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2篇“ 士风“的相关文章
- 被“化约”的文学世界:士风叙事下的范仲淹及其文学创作
- 2024年
- 范仲淹的士风观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四民”说为角色意识基础,以敦教育、慎选举为士风振起途径,以不离中道为理想士风状态。传统士风叙事对范仲淹形象的化约遮蔽了其文学世界的诸多层面,如基于“中道”观的文学思想,以精英化的制度关怀表达淑世情怀的方式,以及层次丰富的隐逸书写等。在对范仲淹的士风叙事中,欧阳修引入“外和内刚”说,力图补完当时对庆历士风畸重于“刚”的印象;苏轼持“一定之见”说,强调政治定见与操守,将其纳入旧党的思想谱系;宋后的题咏则将其化约为若干标签化的士风印象。“士风”作为一种方法,为全面认识范仲淹的文学世界提供了契机。
- 郭明
- 关键词:文学世界
- 金元之际文坛“尖新”倾向的蔓延与消弭——以科举导向及士风变化为中心的考察
- 2024年
- 金章宗明昌年间,文坛初显崇尚尖新的倾向。贞祐南渡后,此种倾向伴随“诗学为盛”的局面而逐渐蔓延流布于整个文坛。这既可归因于金代后期科举导向的影响,也与苏轼、黄庭坚诗风盛行于北方文坛有关。金元易代之际,周昂、元好问等人作为先导,对“尖新”风气予以梳理和反思。这种反思理路因金代覆亡而一度中断,最终在元代中期重开科举的背景下,借由“元诗四大家”等群体所倡导的雅正之风而得到全面的清理和反拨。
- 晏选军尧育飞
- 关键词:尖新科举士风
- 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玄学与六朝士风
- 2024年
-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检视玄学从诞生到立于官学的历史过程,系统地探讨了政治环境与玄学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了玄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点,以及玄学代表人物在学术思想和政治行为上、以个体或家族为单位所表现出的矛盾与割裂特质。本文以六朝政治变迁为轴线,指出玄学从魏晋嬗代到南朝经历了几次文化功能上的转型,在各代朝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玄学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士人的个体心态与整体风尚,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行为和文化态度。
- 毕云
- 关键词:玄学六朝政治文化
- “家无余赀”——略论宋代官员的轻财士风
- 2024年
- 在宋代官员的传记中,“既没,家无余赀”的人生结局频频出现,这类官员人数不少,很多甚至因近乎赤贫以致无法殓葬。关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探讨很多,也出现了宋代官员实际俸禄并不高的论点,但俸禄再低也不至于使这些官员面临“既没,家无余赀”的境地,其中定然还有其它原因。历史文献表明,这类官员有着相近的士人之风,清廉自持、任侠好施、不吝钱财,展现了宋代官员的时代风貌,这也是其“既没,家无余赀”的主要原因。
- 刘晓蒙
- 关键词:宋代士人精神
- 在危厄中与圣谟对话——赵岐《孟子注》与后汉士风及文学
- 2024年
- 赵岐《孟子注》是一本富有特色的儒家经书,它是注者在东汉晚期遭受人生危厄时感受孟子之书、与圣谟进行对话的注经之书,彰显出东汉晚期士风与文学精神。赵岐诠释了《孟子》一书的仁政、士风、养气等思想,并加以发挥。经过他的注解,《孟子》一书走进经书的行列,其思想得到光大;南宋时经过朱熹的注释,成为四书之一,对于中国哲学与文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转变了汉代将注经当成利禄之途的经学风气,熔铸成了士子人格精神。
- 袁济喜
- 从“士风”到“市风”:魏晋与明清士人“狂放”风貌比较
- 2023年
- 在中国文化史和美学史上,魏晋与明清的士人都有种“狂放”的风格。这两个时期士人的“狂”都是群体性的,并不属于单一的个体行为。但两个时期士人的“狂放”又各具风貌。魏晋士人的“狂”体现的是“士风”,展示的是一种士人的风采,具有审美的特征。明清士人的“狂”则呈现两重性:一方面,继续延续着古代士人的风貌;另一方面,又带有鲜明的世俗色彩,呈现与商品社会相适应的市俗风貌。魏晋和明清士人的“狂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变革,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 张奎志李国政
- 关键词:魏晋士人士风狂放
- 《容斋随笔》士大夫形象与宋代士风关系
- 2023年
- 《容斋随笔》是南宋文学家洪迈创作的学术笔记,其中反映北宋士大夫的篇目不少,从中得以窥见宋代士人风气。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一定知识与能力的精英群体,他们是国家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引领者与重要创造者。余英时认为,“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的私利之上的。”
- 张鑫鑫
- “贾名儒行”与“士风日下”:明清士商关系变动新论
- 2022年
- 明清时期,士商关系发生了变动,但这种变动并非基于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与士人都未对商业实践进行价值重赋,商人所自信的是对士人之道的践行而非商业实践;士人对于商人的肯定以及所谓“新四民论”,底层逻辑是士人阶层对本身的反思与批判。因此,士人才是明清士商关系中的自变量。商人的自信实质上是对士人的质疑,这一方面基于商人自身对士人之道的实践,另一方面源于士人在财富下的异化。这种异化被正统士人批判为“士风日下”,士人也开始被质疑是否言行一致。这些批判与质疑则揭示出,士人之道已在实践与观念上破产。
- 周伟义李琳琦
- 关键词:商人士人明清时期
- 吴与弼的“成人”之学与明代中前期士风演变
- 2022年
- 吴与弼以“成人”为志的康斋学植根于儒家成就圣贤的理想,得到了由科举制稳定实行造成的大量中下层儒者的呼应,是明前期儒者背离明初士风的典型。到其弟子陈献章时代,儒家学说与儒者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影响高层士大夫。从康斋学到白沙学,勾勒出明代儒学与士风发展的一条重要轨迹,体现了明代社会的转变。康斋学和白沙学是这一发展变化的典型,也有引领作用。应看到,儒士大夫的变化相当程度上是儒者努力与儒家理想的群体性回归,部分领先于社会变化,并深刻塑造了后者。
- 姜海军桂晨昊
- 关键词:陈献章
- 唐大和至乾符间文言小说集编撰与士风研究
- 据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晚唐尤其是文宗大和(827)至僖宗乾符(879)五十年间,众多文言小说集集中编撰成书。这一时期的文言小说集,编撰者的身份基本为入仕的士人,他们的身份影响了文言小说集的编撰,文言小说集也体...
- 侯秀鸿
- 关键词:文言小说集编撰士风
相关作者
- 赵士风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
- 研究主题:煤矿发展
- 尹士风

- 作品数:1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 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思想文化
- 伏涛

- 作品数:77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科举 乾嘉 士风 心态 诗歌
- 喻学忠

- 作品数:27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研究主题:晚宋 士风 述论 士大夫 宋代
- 王永平

- 作品数:182被引量:339H指数:7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士族 考论 佛教 南朝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