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2篇“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相关文章
- 数字经济与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基于长三角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2)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在长三角核心地区、数字经济高水平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两个途径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上述结论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分工的机理,拓展了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启示。
- 胡艳栗明钰唐睿
- 关键词:数字经济垂直专业化分工资产专用性长三角
-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中美贸易获利研究
- 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分工关系进一步加深,全球贸易总量不断攀升,各国为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纷纷加入到全球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是各国参加贸易活动的源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垂直专业...
- 唐佳楠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就业资源环境
-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引致工资极化——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过往几十年中间品跨国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推动了劳动力市场工资结构的转变。继欧美发达经济体之后,中国同样出现了工资极化趋势。然而,关于工资极化的成因,经济学界尚存在争议。文章将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入工作任务模型,探究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两种情形,并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方法检验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中间品进口和中间品出口两种渠道引致工资两极分化,且后者对于工资极化的推动作用更大;组间异质效应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职业和教育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极化促进作用;组内异质效应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高工资群体的偏向逐渐减弱,从而降低了其对于工资极化的推动作用;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于工资分布的影响主要源自其工资结构效应而非构成效应。
- 刘廷宇张世伟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中间品贸易
- 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基于区域贸易增加值分解的新视角被引量:9
- 2022年
-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各个区域各个部门的增加值构成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出口产品竞争力情况,分析不同类型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本文构建异质性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我国省级区域增加值分解测算框架,从单一全球价值链分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协同分工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各部门仍以区域内贸易为主;对于价值链贸易,东部地区和制造业部门更集中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西部地区和初级产品部门更集中于国内价值链分工。从价值链分工视角来看,单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延伸难以持续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协同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分工是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可行路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测算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从价值链分工视角对区域出口产品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探索。本文为分析我国区域层面贸易增加值提供了方法框架,论证了在国内外双重价值链中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可行路径;为依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何雅兴马丹
-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
-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中国出口欧盟竞争力的重新评估
- 2021年
-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精准度量中国出口欧盟市场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本文采用2000~2014年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嵌入传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测算方法中,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出口欧盟竞争力进行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被“高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短期仍然具有竞争优势但将逐渐减弱,服务业总体处于竞争劣势,但交通运输、金融业、电水气供应、电信等呈现中间投入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则一定程度被低估。
- 高运胜杨阳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国际竞争力
- 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区域间技术差距:基于地区-行业层面的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构建成本最小化视角的Malmquist指数,发现与入世之初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水平快速提升,而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升级步伐有所放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更多嵌入了国内价值链分工。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技术进步,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显著。国内市场关联及本地企业成长是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推动内陆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就影响机理而言,分工主体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该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技术差距。为此,应进一步打破国内市场壁垒,鼓励区域间分工合作,加强国内资源整合,以国内垂直专业化分工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 黎峰
- 关键词:国内价值链
- 高速铁路、运输效率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被引量:38
- 2021年
- 高铁开通可以通过"客货分流",改善常规铁路的货物运输效率,因此有可能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影响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将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开通视为一项自然实验,我们发现高铁开通使常规铁路附近的企业垂直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了3%—4%。为了识别其中的因果关系,本文利用三重差分模型发现高铁的开通主要导致了依赖铁路运输的企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中,我们还发现,高铁开通对运输成本较高的企业和非国企的影响更大。
- 李超李涵唐丽淼
- 关键词:高速铁路垂直专业化秦沈客运专线
- 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结构与就业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文章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经济账户数据(SEA),采用WWZ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欧双边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与结构,并对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来看,中国通过与欧盟的贸易往来,提升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地位。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GVC地位依旧落后于欧盟,但是差距在缩小。从服务业来看,中欧中间服务融合程度较高。中国进口中间服务的目的更多为下一个阶段出口,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得到一定的优化升级,而欧盟服务进口更多为自身消费,进一步再出口的比例在下降。总体来看,中欧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就业水平,但对服务业就业有负向作用;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就业和不同细分行业就业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 王云飞李之旭高运胜
- 关键词:垂直专业化分工就业效应
-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中国出口欧盟技术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自2007年欧盟东扩为27国以来,既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之一,但出口欧盟制成品技术含量是否得到提升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论文在改进Hausmann指数(2007)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测算了中国制成品不同技术层级出口欧盟的技术复杂度及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从国家层面看中、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欧盟占比与技术复杂度均快速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制成品出口欧盟技术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及可能带来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
- 高运胜王希
- 关键词: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垂直专业化分工
-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出口技术含量——基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证研究
- 高技术制造业是我国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助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但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实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
- 刘烨
-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垂直专业化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高运胜

- 作品数:68被引量:4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 研究主题:垂直专业化分工 出口 制造业 出口欧盟 生产性服务业
- 王中华

- 作品数:84被引量:56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 研究主题:国际垂直专业化 实证分析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影响因素 乡镇卫生院
- 赵明亮

- 作品数:7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效应 垂直专业化分工 工资收入差距 行业面板数据 劳动力市场
- 郭炳南

- 作品数:92被引量:6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生态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实证研究
- 马风涛

- 作品数:28被引量:181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投入产出表 全球价值链 中国制造业 国际垂直专业化 制造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