,建立风险等级精细划分模型;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在近地小行星等效直径和撞击概率的整个值域范围内连续描述撞击风险。
金岩梁子璇杨大陶李明涛唐梦辉赵海斌宋政吉石方圆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撞击防御任务分析与设计被引量:5
2023年
针对高危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对撞击防御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伴飞观测+撞击+伴飞评估”的小行星撞击防御任务方案,解决了已有方案依赖地基观测、难以精确评估的问题,通过一次任务即可实现动能撞击和全面精确的效能评估。可为小行星探测任务提供支持。
张熇顾征韩承志
关键词:小行星防御

相关作者

黄川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下地幔 地幔对流 小行星撞击 大陆岩石圈 铁
张熇
作品数:161被引量:62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研究主题:月球探测 探测器 嫦娥 着陆器 深空探测
龚自正
作品数:244被引量:58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超高速撞击 航天器 激光驱动 激光 超高速
傅容珊
作品数:215被引量:1,17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实验室
研究主题:地幔 地幔对流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 地震层析成像
顾征
作品数:62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研究主题:航天器 深空探测器 探测器 铠装热电偶 月面巡视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