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2篇“ 学术意义“的相关文章
开展提升新闻播音主持质量对策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5年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不仅反映历史与时代,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任务。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环境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挑战,应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整体提升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而非仅限于语言表达技巧的提高。研究应关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文化自信、强化专业训练等,实现一线实践和高校教育的密切互动、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确保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在融媒时代保持高水平和高质量。
高国庆马玉坤
关键词:学术意义
学术意义感对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的作用研究
2024年
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关注,促进博士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博士生建构学术身份使他们能够以研究者的角色界定自我,将研究者角色纳入自我印象。本研究从心理层面出发,探讨了学术意义感的内涵、来源及其对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的作用。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意义感是博士生在从事研究活动中获得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满足感,其内涵特征包括认知一致性、动机目标性和情感重要性。博士生在与学科和院校共同体互动中经历的习得学术规范、重要他人肯定、满足兴趣好奇和实现自我认同是学术意义感的重要来源。学术意义感影响博士生相信学术价值的信念,对博士生学术身份的建构具有认知推动、动机驱动和情感联动作用。重视培养博士生的学术意义感,有利于促进博士生学术身份建构和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慧睿蒋凯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
彭桂萼《边地之边地》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20世纪30年代,彭桂萼的《边地之边地》对西南边疆边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历史图景进行了“亲历”书写。在民族国家的话语系统中,彭桂萼的“亲历”书写以边疆和地理、民族和国家等序列参与建构边民社会的调查研究范式,具有鲜明的文史风格,收获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及其学术意义
杨宝康林永
关键词:彭桂萼民族国家学术意义
民国时期临床中药学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学术意义
2024年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传统本草学向中药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中药的临床应用为此时期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民国时期明确了临床中药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并通过功效分类与条目分述的方式建立了临床中药学的基本架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逆境求存是推动临床中药学建立的重要内因,院校教育兴起为临床中药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医药期刊的普及则进一步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构建。民国时期临床中药学逐渐形成了与传统本草学具有明显区别的理论架构和核心内容,其与中药科学研究互为融通,并与其他分支学科共同促进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李楠万芳侯酉娟解博文葛政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民国时期学术史本草学
“第二个结合”视域中新的文学观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论证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并就“第二个结合”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些论述不仅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化观,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新的文学观,必然会给当代中国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带来深刻的变化。
泓峻
关键词:文学观学术意义现代文明文学批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藩屏之外”:明代宗藩作家群、文学成就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明代宗藩作家与明代历史相始终,规模庞大,足以成群。明代宗藩作家修学好古,勤而不辍,诗文著述多有可观,文集荟萃,绵延不断,深受明清诗文选家认可,争相编选。明代宗藩文学因宗藩作家特殊的身份、地位,可以管窥“藩屏之外”宗藩作家文学生活之迹,反映宗藩作家精神风貌,了解其生存境遇及政治走向,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但其目下研究状况与明代宗藩作家群体、文学成就及其学术意义严重失衡,理应引起学界关注,以期有所改善。
朱仰东
关键词:明代文学成就学术意义
朱熹《诗集传》在明代的衍生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朱熹《诗集传》在明代的衍生著作大体有四种类型。其中删节本以删削朱注为主要编纂方式,取便初学是其重要考量;删选本取舍篇目、章句的原则,兼顾了科考的出题偏重和诗篇的辞章性;增注本摭拾众说,或辅翼、或辩证朱《传》,客观上推动朱子《诗》学的扩容与突破;拼合本对朱《传》进行二次改造,组合各类《诗》说文本以提供更为丰赡的经学知识和应试指导。明人不断增、删朱《传》的文本内容,又热衷于变换其外在形式,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科举制度下的广大学《诗》阶层。朱《传》从宋到明的衍变轨迹,折射出近世《诗》学教育普及化的历史进程,亦反映出与之相关的科举教习、书籍流转及商业出版等复杂历史情境。
周荣
关键词:《诗集传》
王树楠新疆文化交游及其学术意义初考
2024年
1906年王树楠由河北入新疆,1911年再从新疆返京畿,他曾以新疆布政使的身份,聚集起一批调任流放的官员共同推进新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大业,为20世纪初的新疆文坛带来了振兴国粹的文化气象,并通过主持编纂《新疆图志》等促进了中华文脉在新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寓居迪化时期,王树楠与不同身份赴新疆人员有过交往唱和、书信题跋与文物交流活动。在返回京城之后,他与新疆旧友保持了稳定长久的文化联系,其对近代新疆文化事业的重要功绩已为时人所重视。不仅如此,王树楠还与不同国家各类身份赴新疆人员多有诗文交往与文物交流活动,这也为西域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条件。
成湘丽何虞雯
关键词:《新疆图志》文物收藏
侯甬坚教授对“环境破坏论”的反思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主线的开发方式及其过程的评价多偏向负面,侯甬坚教授将其概括为“环境破坏论”,并对此观点展开了学术评议。侯甬坚教授对“环境破坏论”的反思及其提出“人类家园营造”的研究旨趣,是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跨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视角的创新与推进。他从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出发,重新反思农业开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历史认识和评价标准。他提出要立足于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实践,精准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史中“优化”的事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史认识和阐释的话语体系,在学术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现其学术研究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
张莉杨一章杜娟
关键词:环境史人民性话语体系
《中国小说史略》论《红楼梦》的文本张力及其学术意义
2024年
对勘油印本《小说史大略》《中国小说史大略》及各版本的《中国小说史略》可见,鲁迅对《红楼梦》的学术论断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其中体现出颇富意味的文本张力。从文献掌握情况来看,鲁迅很晚才对胡适发现的脂砚斋评本《红楼梦》产生了解,且仅吸纳了少量与作者有关的细节,并未采用脂评中那些最能影响《红楼梦》阐释与解读的重要信息。这与鲁迅对《红楼梦》的两大核心认识有关:一是鲁迅虽然大量引述了胡适的“自叙传说”,但其对“原型”的认同远多于“曹贾互证”。二是对《红楼梦》后四十回,鲁迅接受了胡适的高鹗续书说,但同时认为续书与作者本意无太大悬殊,仅重点批评了某几处不够悲凉的败笔。这些认识既来源于鲁迅对《红楼梦》相关文献的分析,也深受其文学思想的影响。即“写实”可以不合于“真实”,“悲剧”应当“遍被华林”。
张昊苏
关键词:《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脂砚斋

相关作者

熊峻江
作品数:298被引量:551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可靠性 载荷谱 飞机 直升机
许谦
作品数:98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天线 反射面天线 射电望远镜 反射面 大口径
王从思
作品数:374被引量:345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天线 机电耦合 反射面天线 电性能 阵面
孙建伟
作品数:155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张拉整体结构 超材料 张拉结构 张拉整体 自平衡
王莉丽
作品数:127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
研究主题:SUB 室内有害气体 乙酰丙酮 无机非金属材料 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