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9篇“ 小肠组织“的相关文章
高原环境鼠小肠组织基因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低压缺氧对大鼠小肠中段组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模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小肠中段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学检测。我们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急性低压缺氧组(W2S)即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2周和慢性低压缺氧组(W4S)即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4周。随后对3组大鼠的小肠中段组织进行了RNA谱测序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W4S组和W2S组分别与对照组(S)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共鉴定出266个差异表达基因。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KEGG)KEGG通路主要富集到蛋白质消化与代谢途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视黄醇代谢、葡萄糖醛酸代谢、抗坏血酸和激素等生物合成代谢等5种途径。通过共表达分析发现,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途径和补体及凝血途径在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4周(W4S组)显著上调,结果与KEGG分析一致。结论此研究主要利用RNA测序(RNA-seq)技术探讨大鼠小肠中段组织在高原低压低氧恶劣环境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为肠道应对高原环境中的适应性改变提供新的证据。
陈卉宁田亚平崔赛嘉贾倩闫妍王岭芝赵晓静
关键词:肠道低压缺氧差异表达基因
北京雨燕小肠组织学结构分析
2025年
北京雨燕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研究北京雨燕小肠的肠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本试验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对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各肠段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小肠杯状细胞数量。结果显示,北京雨燕小肠各肠道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小肠各肠段均无中央乳糜管,十二指肠黏膜下层无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其显著高于空肠(P<0.001)和回肠(P<0.001),黏膜厚度显著高于空肠(P<0.05)和回肠(P<0.05),V/C显著高于回肠(P<0.05);回肠绒毛宽度极其显著小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回肠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极其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01)和空肠(P<0.001);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段肠段之间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北京雨燕肠道的发育特征以及肠道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张昌盛马春湘田恒玖刘燕董玉兰
关键词:北京雨燕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学
蛋壳豆渣发酵料对产蛋后期鹌鹑生产性能、蛋品质、小肠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蛋壳豆渣发酵料对产蛋后期鹌鹑生产性能、蛋品质、小肠组织形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1月龄的产蛋后期鹌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7%蛋壳豆渣发酵料的日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鹌鹑的日产蛋率提高了10.03%(P<0.05),料蛋比降低了3.36%(P<0.01),蛋白高度与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同时,试验组鹌鹑血清血钙水平相较对照组提高了2.42%(P<0.05),血清甘油三脂与总胆固醇水平分别提高了25.00%和12.86%(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了17.69%(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鹌鹑回肠绒毛高度、空肠和回肠绒隐比分别提高了12.99%、20.13%和16.58%(P<0.01),空肠隐窝深度降低了11.33%(P<0.05),回肠隐窝深度降低了25.07%(P<0.01)。同时,试验组鹌鹑盲肠菌群结构显著改变,AEC指数与Chao1指数显著提高(P<0.05),盲肠微生物中的unclassified_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uncultured_Clostridia_bacterium以及unclassified_Clostridia三种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其余unclassified_Bacteroidales、Parasutterella、Negativibacillus、Ligilactobacillus和Treponema五种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且差异菌群与日产蛋率、料蛋比、绒毛高度等性能指标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后期鹌鹑饲料中添加7%的蛋壳豆渣发酵料,可通过改善鹌鹑的盲肠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吸收能力,提高鹌鹑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
李怡成陈劭舒王征
关键词:蛋壳豆渣产蛋鹌鹑
大豆凝集素对兔小肠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大豆凝集素对兔小肠组织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试验选择体质量(725.45±20.10)g、健康的35日龄断奶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按0、17.5、87.5 mg/kg的剂量灌胃大豆凝集素,试验期10 d,试验结束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结果显示:与0 mg/kg大豆凝集素组相比,87.5 mg/kg大豆凝集素组兔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1.96%、49.27%、36.3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217.84%、132.46%、74.29%(P<0.05),十二指肠、空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2.05%、45.51%(P<0.05),空肠和回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6.73%、29.69%(P<0.05)。与0 mg/kg大豆凝集素组相比,87.5 mg/kg大豆凝集素组兔空肠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了21.12%(P<0.05),17.5 mg/kg和87.5 mg/kg大豆凝集素组兔回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55.23%、65.73%(P<0.05)。研究表明,在兔的养殖过程中,摄入过高含量的大豆凝集素会诱发小肠组织的氧化应激,加重肠道的炎性反应,损害兔的肠道健康。
梅胜尧张逸民高庆发张玉堂
关键词:大豆凝集素氧化应激炎症小肠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仓鼠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及MUC2表达的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仓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及黏蛋白2(MUC2蛋白)的表达情况,试验从贵阳市宠物市场随机选取60只宠物仓鼠,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测仓鼠粪便中的虫卵并进行鉴定,根据仓鼠感染微小膜壳绦虫的情况将仓鼠分为未感染组、无症状感染组、普通型感染组和重型感染组,解剖所有仓鼠获取肠道内寄生虫及小肠组织,制备小肠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扩增分析仓鼠小肠MUC2基因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微小膜壳绦虫在宠物仓鼠中的感染率为74.5%,其感染可引起仓鼠小肠绒毛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杯状细胞异常、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与未感染组相比,无症状组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型感染组的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重型感染组的杯状细胞极显著减少(P<0.01),同时重型感染组的MUC2基因及MUC2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增高(P<0.01)。说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会导致仓鼠小肠绒毛结构破坏,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异常,并引起杯状细胞分泌MUC2蛋白增多,且重型感染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但其分泌的MUC2蛋白量增加。
王鸿雁李小毛崔轩胤张科张科
关键词:仓鼠小肠病理学特征
不同断奶日龄对舍饲肉用羔羊小肠组织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不同日龄早期断奶对舍饲羔羊小肠组织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该试验选用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单羔)55只,分为3个处理,测定小肠各段的隐窝深度、绒毛高度、绒毛高/隐窝深(V/C)等组织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较42日龄对羔羊小肠组织形态学指标影响大,但其恢复能力较强(断奶后7 d开始恢复);断奶后28日龄断奶组十二指肠绒毛高与隐窝深以较大幅度持续下降,42日龄断奶组各指标也随断奶后天数而下降,但降幅较小;沿小肠近端至远端,断奶对小肠组织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程度程度趋弱。结果提示,舍饲羔羊不同断奶日龄,会对其小肠组织形态学指标产生一定影响,28日龄断奶羔羊小肠组织形态学指标恢复能力强于42日龄断奶羔羊。
魏占虎王聪李冲郭江鹏刘根新
关键词:舍饲羔羊小肠
发酵饲料替换基础日粮改善蛋鸭生产性能及小肠组织形态被引量:1
2024年
试验将288羽140日龄健康绍兴蛋鸭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他3组为发酵饲料替换组,分别以20%、30%、40%发酵饲料替换基础日粮饲喂。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40%发酵饲料替换组蛋鸭产蛋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发酵饲料替换基础日粮对蛋鸭采食量、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发酵饲料替换基础日粮对蛋鸭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绒隐比以及空肠绒隐比有提高作用,其中40%发酵饲料替换组十二指肠绒隐比提高了54.17%(P<0.05);发酵饲料替换基础日粮对蛋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及空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
杜喜忠蒋青春张瑞琨屠平光冯伟峰楼芳芳
关键词:发酵饲料蛋鸭
“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对合作猪养分消化率、小肠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024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对合作猪养分消化率、小肠组织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9.88±0.82)kg的合作猪50头,进行7 d预试验,饲喂基础饲粮。预试验结束后选取40头平均体重为(11.94±1.43)kg的合作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5%、10%和15%的“30%葵花壳+70%玉米秸秆”加工粉尘的基础饲粮,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Ⅱ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Ⅲ组十二指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十二指肠绒隐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肠隐窝深度和绒隐比差异不显著(P>0.05)。③试验Ⅱ、Ⅲ组十二指肠内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空肠内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猪十二指肠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空肠内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葵花壳+玉米秸秆”加工粉尘,可提高合作猪的养分消化率、十二指肠和空肠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能够改善小肠组织形态,添加水平以10%最佳。
许兰刘祥年耿永琪王鹏飞闫尊强马艳萍滚双宝
关键词:合作猪养分消化率消化酶活性
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合作猪小肠组织结构和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合作猪小肠组织结构和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影响,试验将3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合作猪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5%组、10%组和15%组分别饲喂添加5%、10%和15%全株玉米青贮日粮,120 d后,每组随机选取3头合作猪屠宰,取小肠各段组织样本,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另一部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肠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均增加,隐窝深度均变浅,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增大,其中10%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显著变浅(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大(P<0.05);5%组、10%组和15%组的物理屏障相关基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连接黏附分子A(JAM-A)、封闭蛋白-1(Claudin-1)]、化学屏障相关基因[β防御素1(PBD1)、分泌型黏蛋白2(MUC2)、肠三叶因子(TFF3)]、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促炎因子基因[Toll样受体2(TLR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10%组小肠各段的ZO-1、Claudin-1、MUC2、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10%组十二指肠和空肠中JAM-A、TFF3、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添加10%全株玉米青贮的日粮可更好地改善合作猪肠组织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健康。
刘祥年殷熙彤唐于然王鹏飞闫尊强滚双宝
关键词:合作猪全株玉米青贮肠道屏障基因表达
热应激对从江香猪小肠组织结构及HIF-1表达的影响
刘勇庆

相关作者

关洪全
作品数:223被引量:934H指数:15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脾虚小鼠 眼针 脾虚证 免疫 中医
韩晓伟
作品数:120被引量:377H指数:11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脾虚小鼠 脾虚证 教学研究 免疫 中医
李建生
作品数:1,333被引量:7,664H指数:4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龄大鼠 证候 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马贤德
作品数:291被引量:1,476H指数:18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眼针 脾虚小鼠 脾虚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色念珠菌
盛志勇
作品数:1,117被引量:8,17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脓毒症 烫伤 烫伤大鼠 卡巴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