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01篇“ 固相反应法“的相关文章
- 一种气固相反应法制备雪花状二硫化钨纳米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固相反应法制备雪花状二硫化钨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以二水合钨酸钠、甘氨酸和浓盐酸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中间产物WO<Sub>3</Sub>;然后以中间产物WO<Sub>3</Sub>为前驱体,通过气固相反...
- 李钧卓罗一鸣王红星巨荣辉蒋秋黎王玮蒙君煚张蒙蒙李秉擘李冲
- 大气等离子喷涂及固相反应法制备MnCoCu金属连接体防护涂层
- 2024年
- 目的 锰钴尖晶石涂层可有效抑制金属连接体高温氧化、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衰减,但其成本较高,电性能和稳定性也需进一步提升。方法 本文拟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和固相反应法以金属粉末制备高电导率尖晶石涂层。通过Cu元素的添加,在尖晶石涂层中引入高电导率的铜锰尖晶石相,获得高电导率尖晶石涂层,并通过对涂层的相组成、表面截面形貌、元素分布、电性能等物性的表征,揭示Cu添加量及固相转变条件对尖晶石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800℃热处理后涂层明显致密化、均匀化,涂层主相为Cu_(x)Mn_(3-x)O_(4)(x=1,1.2,1.4)和MnCo_(2)O_(4);在基体和涂层的界面处存在Cr富集,800℃氧化10h后,含Cu量12%(质量分数)的试样面比电导最高;氧化100h后,面比电导有所下降,含Cu量12%(质量分数)试样仍具有最高的面比电导;经过还原的试样面比电导明显低于未还原样品,其原因在于还原过程中Cr元素产生扩散,氧化后生成了较多的低电导率相。涂层导电性随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800℃时Cu含量为12%(质量分数)的样品电导率可达93.15S/cm。结论 尖晶石涂层可通过APS制备的金属涂层经热处理后获得;涂层的相组成可以通过金属粉末成分进行调控;Cu的添加有效提高了涂层的电导率,且随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经还原处理后的涂层更加致密,但导电性低于未还原样品。
- 杨壮壮刘太楷文魁宋琛张留艳邓畅光邓春明刘敏
- 关键词:大气等离子喷涂电导率
- 用压电陶瓷快速固相反应法形成压电陶瓷粉末的方法及制造复合橡胶隔振系统的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压电陶瓷快速固相反应法形成压电陶瓷粉末的方法及制造复合橡胶隔振系统的方法及应用,将Pb<Sub>0.74</Sub>Sr<Sub>x</Sub>Ba<Sub>0.26‑x</Sub>(Zr<Sub>54<...
- 王军赵杰朱炜豪叶剑可刘志明丁光亚王航宇戴鸣吴秀勇
- 一种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铯钨青铜粒子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铯钨青铜粒子的方法,属于无机纳米隔热材料技术领域。一种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铯钨青铜粒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铯源和钨源混合,得到混合配料,将混合配料放入管式炉中;并将受热后能够分解产生CO...
- 刘敬肖李艺史非
- 凝胶注模-固相反应法制备硼酸铝多孔陶瓷
- 2023年
- 为了提高硼酸铝基陶瓷的强度和隔热性能,以Al_(2)O_(3)纳米粉和B_(2)O_(3)微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叔丁醇基凝胶注模结合原位固相反应工艺制备硼酸铝多孔陶瓷,研究了Al、B物质的量比(分别为9∶2、9∶4和9∶6)、热处理温度(分别为1000、1200和1400℃)对硼酸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B_(2)O_(3)在高温下易挥发,过量的B_(2)O_(3)有利于硼酸铝晶须的生成;但过量太多会使生成的硼酸铝晶须过于粗大,导致试样致密度过高。2)热处理温度过低,硼酸铝晶须发育较差,试样致密度较低;而热处理温度过高,晶须之间会发生烧结致密化。3)当Al、B物质的量比为9∶4,热处理温度为1200℃时,硼酸铝晶须长径比较大,并相互交织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得多孔陶瓷具有较小的体积密度(0.67 g·cm^(-3))、较低的热导率(室温下0.141 W·m^(-1)·K^(-1))和较高的常温耐压强度(6.23 MPa)。
- 李鑫李昊明张强曹岳岐刘幸儿郭安然
- 关键词:多孔陶瓷硼酸铝晶须凝胶注模固相反应隔热材料
- 高铁锰矿固相反应法制备尖晶石型铁酸锰基础研究
- 高铁锰矿是我国重要的铁锰复合型矿产资源,属于典型的多金属共伴生矿,储量丰富,处理难度大。传统的选矿-冶炼工艺流程以锰铁高效分离为目标,面临能耗高、成本高和污染大等诸多问题。直接利用高铁锰矿固相反应法制备高附加值的尖晶石铁...
- 陈海鹏
- 关键词:固相反应
- 干压成型-固相反应法制备MgAl_(2)O_(4)多孔陶瓷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解决固相烧结法制备MgAl_(2)O_(4)多孔陶瓷过程中体积膨胀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以d_(50)=1.1μm的Al_(2)O_(3)和d_(50)=1.5μm的MgO为主要原料,d_(50)=1.5μm的TiO_(2)为外加剂,用干压成型-固相反应法制备MgAl_(2)O_(4)多孔陶瓷。研究了热处理温度(1300、1350、1400、1450、1500℃)和TiO_(2)外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对多孔陶瓷烧后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MgAl_(2)O_(4)多孔陶瓷的致密化程度提高,体积密度增大,显气孔率降低;2)随着TiO_(2)外加量的增加,MgAl_(2)O_(4)多孔陶瓷的烧后线收缩率增大,显气孔率显著降低,平均晶粒尺寸增大。
- 朴佳思杜庆洋白佳海
- 关键词:显气孔率
- 固相反应法制备LiMn_(0.6)Fe_(0.4)PO_(4)/C材料优化碳包覆工艺研究
- 2023年
- 与LiFePO_(4)材料相比,锰基橄榄石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极低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其速率和循环性能仍然面临挑战。通过引入一种新型碳源聚丙二醇(PPG 2000)并采用固相合成法对材料进行包覆,获得了较高的倍率性能。与传统碳源葡萄糖相比,聚丙二醇(PPG 2000)可以极大提高橄榄石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从而改善材料的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LiMn_(0.6)Fe_(0.4)PO_(4)/C材料即使在10 C的速率下也能有约115 mAh/g的比容量。这项工作为固相法大规模制备锰基橄榄石正极材料开辟了新的途径。
- 王庆祥刘国强黄涛冯刚闻雷
- 关键词:碳包覆
- 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的CaTiO_(3)材料的研究
- 2023年
- 介绍了以碳酸钙(CaCO_(3))、氢氧化钙[Ca(OH)_(2)]和二氧化钛(TiO_(2))为原料,按钙钛配比为1配料,并加入3%聚乙烯醇(PVA),经混料、成型、干燥后制备成CaTiO_(3)材料试样,将试样分别在烧结温度1500℃、1550℃、1600℃、1650℃、1700℃下煅烧后得到了烧成CaTiO_(3)材料。利用XRD分析CaTiO_(3)材料的物相组成,通过SEM分析其显微结构。
- 梁佳宁杨健赫丽杰苏锐戴晨晨郝春来
- 关键词:固相合成烧结温度物相组成显微结构
- 一种固相反应法合成MeAPO-5分子筛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相法合成MeAPO‑5分子筛催化剂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固相法,在合成APO‑5分子筛的过程中添加过渡金属,使金属掺杂进入分子筛骨架之中,形成酸性中心,而未进入骨架的部分金属则提供加氢活性,从而使...
- 殷长龙胡家顺刘晨光赵会吉刘宾刘东柴永明赵瑞玉柳云骐
相关作者
- 潘世烈

- 作品数:481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非线性光学晶体 化合物 正交晶系 倍频效应 非线性光学效应
- 张乐

- 作品数:285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透明陶瓷 激光照明 陶瓷素坯 显色指数 真空烧结
- 陈浩

- 作品数:293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透明陶瓷 陶瓷素坯 激光照明 显色指数 真空烧结
- 周天元

- 作品数:190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透明陶瓷 激光照明 真空烧结 显色指数 陶瓷素坯
- 靳常青

- 作品数:236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SUB 超导体 超导材料 晶体结构 纳米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