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2篇“ 对象性活动“的相关文章
论马克思“感对象性活动”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和意义
2024年
“感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论源泉和新世界观的逻辑指南。马克思的“感对象性活动”与费尔巴哈“感对象性”与黑格尔“自我活动”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本文期以理清“感对象性活动”概念从何处发源及其对以往哲学根本质的批判和超越,从而揭示“感对象性活动”概念的理论取向和价值表达。
高艺轩
关键词:费尔巴哈黑格尔
马克思“感对象性活动”的三重意涵
“感对象性活动”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独特创见,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在摆脱传统理形而上学束缚后哲学路径的改弦更张,而且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辩证法的钥匙,更是通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道路。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
吴凯迪
关键词:本体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视域下的数字异化探析
2023年
数字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使人类陷入了数字异化的现代危机。在认识论层面,数字异化呈现为认知活动中的片面化;在存在论层面,数字异化则使实践主题和实践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抽象化。数字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化之对象性媒介的人在数字劳动中发生了颠倒;二是作为数据存在的知识为私人占有而丧失了对象性活动之能力,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三是作为数据资本化界面的平台成为了资本对数字社会关系进行吸纳、集置与统摄的异化工具。
王志成
关键词:对象性活动
论马克思“对象性活动”的生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被引量:1
2023年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对“自我意识活动”抽象的、思辨的理解,继承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精髓——“辩证法”,并将其与费尔巴哈的“感对象性”原则结合起来,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感直观原则。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象性活动”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开启了基于对象性活动视角对人与世界新的理解,消除了被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割裂的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进而阐述了人与世界的历史。“对象性活动”原则的提出不仅构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哲学原则,而且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张苗隽鸿飞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性活动自我意识感性直观
劳动何以是“对象性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研究
随着学界对劳动概念的深入研究以及劳动概念在新时代的新的理论境遇所面对的冲击,马克思究竟在何种意义上阐释劳动概念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深入的理论挖掘和梳理重新理清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真实本质,恢复其内涵...
杨越晴
关键词:对象性活动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
“赞天地之化育”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比较与汇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的本体论”建构论纲
2022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哲学层面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相结合。而要使这一结合得以深入进行,便须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由于本体论在全部哲学之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最为重要的便是找到在本体论层面上两种哲学的契合点。
王南温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性活动本体论哲学层面
“赞天地之化育”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比较与汇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的本体论”建构论纲被引量:3
2022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乃是自身的深度中国化,特别是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的深度结合。但要实现这一点,须有这一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两个核心命题高度相似,便启示着其中存在这样一种契合点。通过对这两个命题的“同”与“异”的分析,可以勘察两者之间汇通与交互吸纳的可能,引导出一种对于现代哲学之“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式的回答,以能由之而初步建构起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事”的本体论框架。尽管这一契合点所展示出来的还只是一个轮廓的框架,却也蕴含着能够进一步发展充实自身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生生”之德。
王南湜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性活动
“赞天地之化育”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比较与汇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的本体论”建构论纲
2022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哲学层面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哲学相结合。而要使这一结合得以深入进行,便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结合得以可能的契合点。由于本体论在全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最为重要的便是须有在本体论层面上两种哲学结合的契合点。
王南湜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性活动本体论哲学层面
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原则研究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对象性活动”原则。然而,关于“对象性活动”的理解,多数人可能将其视作“实践”的某种替换形式而忽略,却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可以说,“对象性活动”原则在...
张畅
关键词:对象性活动
文献传递
刍议马克思“对象性活动”及其意义
2021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其中"对象性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思想,它是构成整个马克思生存论哲学的重要基石。马克思正是以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活动"和费尔巴哈的"感活动原则"为思想素材,通过对两者的双重扬弃,构建起"对象性活动"的分析框架,说明了主客体及其对象性关系。同时开启了以实践批判活动的"新世界观",使哲学真正立足于人的"现实世界",确认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应然关系,为人类如何改造世界提供了新思路。
王丽君刘洋
关键词:对象性活动基本要义

相关作者

王南湜
作品数:229被引量:1,346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哲学
赵异
作品数:36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延边州委党校
研究主题:思维方式 民生 《易经》 对象性活动 民生思想
赵家祥
作品数:197被引量:77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陈志良
作品数:47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辩证法 思维 社会活动
康渝生
作品数:71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人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理路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