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篇“ 季风涌“的相关文章
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传播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2022年
基于1979—2020年逐日的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全球CMAP再分析降水资料,探讨了气候态亚洲热带夏季风的传播过程及与我国夏季相应的降水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季节内振荡(CISO)活动是亚洲夏季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时间北传的亚洲热带夏季风CISO称为亚洲热带夏季风,主要有南亚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亚洲热带夏季风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亚洲热带夏季风的发展阶段,印度洋区域低频气旋与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区域被低频东风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发生,降水中心位于两广地区。当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活跃阶段,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气旋和对流活跃,东亚低频“PJ”波列显著,我国降水中心北移到长江以南的附近区域。亚洲热带夏季风减弱阶段,孟加拉湾与南海低频气旋消亡,对流减弱,低频西风加强,日本南部附近为低频反气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低频南风活跃,降水中心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南地区已基本无降水,此阶段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热带夏季风发展阶段基本相反。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间歇阶段时,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反气旋活跃,对流不显著,日本南部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北移减弱,我国东部基本在低频南风的控制下,降水中心也逐步北移到华北-朝鲜半岛一带,此时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季风活跃阶段基本相反。
任菊章郑彬金燕琚建华
关键词:夏季降水
季风对信宜“5·20”特大暴雨的影响分析
2021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信宜“5·20”特大暴雨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季风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发生在暖区,期间西南季风强盛,季风强度强,范围广且深厚,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持续向暴雨区输送,是这次特大暴雨发生的原因之一,最强降水时段和区域与12m·s^(-1)经向风的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形的增幅作用,是降水强度增大的原因之一;925hPa东南风的存在、850hPa纬向西风偏弱和山脉共同作用,使强降水系统长时间维持在信宜地区,有利于特大暴雨的产生。
莫梁狄黄冬至李晓枫
关键词:特大暴雨季风涌
季风对西南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将西南地区的季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构造成西南季风指数(Isw).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描述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通过功率谱和Lanzcos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西南季风...
王劲廷马振峰杨小波甘薇薇
关键词:夏季降水西南季风季风涌
文献传递
一次季风背景下的华南致洪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11年6月29日华南地区一次致洪暴雨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发生在季风爆发的背景下,高空槽引导冷空气与来自孟加拉湾、南...
缪子青何宏让白仕刚
关键词:季风涌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海风锋
文献传递
季风影响的“6.28”广东强降水成因分析
2011年6月28-30日广东南部沿海地区发生连续强降水过程,其中29日强降水发生在季风背景下.本文采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NCAR分辨率1°×1°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29日受季风影响的强降水成...
郭圳勉黄先伦陈洁雯
关键词:强降水过程低空急流
文献传递
低纬季风影响登陆台风“榴莲”(0103)和“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的比较被引量:25
2012年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带气旋陆上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境场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榴莲"登陆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构成了典型的"北槽南涡"天气形势,"碧利斯"登陆后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方大陆高压坝和南侧副高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高压脊所包围,有利于其环流维持。2)"榴莲"和"碧利斯"陆上维持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但是在"榴莲"活动期间,100°E附近越赤道气流表现突出,而在"碧利斯"陆上活动期间,80°E附近越赤道气流尤为显著,它们都增强了当时的西南季风,把大量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注入登陆后减弱的"榴莲"和"碧利斯"环流,使其非但没有很快减弱消亡,反而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不消。3)2001和2006年东亚夏季风存在明显低频振荡,2001年低纬夏季风10~20d低频振荡显著,而2006年则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由不同低频振荡周期表示的低纬季风均存在明显的北传特征。当低频振荡处于极端活跃位相时,季风最为强盛并侵入"榴莲"和"碧利斯"环流系统,正好对应着当时的台风暴雨剧烈增幅。此外,低频气流的辐合和低频水汽输送也是"榴莲"和"碧利斯"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卢珊王黎娟管兆勇何洁琳宋鸿
关键词:榴莲碧利斯暴雨增幅
低纬季风影响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的比较
以2001年和2006年盛夏登陆我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0103号(2001年)"榴莲"和0604号(...
卢珊王黎娟管兆勇何洁琳
关键词:榴莲碧利斯暴雨增幅
文献传递
低纬季风影响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的比较
以2001年和2006年盛夏登陆我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 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0103号(2001年)“榴莲”和0604号...
关键词:榴莲碧利斯暴雨增幅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低纬季风对热带风暴'碧利斯'暴雨增幅的影响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低纬季风对热带风暴'碧利斯'陆上长时间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影响。分析表明,“碧利斯”登陆后恰逢西南季风异常活跃,而其南侧的...
王黎娟卢珊管兆勇
关键词:热带风暴暴雨增幅水汽通量
文献传递
东亚季风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9
2007年
将NECP/NCAR资料中850 hPa纬向风分量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用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来表征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分别出现涝年时,都伴有很显著的季风向北传播的特征。季风的北传实质就是季风中来自热带地区ISO的向北传播。季风北传过程中,得到来自东西两侧纬向传播的ISO补充。纬向传播的ISO在110°E^120°E附近汇合后增强自热带地区向北传的季风,使得季风在经向上可以继续向北传播,并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纬向补充的ISO特征差异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位置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琚建华孙丹吕俊梅
关键词:季风涌季节内振荡经向传播

相关作者

张小玲
作品数:163被引量:3,234H指数:36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本底 气象条件 PM 空气污染 PM2.5
张晓红
作品数:30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淮河流域 雨季 面雨量 致洪暴雨 面雨量预报
陶诗言
作品数:122被引量:4,286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夏季 暴雨 梅雨锋 大气环流 季风
琚建华
作品数:118被引量:1,499H指数:26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MJO 季节内振荡 年代际变化 降水 夏季
卫捷
作品数:44被引量:1,76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年代际变化 暴雨 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