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45篇“ 地质-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章
- 苏里南Saramacca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 2025年
- Saramacca大型造山型金矿床位于圭亚那地盾北部,矿体赋存于Marowijine绿岩带变质玄武岩中并受构造破碎带控制。本文对赋矿玄武质围岩开展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区玄武岩的K_(2)O+N_(2)O含量(1.83%~4.28%)较低,N_(2)O/K_(2)O为2.0~263,相对富Na贫K,MgO(5.08%~8.12%)含量中等,全铁(11.42%~13.75%)含量较高,属于高镁拉斑玄武岩。玄武岩具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较弱,总体上缺乏元素Eu、Sr、P、Ti和高场强元素Nb、Ta的亏损,与洋底高原玄武岩相似,Zr-Y-Nb-Th元素进一步构造判别显示矿区玄武岩源区与地幔柱有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矿区玄武岩形成于泛亚马逊造山期D1阶段洋壳俯冲之前。与其他绿岩带中发育高原玄武岩的超大型Au矿集区比较可知,高Au含量的与地幔柱有关玄武岩的先期存在可能是这些地区发生超大规模Au富集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 赵路通林亮华
- 关键词:绿岩带造山型金矿
- 东昆仑东段拉浪麦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 2024年
-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条巨型岩浆岩构造活动带,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成矿作用显著,一直备受地质学者们重视。拉浪麦钨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察汗乌苏河地区,隶属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管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矽卡岩型矿床。目的:基于拉浪麦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建立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指导拉浪麦地区钨矿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在综合阐述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由此,系统构建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结果:W-Sn-Mo-Au-Ag-As-Sb元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其他元素相关性差;已发现的钨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类岩石中,英云闪长岩与白沙河组地层接触带是找钨矿最为有利的部位;北东-南西走向的构造破碎带为容矿构造;钨矿体中的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黑钨矿为辅。结论:依据构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为指导,在拉浪麦地区圈出找矿靶区3处,其中,Ⅰ类找矿靶区1处,Ⅱ级找矿靶区2处,深部和外围地段找矿潜力大。研究创新点:系统构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有效指导拉浪麦钨矿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现了东昆仑东段钨矿的找矿突破,为东昆仑造山带内寻找同类型钨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和新的勘查思路。
- 白云廖芝华熊昌利马志磊徐云峰周游唐耀沈位元
-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找矿标志
- 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与动力学背景被引量:2
- 2024年
-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较之区域钨锡等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程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总结。华夏地块内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包括东华夏武夷山地区的双旗山和何宝山金矿,西华夏云开地区的河台与海南岛的抱伦金矿等。本文重点对上述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发现,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发育浸染状与石英-硫化物型矿化,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为H_(2)O-CO_(2)-NaCl±CH_(4)±N_(2)体系,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220~280℃,成矿流体可能具有变质、地幔或岩浆热液来源;而流体不混溶、热液体系氧逸度升高和铋熔体捕获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华夏地块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期造山型金成矿事件,分别对应陆内造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 蒋少涌马盈
-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床华夏地块成矿机制地球动力学背景
- 东乌旗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 2024年
- 针对白音高老组地层划分混乱、演化背景不清、火山岩地层层序及火山机构研究薄弱等问题,笔者等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桑杰敖包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将其划分为构成完整沉积—喷发旋回的3个岩性段,分别为: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岩浆从早期至晚期具有由酸性向中性演化的特征。发育火山沉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等火山岩相,圈定出6个V级火山机构。根据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确定了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二段流纹岩形成于135.0±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69.56%~71.11%,K_(2)O含量介于3.96%~4.39%,K_(2)O/Na_(2)O值在0.69~1.03之间,A/CNK值为0.97~1.07,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Rb、K、Th、U等相对富集,Sr、Ti、Nb、Ta、P等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前者富集程度高于后者,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海鸥式”,符合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及数据分析,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因此,本研究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厘定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提供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 刘晶晶李英杰林敏姚海龙赵东芳陈显婷刘志斌
- 关键词:火山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A型花岗岩
- 真菌促进硅酸盐矿物风化的速率、机制以及地质、地球化学效应
- 2024年
- 真菌分布广泛,从地球表层到深达1.4 km的陆壳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存在。根据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营养方式,真菌可分为腐生、共生和寄生真菌。菌丝是真菌的基本结构单位。真菌的菌丝通过其顶端延长的生长方式和强大的代谢能力,在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对含有营养元素的硅酸盐矿物。这一过程调控着成壤、成矿,以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重要地质与地球化学过程。但是,真菌在硅酸盐自然风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梳理了真菌的生长方式,旨在阐明其促进硅酸盐矿物风化的速率、机制以及对硅酸盐矿物自然风化的贡献。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全球变化的背景,本文提出了未来相关工作重点攻关方向;(1)进一步限定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对硅酸盐矿物风化的贡献;(2)阐明真菌促进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与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偶联;(3)应用功能真菌提高陆地增强硅酸盐风化(enhanced silicate weathering)的碳去除效率。这些研究将深化对真菌在地表关键过程中扮演角色的认识,为地球系统模型(GEOCARB、COPSE和SCION)提供重要信息,提高不同圈层相互作用预测的准确性,并为增强硅酸盐风化实现高效固碳提供新途径和科学依据。
- 李子波陆现彩滕辉刘连文郄文昆庞科张文轩季峻峰陈骏
- 关键词:真菌硅酸盐矿物碳循环固碳地球系统
- 鄂西长阳背斜龙潭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 2024年
- 近期在鄂西长阳背斜区域发现龙潭锑矿,取得重要找矿进展。在龙潭锑矿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集矿石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龙潭锑矿的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马沱段中上部碳酸盐岩中,同时受控于长阳背斜核部层间滑脱带、张性裂隙等构造,矿石矿物以辉锑矿为主,其热液成矿期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和辉锑矿—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29~172℃)、中盐度(3.1%~14.8%NaCl equiv)的H_(2)O-NaCl体系;稳定同位素研究显示矿石中石英的H-O同位素组成为δD H_(2)O=-91.6‰~-71.3‰、δ^(18) O H_(2)O=4.4‰~6.6‰,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为δ^(13) C_(PDB)=-3.89‰~-2.92‰、δ^(18)O_(SMOW)=14.19‰~19.31‰,辉锑矿等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δ^(34) S=16.4‰~24.9‰,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综合分析认为,龙潭锑矿为中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 龚银周舟雷雳向萌杨朋张会军裴银张权绪李晓明
- 关键词:锑矿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成矿流体
-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 2024年
-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是得尔布干成矿带南西段的大型银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和得尔布干断裂之间。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及石英-锰碳酸盐3个阶段。文章对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及采用氢氧同位素和硫同位素示踪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结果显示:前两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423℃,盐度w(NaCl_(eq))可分为2组,一组盐度w(NaCl_(eq))为13.82%~16.05%,另一组盐度w(NaCl_(eq))为0.18%~8.14%;石英-锰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范围为124~245℃,盐度w(NaCl_(eq))为0.18%~15.42%,从早到晚阶段总体显示随温度降低、盐度降低的趋势;主成矿阶段对应成矿深度0.48~1.41 km,平均值为0.76 km;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_(H2O)值为-11.6‰~-3.3‰)位于原生岩浆水的左下方靠近雨水线位置,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成矿的中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皆分布于-4.0‰~+4.5‰之间,呈塔式分布,反映了硫主要来自幔源。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是一个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矿床地质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笔者进一步完善了额仁陶勒盖式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用该模式指导矿床外围新发现多个金、银、钼多金属矿(化)点。
- 赵胜金朴丽丽于海洋栗原周颖帅柳志辉张猛
-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 塔吉克斯坦金斗山矿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 2024年
- 塔吉克斯坦地区利用地球化学找矿具有一定优势,在金斗山矿区开展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Au、Ag、As、Sb、Cu、Pb、Zn、W、Sn、Mo、Bi等11种元素,总结了金斗山矿区地质和地球化学异常的主要特征。圈出单元素异常131个,综合异常6个,其中Au元素异常17个。该异常区位于灰岩与砂岩、粉砂岩的接触界面附近,研究区内金矿体多产于层间破碎带中,总体的异常边界线与地质界限吻合较好。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找矿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
- 龚杰龙
- 关键词:砂岩金矿地球化学
- 内蒙古查布其日玛尼吐组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陈显婷
- 新疆西南天山吉根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的探讨
- 2024年
- 研究通过对吉根锰矿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发现围岩与矿石敏感元素比值明显不同,反映吉根锰矿形成时的水体为常氧-贫氧条件,少部分锰矿形成于厌氧条件下,而围岩则为贫氧-厌氧的环境特征。对其地区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进行探讨,对成矿过程及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银花包亮亮
- 关键词:西南天山锰矿地球化学
相关作者
- 杨涛

- 作品数:85被引量:282H指数:8
- 供职机构:黄冈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西秦岭 砂岩型铀矿 西秦岭造山带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卡林型金矿床
- 曲晓明

- 作品数:121被引量:3,739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斑岩铜矿 班公湖 含矿斑岩 碰撞造山带 青藏高原
- 刘建国

- 作品数:18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西昆仑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因及地质意义 岩浆弧 埃达克质岩石
- 张慧

- 作品数:30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页岩气井 页岩气 套管变形 VBA 多级压裂
- 曹颖

-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西昆仑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因及地质意义 岩浆弧 埃达克质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