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篇“ 季节演替“的相关文章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浮游植物功能群具有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指示水环境的作用。雅鲁藏布江是中国重要的水系。本研究于2019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水体呈碱性,水温、流速、浊度在3个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2)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纲24目44科121属,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硅藻-绿藻-蓝藻型。可将浮游植物划分为28个功能群,其中有16个优势功能群,且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明显。(3)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温、pH、溶解氧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4)基于3个季节的香农指数(0.56~3.09,均值为2.20)和生态状态指数(1.92~4.91,均值为3.63)的综合评价表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质状态为“良好”。本研究揭示了高原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巢欣李晓东杨清刘惠秋杨胜娴巴桑
关键词:季节演替
海南东部典型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演替研究
王艺诺
查干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4年
为了解中国北方半干旱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夏季(8月)、秋季(9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查干湖14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查干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4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绿藻门46种,占比48.9%、硅藻门24种,占比25.5%);查干湖浮游植物共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重要功能群为X2、J和C;功能群X2、J和C在全年均为优势功能群,呈现X2+J+C(春季)→X2+J(夏季)→X2+J(秋季)季节变化特征。冗余分析表明:全氮、全磷、化学需氧量(CODMn)、pH和水温是影响查干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常畅然王莹莹赵昶刘子暄马成学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群
洱海北部湖区轮虫群落季节演替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洱海是位于我国西南亚热带高原地区的重要淡水生态系统,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质退化与富营养化现象,其中北部湖区的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以北部湖区为对象,设置了喜洲等5个样点,于2020年3、6、9和12月对该湖北部的轮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轮虫群落的季节演替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本次调查共检出26属48种轮虫,多数种类为广布种或暖水种,其中无柄轮属、晶囊轮属、胶鞘轮属、须足轮属、龟甲轮属、多肢轮属在4个季节均出现。异尾轮属的种类数最多,共计9种。螺形龟甲轮虫、长肢多肢轮虫和前节晶囊轮虫是主要的优势种类。其中,螺形龟甲轮虫在4个季节均为丰度优势种,而前节晶囊轮虫在4个季节均为生物量优势种。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洱海北部湖区轮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这种季节差异主要反映了水温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后者主要表现为鱼类捕食压力与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冗余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丰度为解释轮虫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变量。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季节变化反映了主要轮虫优势种类对水温和水质变化的敏感性。
吕兴菊张亚男高登成张晓莉
关键词:轮虫高原湖泊季节演替优势种洱海
水库型水源地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季节演替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水库型水源地——金泽水库运行初期的水生态环境特点并结合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基于Mike3软件的Ecolab模块二次开发,构建了可描述硅藻、蓝藻、绿藻3种不同藻类以及沉水植物、浮游动物、碎屑等在水体中相互作用过程的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对不同种类浮游植物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金泽水库运行初期浮游植物不同种类季节演替表现为春季以硅藻、绿藻为主,8—9月蓝藻大量增殖,10月蓝藻生物量快速回落后以绿藻和硅藻为主的特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春季(4—5月)和秋季(8—9月)有两个峰值,且春季峰值高于秋季,冬季生物量最低,温度是影响金泽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生消演替的重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表明,不同库区的流速和光照条件差异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库区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的竞争关系以及沉水植物的克藻效应有效抑制了浮游植物的增殖。
丁玲吴兴华徐凌云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季节演替
亚热带城市河流浮游细菌群落的季节演替及构建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细菌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污染物降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亚热带城市河流细菌群落的季节演替和构建机制(确定性和随机性过程)仍不明晰.以流溪河及广州珠江段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探讨了不同季节(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细菌群落的变化及其构建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体细菌群落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变形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丰度更高;而枯水期,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更高.细菌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同样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T、NH_(4)^(+)-N、TOC、pH、EC、DO、NO_(3)^(-)-N和DSi是影响细菌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水体细菌群落的生态网络具有典型的模块化结构,物种间以正相关作用(合作关系)为主,且丰水期物种间的合作关系强于枯水期.随机性过程主导了细菌群落的构建,尤其以扩散限制贡献最大,且细菌群落在枯水期面临的扩散限制要高于丰水期.
朱爱萍原升艳梁作兵樊成冯小蕾伍祺瑞黎曼姿陈建耀
关键词:细菌群落城市河流
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被引量:5
2023年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特征。结果表明:洱源西湖为低透明度且浊水状态的富营养化水体;研究期间共镜检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划分为23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MP[颤藻(Oscillatoria sp.)]、S1[伪鱼腥藻(Anabaenopsis sp.)]、H1[鱼腥藻(Dolichospermum sp.)]和SN[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为优势功能群,其均为蓝藻门的丝状藻类;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以颤藻、拟柱胞藻为主,冬季和春季主要以伪鱼腥藻和颤藻为主,而夏季主要以颤藻和鱼腥藻为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水温、pH、正磷酸盐浓度与可溶性总磷浓度,尤其是可溶解性磷(主要为PO_(4)^(3-)-P)浓度变化促成了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洱源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为丝状蓝藻占优势且藻类结构单一。
杨雅兰过龙根尹成杰公莉罗泽凤徐淑兰
关键词:演替环境因子
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为探明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于2019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0年1月(冬季)采样分析了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及季节变化,同时测定了水环境理化因子指标,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优势度、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可分为22个功能类群;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和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春、秋、冬3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以硅藻门为主,夏季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春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C、P,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夏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J、Lo、TC、M、H1,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种类为主;秋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S1、MP,以硅藻门、绿藻门种类为主;冬季优势功能群主要为D、X3,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影响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季节演替的水环境因子有水温(WT)、pH、溶解氧(DO)、透明度(SD)、盐度(Sal)、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化学需氧量(COD_(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4个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时空差异与水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中,西湖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驱动因子为pH、DO、WT、总磷(TP),东湖区为pH、DO、WT、氮磷营养元素含量,南湖区为pH、DO、COD_(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小南湖区为pH、DO、WT、BOD_(5)、COD_(Cr)、TP。pH、DO、WT、BOD_(5)、SD等水环境因子的季节差异以及TP、TN、氨氮(NH_(3)-N)、COD_(Mn)等水环境因子的湖区差异是太阳山湿地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出现季节演替的主要原因。
李霖赵睿智邱小琮
关键词:丰度优势度水环境因子
硇洲岛大型海藻场软体动物群落的季节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广东湛江硇洲岛是典型的潮间带生态系统,属于热带气候,适宜底栖生物生存。底栖动物作为生态指标的一部分,可以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于2011~2012年在硇洲岛潮间带五个位点进行底栖软体动物采样,以研究软体动物的季节演替变化,结果检出软体动物有4纲49科71属共104种。其中双壳纲39种,占总数的37.50%;腹足纲59种,占总数的56.73%;多板纲4种,占总数的3.85%;头足纲2种,占总数的1.92%。种类数秋季最多共61种,春季32种,夏季51种,冬季55种。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为19~33种。有8个种类为3个季节共有种,有12个种类为4个季节共有种,季节种间更替率为0.58~0.76,春秋季种间更替率最高,夏秋季种间更替率最低。优势种10种,其中1个物种为全年优势种,有2个物种为3个季节共有种。不同物种在潮间带分异明显,中潮区软体动物有58种,低潮区软体动物有44种,高潮区软体动物只有3种。调查显示各季节软体动物栖息密度变化明显,按降序排列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季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45~3.42,年均值为2.99;季度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3~0.66,年均值为0.58;季度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2.42~4.61,年均值为3.73;Simpson指数变化范围为0.69~0.80,年均值为0.76。调查显示各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相关性分析发现栖息密度与悬浮物和总有机碳正相关(P<0.05)。优势种的转变与沿岸上升流的强弱以及养殖废水的不规则排放有关。软体动物的栖息密度与大型海藻的分布呈相反趋势,低潮区软体动物栖息密度小,与其结构和食性有关。
姚昕孙省利孙省利廖海晴张才学
关键词:软体动物季节演替潮间带
安格庄水库浮游生物群落季节演替及鲢、鳙鱼产力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安格庄水库浮游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和鲢、鳙鱼产力情况,笔者于2019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对安格庄水库进行浮游生物及鲢、鳙鱼产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9属96种,夏季>秋季>春季;春季浮游植物呈“硅藻—蓝藻”的类型特征,夏、秋季节浮游植物均呈“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6.54 mg/L,秋季>春季>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4,春季>秋季>夏季;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24,在季节变化上与多样性指数一致。鉴定出浮游动物4大类83种,春季>秋季>夏季;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夏季过渡到以轮虫和部分原生动物为主,秋季则为原生动物、轮虫和少量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68 mg/L,夏季>春季>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4,春季>夏季>秋季;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16,秋季>春季>夏季。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计算,鲢鱼产力为111.83 t,鳙鱼产力为215.84 t;鲢和鳙合理最大放养量分别为11.18万尾和43.17万尾,鲢和鳙合理放养比例约为1∶3.86。
赵祺张秀文于佳叶敏崔晨石保佳侯润齐遵利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演替鱼产力

相关作者

马沛明
作品数:53被引量:772H指数:13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汤浦水库 沿岸带 河流 模拟系统 栖息地
张俊芳
作品数:18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汤浦水库 环境因子 季节演替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刘德富
作品数:496被引量:3,578H指数:35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三峡水库 水华 三峡库区 边坡 浮游植物
毛玉泽
作品数:216被引量:1,18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贝类 养殖 栉孔扇贝 网箱养殖 温度
杨劼
作品数:129被引量:1,448H指数:21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研究主题:皇甫川流域 鄂尔多斯高原 中国沙棘 毛乌素沙地 中间锦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