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87篇“ 地方戏曲“的相关文章
地方戏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推广策略——以蒲剧为例
2025年
中国地方戏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承载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悠久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键构成部分。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以及西方剧文化的广泛渗透,地方戏正遭遇观众群体急剧缩减、技艺传承步履维艰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本文选取蒲剧作为研究范本,通过对蒲剧艺术特点与文化意义的深入剖析,进而探索地方戏文化的视觉呈现与传播推广策略,以期增强蒲剧的社会影响力并扩大其知名度。
李楠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蒲剧
地方戏史料的重要拓展——评《当代湖北资料编选·档案文件卷(1949—2020)》
2025年
早在新世纪初,著名剧史家董健发表《话剧研究要补课》一文,呼吁要补“‘剧史料学’的课”,且“剧史料的发掘、甄别、考证、整理、编纂、出版(或保存),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做”(《话剧研究要补课》,《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1期)。董健的疾呼虽然指向的是话剧史料,其对于中国尤其是地方戏史料整理与研究同样具有警醒意义。湖北系我国大省之一,据统计,有剧种26个之多(《全国剧种普查报告(中)》,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20年版,第364页),其中汉剧、楚剧、黄梅、花鼓等主流剧种皆发源于荆楚大地,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文化蕴涵和艺术品格的文化瑰宝。相对于“国剧”京剧或京沪津地区地方戏研究,湖北的地方戏史料学建设还处于落后状态。
汤天勇
关键词:戏曲剧种花鼓戏艺术品格文化蕴涵
地方戏+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24年
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依靠现场演出的地方戏,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一些地方地方戏甚至面临传承危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地方戏由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而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地方戏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正在被多方面的发掘,逐渐开始从项目向“+旅游”项目转换的尝试。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还可以助推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王健
关键词:地方戏曲传承
地方戏融入学校“四史”教育研究
2024年
该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四史”教育,特别是以地方戏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地方戏从中华文化中孕育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论述地方戏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地方戏融入“四史”教育面临的困境,探究地方戏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引导人民群众在中理解党史知识,热爱地方戏文化,以期为更好地进行“四史”教育提供借鉴。
张小帅努力曼·依米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
浙东锣鼓与地方戏共生关系探究
2024年
浙东锣鼓广泛存在于礼俗仪式场域和民间演艺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浙东地方戏、民间音乐相互依存,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地方风格,成为江南礼俗音乐的活态遗存,也是传统吹打乐的代表性乐种。浙东锣鼓与牌同名同、同名异、异名同的情况十分普遍。浙东锣鼓与地方戏共生互动,是其生存之道,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陈辉
关键词:地方戏曲
地方戏与高校美育创新融合路径研究
2024年
目的:地方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及教育价值。推动高校美育浸润行动,要整合社会美育资源,将美育系统贯穿育人全过程,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高校美育建设应重视地方戏,挖掘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发挥其育人优势。方法:目前,地方戏与高校美育的融合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认知与高校重视不足,高校缺乏美育视野;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师资力量与社会资源薄弱。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社会资源融入渠道等创新融合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地方戏与高校美育共同发展。结果:将地方戏与高校美育融合,一方面可助力高校美育建设,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戏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和民俗审美,感受和理解地方戏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可推动地方戏传承,传承地方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为其提供人才和理论支撑。结论:高校美育在美育浸润行动中,重视对地方戏资源的有效拓展,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美育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美育价值的认识,又可积极推动高校美育多元化发展,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黄茜
关键词:高校美育地方戏曲
吉林地方戏满族新城的唱腔研究
2024年
满族新城是我国唯一的满族剧种,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剧之一。满族新城以在满族民间流传甚广的八角鼓为基础,旋律优美,抒情婉转,表演不落俗套、独树一帜。在不断融合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满族新城不但保留了原有的风貌,而且还得到了新发展。基于满族新城在东北剧种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对满族新城进行概述,研究其唱腔艺术,并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传统文化与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陈咏琪
吉林地方戏中的东北物质生活民俗研究
2024年
是在民俗的土壤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特征和风格,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以吉林地方戏中的“二人转”和“吉剧”为中心,探析吉林地方戏中折射出的东北物质生活民俗。
高园园
关键词:民俗文化
全媒体时代下地方戏的传播与发展
2024年
文章探讨了地方戏传统传播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媒体时代下地方戏的传播与发展策略,包括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传播、培养人才的跨界融合能力等,并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戏的传播必须突破传统局限,借助数字技术、多媒体平台以及跨界合作的力量,方能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焕发新的活力。
张振刚张淑燕苏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地方戏曲文化传播
地方戏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4年
地方戏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地方戏也重新焕发光彩。地方戏不断吸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养分,在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发挥着崇德颂美、敦风化俗的育人功能。研究地方戏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开拓以地方戏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路径,对于地方戏的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雷永强刘慧
关键词:地方戏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作者

孔庆夫
作品数:63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设置 高师音乐专业 山歌 教学改革研究
周爱华
作品数:62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吕剧 地方戏曲 戏曲创作 传承人 剧种
金姚
作品数:40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研究主题:高等师范院校 课程设置 高师音乐专业 教学改革研究 山歌
侯克娜
作品数:11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地方戏曲 旅游开发 文化生态 艺术 儿童钢琴教学
王伟康
作品数:60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职业大学
研究主题:《扬州画舫录》 焦循 清代 《儿女英雄传》 《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