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篇“ 实体论“的相关文章
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争议:“实体”与“关系”两种进路及其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与“关系”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马文武周文杰
关键词:实体论关系论
实体转向知识:方以智哲学新
2024年
实体上,方以智接受了传统理学的立场,认为世界不仅理气辨为二分,且统为一体。这便是实体的真谛。方以智用“三以”来概括实体,认为实体分为“可以”“何以”以及“所以”。“可以”对应气世界,“何以”对应理世界,“所以”对应理气合一的实体。在此基础上,方以智更关注对原因的追问,并提出“公因反因说”。理、气之间既是相对立的“反因”,又是关联的“相因”,合起来便是“公因”。方以智进一步将其“因”发展为范畴说,认为反因和公因的分别又是反因,合一则是公因,从而形成了一种近似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即矛盾对立之统一。这表明方以智哲学关注的重心从传统实体转向关注思维方式的知识上,并成为其哲学的新亮点。
沈顺福
关键词:方以智
禅宗绝对实体之解密
2022年
禅宗的绝对实体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揭秘:从客体层面看,禅宗的绝对实体是所谓“佛性”。佛性即自然性、自然大化性、无限能动性、无限可能性。佛性是一切现象(万法)生成的始源和殒灭的归宿。从主体层面看,禅宗的绝对实体是所谓“涅槃妙心”。涅槃妙心即真空至寂而妙有无穷之轴心,即自然变化所环绕的轴心。涅槃妙心之原始状态是所谓混沌无分别心,其觉醒状态是所谓人为有分别心。人为有分别心是一切相对有限现实性存在的现象生成的始源和殒灭的归宿。从主客合体层面看,禅宗的绝对实体是返璞归真而回归自然之心,是人天合一而自他不二之心,是“我心即佛,佛即我心”之心,是得道禅者之心。此乃人为造作心经过去蔽除障之后,进入无羁无役境界所成就的大自在大自由之心。
李满
关键词:禅宗
本质实体的原因——重思陈康先生对亚里士多德存在和神学关系的讨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基于陈康先生在《智慧: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科学》中的述,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和神学的关系。陈康先生指出,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章节中提出了一种原因,它让亚里士多德导向了对于神学的研究。但是,本文认为,《形而上学》开篇提出的原因导向了《形而上学》Z17中的作为亚里士多德存在核心的“本质实体”,确切地说是“本质实体的原因”。此外,亚里士多德在Θ卷通过潜能现实理,阐明了本质实体的原因中形式作为现实的优先性,从而让亚里士多德转向了研究纯粹现实的实体的神学。
葛天勤
关键词:存在论神学《形而上学》
莱布尼茨实体过渡到单子的逻辑体系建构——基于亚里士多德实体基础之上的扬弃
2019年
"实体"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核心范畴。莱布尼茨"单子"的提出是对亚里士多德实体体系的改造和发展,恢复"实体的形式"的概念,使之成为基于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抽象出来的"力"——"单子"。莱布尼茨通过对单子本质的阐述,从而使自己的实体在诸多方面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实体,赋予其实体以新内涵。
张孝霞
关键词:单子论
价值实体还是关系:理张力、整合逻辑与内涵新解被引量:1
2019年
马克思劳动价值关于商品价值内涵一直有着两种极具张力的理解路向:价值实体与价值关系。前者将商品价值本体归结为一种物质性的实体范畴,即人的活劳动耗费;后者认定价值并非某物的实体受创物,而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这两者均具有还原主义色彩和各自的理缺环。基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可知,价值概念是一个在四大序参量共同作用下、复杂经济环境中演化生成的综合性范畴,而绝非化约后的某种单一之物。其本体内涵可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该界定之创新在于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个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了价值实体和价值关系在实践中分别对"交换"与"劳动"的悬置。这一整合或许是商品价值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或可为消弭劳动价值内部"纷争"、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挑战提供选择性核心概念和理预设。
宋爱忠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实体论关系论
利用实体融合精细化管理在高校科研横向项目管理中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实体是一种能够概括概念的方法。精细化管理是现今非常广泛的应用管理方法的一种,也是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利用了精细化管理和实体,提出了高校科研横向项目管理的新的管理框架,以期为提升现代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康文涛
关键词:实体论科研管理
意识科学中自我的建构:超越实体与错觉之争被引量:1
2017年
自我在我们所亲熟的日常体验中总是被觉知为一个统一、独立和同一的极点式的自主体。从Descartes开始至今的自我实体的拥护者,对于一种单一、独立和实在的实体自我的证与寻找几乎从未停止过。然而,另一方面,神经科学从未在人脑中找到充当这种实体自我角色的脑结构,这导致有些研究者开始质疑自我的实在性,有的甚至认为所谓的实体自我无非是脑创造的一种错觉。自我的建构者在同时反对这两种极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自我是一个"我正在持续进行"(I-ing)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生成了一个"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过程本身是等同的。自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建构起来的。
张静陈巍
关键词:实体论建构论
感通本体引——兼当代儒学的实体与情感被引量:2
2017年
儒家哲理的关键问题是:一种源自人心的仁爱情感如何能够成为贯通物我内外的天人之道。当前学界对此问题主要有实体与情感两种不同的回答。实体凸显了仁道的形而上之维,但它在完成仁道形而上学建构的同时,使其脱离了仁者之仁的本意,沦为-种抽象的形而上学实体。情感回归仁者的原本情感体验,避免了仁道的抽象实体化,但同时却陷入了经验主义的困境。感通本体将以感通为视角,揭示仁道如何能够既立足仁者之仁,又能够超出仁者的主观性限制,成为贯通物我内外的天人之道。
蔡祥元
关键词:情感
从“实体”到“关系”:美学观念的当代变革
2016年
在美学研究中,"美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历史难题。从历史上看,有美在主观、美在客观和美在关系三种主要观点。比较这三种观点,从"关系"角度定义"美本质"更具有合理性:这是因为,美并不是实体性,按照洛克关于事物"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划分,"美"是一种有别于物理实在、感知实在的特殊存在,它更属于审美主体的感觉,明显地依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共生"关系"。正因为"关系"考虑到了审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因素,被众多美学家或明或暗地认同,像毕达哥拉斯、狄德罗、康德、黑格尔都从关系的角度考虑美;更重要的在于,"关系"与当代文化高度契合。当代文化已经从注重"实体"转为注重"关系",从实体性思维转为"关系"性思维,属于一种"关系"性文化。从这一点看,"关系"美学就是一个极具当代意义的、活着的、生成的美学观。
张奎志
关键词:美本质实体论关系论

相关作者

葛荣晋
作品数:184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实学 现代儒商 企业 无为而治 儒家
程瑞
作品数:35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物理学 结构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 数学 量子引力
郭贵春
作品数:307被引量:1,256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语境 科学哲学 科学实在论 实在论 语义学
杨丽珠
作品数:267被引量:2,447H指数:29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幼儿 儿童 自我控制 人格 小学生
刘军
作品数:2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关系论 实体论 整体论 关系社会学 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