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篇“ 地表甲虫“的相关文章
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2024年
为明确天然林及其毗邻退耕还林地的地表甲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验证交错区边缘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强弱,确定人工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森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指导。在2017—2018年的4—9月,以天然阔叶混交林(简称“阔叶混交林”)及其毗邻人工红松幼龄林(简称“红松人工林”)交界处为中心,向两侧延伸120m,并每隔30m设置1个样点,交错区为中心处样点及30m处样点,共设置3条样带,采用巴氏罐诱捕法持续诱捕地表甲虫。共采集地表甲虫6990头,隶属于30科124属178种,其中,阔叶混交林113种,交错区125种,红松人工林134种,3种生境共有物种79种。Hill多样性指数表明,3种生境的物种数、常见物种数和优势物种数均表现为红松人工林>交错区>阔叶混交林。步甲科Carabidae和花金龟科Cetoniidae个体数与物种数在不同生境中均差异显著(P<0.05),埋葬甲科Silphidae个体数在不同生境中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生境内不同优势科个体数与物种数均差异显著(P<0.05)。达乌里干葬甲Aclypea daurica、沟步甲Carabus canaliculatus、黑圆嗡蜣螂Onthophagus ater、黑斑锥胸叩甲Ampedus sanguinolentus、圆角梨须步甲Synuchus orbicollis个体数在不同生境中差异显著(P<0.05)。Margalef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红松人工林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P<0.05)。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生境群落结构间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百分比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平均相异度最高,其次为红松人工林和交错区,阔叶混交林和交错区最低,贡献大于0.01物种分别解释其48.18%、43.16%、39.64%的异质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3种生境间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均为中等相似。边缘效应指数表明研究区地表甲虫表现出较弱的正效应。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内不同生境群落结构存在异质性,红松�
王佳生赵红蕊孟庆繁刘生冬李燕李明锐佟佳琦
关键词:地表甲虫多样性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
东北及华北玉米主产区地表甲虫物种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邹君宝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甲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组分,能够调控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生态学过程。笔者探明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为揭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并维持林地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20—2021年,以江苏东台的黄海森林公园不同林龄(6、9、12、15及18 a)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巴氏罐诱法收集不同年龄林分的地表甲虫,并在体视显微镜(LEICA M205A)下鉴定和计数。分析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采集到地表甲虫标本1 460只,分属于7科28种。其中优势种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亮足细胫步甲(Agonum gracilipes)、铜绿婪步甲(Harpalus chalcentus)和巨短胸步甲(Amara gigantea),其数量占总个体数的79.11%;常见种为谷婪步甲(Harpalus calceatus)、毛婪步甲(Harpalus griseus)、条斑叶象(Hypera conmaculata)、黄斑青步甲(Chlaenius micans)、红角婪步甲(Harpalus amplicollis)和脊青步甲(Chlaenius costiger),占总个体数的15.82%;其余18种均为稀有种群,仅占总个体数的5.07%;地表甲虫种类数和个体数量随林龄的变化,表现为12年生杨树人工林显著高于其他林龄,18年生林分最低;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随杨树人工林林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年生和18年生杨树人工林,变幅为33.83%,其中6、9、15年生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总之,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变化,从杨树幼龄林至中龄林阶段表现为增加趋势,在中龄林到成过熟林阶段表现为减少趋势。【结论】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与杨树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处于成熟林阶段的杨树人工林地表甲虫的个体数量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
颜铮明阮宏华廖家辉石珂倪娟平曹国华沈彩芹丁学农赵小龙庄鑫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甲虫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
祁连山东大河林区煤矿修复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2023年
覆土和恢复草本植物可以快速改善高寒山区煤矿矿区环境,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会强烈影响地表甲虫的分布及多样性,煤矿矿区海拔影响甲虫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地处祁连山中部的东大河林区为研究区,依据海拔选择宏达、头沟大坂和下泉沟3个典型煤矿作为研究对象,解析高寒山区煤矿人工修复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地表甲虫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结果表明:东大河林区人工覆土和恢复草本植被的煤矿矿区5年后,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还存在一定差异,海拔较高的下泉沟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甲虫群落的平均相异性(84.4%)高于海拔较低的宏达(54.6%)和头沟大坂(57.2%)煤矿。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头沟大坂和下泉沟煤矿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地表甲虫的物种丰富度仅在下泉沟煤矿修复区显著高于对照区。煤矿修复对大、中型甲虫影响较小,但提高了小型甲虫的活动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这在下泉沟煤矿表现尤为明显。海拔、坡度、草本盖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甲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地表甲虫群落变异的22.1%。大、中型地表甲虫分布与海拔和坡度密切相关,而小型地表甲虫分布与草本盖度变化有关。祁连山区煤矿修复改变了植被和土壤环境,提高了小型甲虫的活动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而大、中型甲虫的分布则主要受海拔及坡度变化的影响,它们对煤矿修复及海拔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决定了地表甲虫多样性变化。
孙小霞冯怡琳王永珍罗维成杨竟艺史宏亮刘继亮
不同林型地表甲虫食性及营养级关系: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土壤动物联结着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地表甲虫作为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在食物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同位素特征及营养关系研究对了解森林土壤动物的食性特征进而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采集了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6种不同林型的地表甲虫共10科31种,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甲虫中的δ^(13)C、δ^(15)N含量,并分析不同林型内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值及营养级差异。结果表明6、7月份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δ^(13)C、δ^(15)N值差异显著(P<0.05),其中δ^(13)C值在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白桦林显著高于落叶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择伐林。δ^(15)N值在阔叶红松择伐林显著高于其他5种林型。不同林型地表甲虫的营养级差异显著(P<0.05),林型内各物种营养级差异不显著(P>0.05),处于2—4.5营养级之间。不同林型中6月份和7月份营养级差异较大的为红松人工林中隐翅虫科的Philonthus japonicas,相差1.28个营养级。碳氮同位素比值差异显著(P<0.05),表明甲虫食源组成复杂,碳氮比值范围跨度较大,食源多样化,摄食特化程度低。
刘启龙程赛赛陈婷常亮高梅香
关键词:地表甲虫食性
地表甲虫田间诱集装置
一种地表甲虫田间诱集装置,包括引诱剂盛放部分、光源引诱部分;引诱剂盛放部分包括诱捕罐,诱捕罐的顶部敞开,在诱捕罐内固定设置用于盛放主要引诱剂的盛放瓶,盛放瓶的顶部敞开,盛放瓶与诱捕罐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填充次要引诱剂的空腔...
王春霞张翠红姚贵军张连杰王飞范园李霞武强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是东北春播玉米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表甲虫又是一类可以作为指示性生物的重要类群,对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的地表甲虫进行本底调查,丰富黑龙江省地表甲虫图库和物种资源库,为进一步构建东部农区土壤动物信息平台提供依...
苏南
关键词:鞘翅目物种资源多样性玉米地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为把长春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净月潭风景区是长春市城市文化观光旅游的核心和基础。加强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研究是现实的需要,为城市周边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
王明岩
关键词:不同林型地表甲虫多样性
秦岭山脉西段地区地表甲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秦岭山脉地理位置特殊,是研究中国动植物特征、起源、演化的关键地区。为摸清秦岭山脉西段地表甲虫的物种本底,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地表甲虫的变化规律及受胁情况,本研究采用陷阱诱集法,随机选取15个10 km×10 km样区,在不...
李娟
关键词: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环境影响因子生态分布
白龙江林区地表甲虫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揭示白龙江林区地表甲虫群落沿海拔梯度(927-2735 m)的多样性格局、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为林区内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采用巴氏罐诱捕法,沿不同海拔梯度(927、1794、2376和2735 m)设置陷阱诱集地表甲虫。【结果】共采集2015头地表甲虫,包括18科95种。虎甲科Cicindelidae的个体数量最多(436只)占总数的21.6%,其次是叩甲科Elateridae、步甲科Carabidae、葬甲科Silphidae、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5个科的采集数量占到总数的75.1%,是白龙江地区优势种群。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流域内地表甲虫的数量及优势种群数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海拔2376 m处,地表甲虫丰富度最高,诱集数量最多。低海拔地区地表甲虫丰富度低,诱集数量少。在种群动态变化中,中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种群在6-9月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呈单峰增长模式,且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科种群的诱集峰值不同。如在不同海拔梯度内诱集的步甲科数量均在7月份最多;在海拔2376 m处,叩甲科个体数量在8月份最多,相比海拔较低的1794 m处,则7月份数量最多,在低海拔927 m处和高海拔地区2735 m处,叩甲科的个体数量急剧减少,且动态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白龙江林区拱坝河流域,地表甲虫种类丰富,优势种群明显。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其优势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根据地表甲虫群落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可将地表甲虫分为三类。一是分布在中高海拔,包括步甲科、隐翅甲科及虎甲科等,在流域内4个不同海拔梯度都有分布。二是在中高海拔和高海拔处种类丰富,在低海拔处未诱集到相应甲虫,包括叩甲科及葬甲科。三是在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数量少,未形成优势种群,包括金龟科、象甲科及瓢虫科等。
李丹春付作霖罗子渝林媛蔡建华唐明代
关键词:多样性地表甲虫海拔梯度群落结构

相关作者

张大治
作品数:103被引量:3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蜻蜓目 物种多样性 地表甲虫 豆荚螟 昆虫多样性
于晓东
作品数:31被引量:53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地表甲虫 多样性 昆虫 生境
罗天宏
作品数:28被引量:53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地表甲虫 多样性 昆虫 生境
贺达汉
作品数:187被引量:1,307H指数:21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种群动态 蚁科 麦蚜 多样性 生境破碎化
周红章
作品数:74被引量:90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昆虫 隐翅虫 鞘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