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5篇“ 哭嫁歌“的相关文章
- 哭嫁歌
- 彭继宽
-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选集
- 当代土家族哭嫁歌的嬗变及其机制研究
- 2024年
- 哭嫁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歌形式,展现了土家族婚俗仪式以及土家族人丰富的生产与生活面貌,反映了土家族族群的文化内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哭嫁歌从形式到内涵上均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传统哭嫁歌与当下哭嫁歌的对比,以湖北省建始县部分婚俗作为案例,分析了哭嫁歌的文化变迁。本文认为,土家族哭嫁歌内存“婚俗制度—新娘—歌曲”三个方面构造的文化结构,兼顾对婚俗制度和新娘的研究是本文的主要思路。婚俗制度、新娘和歌曲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中均有不同体现,同时在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变迁中又拥有结构变迁、社会变迁两个方面的内涵。
- 王厚珍李润超
- 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嬗变
- 语言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研究
-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作为土家族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谣,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哭嫁歌”包含的内容丰富,是土家族口头文学艺术的结晶,更是一部土家族的婚姻史、发展史。土家族“哭嫁歌”作为历史悠久...
- 彭莉香
-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语言人类学哭嫁歌
- 傣族哭嫁歌“喊亥赛咩”与地域生态关系释义
- 2024年
- 傣族傣那方言区歌调种类丰富,哭嫁歌“喊亥赛咩”犹为特别。在国家非遗语境之下,这种歌调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傣剧”中的一种曲调而存在,其传统婚俗意义已逐渐式微。本文就云南德宏盈江、芒市地区传承哭嫁歌的傣族女性展开口述访谈,通过考察哭嫁歌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学理的阐释深描特定地域生态下,一方民众在以旋律结构的情感倾诉中,通过哭嫁歌而传递的社区传统与人伦构建,在乡愁的回望中,留住古老歌调的历史记忆。
- 宋雨倩
- 关键词:文化生态哭嫁歌身份认同口述史
- 凉山甘洛彝族哭嫁歌“惹达(里惹尔)”田野调查研究
- 2024年
- 彝族哭嫁歌“惹达”历史渊源古老,是彝族妇女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至今的民间歌谣,流传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及其周边的彝语北部方言区彝族聚居区,甘洛县的彝族居住区是其集中传承地。“哭嫁”现象的产生与奴隶制时期父权主义的兴盛相关,彝族妇女们通过“哭”唱来倾诉、释放心中积压的情绪,是她们出嫁前拥有的唯一话语权。甘洛地区以尼日河为界有两个不同的文化单元,其“哭嫁”文化存在差异性现象,表演程式与凉山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有其自身鲜明独特的地域属性。透过田野调查,从族群记忆中阐释哭嫁歌“惹达”之文化意涵,以研究者的角度解构、分析其本体内容,进一步发现其传承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桎梏,为其在当代社会发展延续提出相关策略。
- 唐进
- 关键词:彝族哭嫁歌传承
- 川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安哭嫁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从广安哭嫁歌的婚俗仪式入手,阐释其音乐特征和文化功能,并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探讨和分析其传承保护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研究旨在为婚俗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马骁
- 关键词:哭嫁歌
- 文学人类学视域下的土家族哭嫁歌研究--以L村为例
- L村,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下塘坝镇的一个小村落,村里的大部分年轻男女都居住在城市,只留下老一辈的人生活在此。但令人意外的是,受现代化影响的土家族男女在结婚时,仍会回到村里举办盛大的婚礼仪式,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女...
- 胡冰梅
- 关键词:土家族哭嫁歌文学人类学文化变迁
- 传播空间视域下赣南客家哭嫁歌的样态研究
- 2024年
- 作为赣南客家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哭嫁歌承载了客家丰富的历史与人文精神。本文突破以往相关研究范式,从传播空间角度切入,对“双境在场”的原生空间、“情境语境在场”的派生空间及“文化语境在场”的自媒体空间内的赣南客家哭嫁歌音乐样态进行剖析。哭嫁歌的生成与表演在不同空间表现各异:原生空间内呈现出“语态化与即兴性”特征,派生空间内向“专业化与程式性”转向,自媒体空间则体现为“个体化与本真性”特征。不同空间塑造了不同的音乐样态,而不同的音乐样态又表征着不同的空间。
- 黄苗王小雨
- 哭嫁歌
- 2023年
- 格村的女人很漂亮,是猜想。谁见过她们的脸?黑丝帕遮着新娘,像阿拉伯女人被黑纱罩得严实。黑丝帕遮住的新娘,会得到某个男人的证实,麻脸、疤脸、俊俏的脸、天生的脸,在某个男人那里,都灿若桃花。外婆年轻时很漂亮。我记得外婆的样子,她戴着做新娘时的黑丝帕,那黑丝帕,有汗和蚕丝的混合香味,岁月的香醇。那时的外婆,脸上有许多皱纹,像蚕丝遮盖了年轻漂亮的脸。
- 蔡测海
- 关键词:哭嫁歌蚕丝外婆新娘
- 凉山彝族“哭嫁歌”保护与传承
- 2023年
-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是数代人通过聪明智慧孕育出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古老凉山州彝族婚俗“哭嫁歌”文化正在面临逐渐消失的窘境。保护与传承凉山州彝族婚俗文化“哭嫁歌”已成为当今传统文化界的命题之一。本文以凉山彝族哭嫁歌保护与传承为基础,立足于凉山州,通过文献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凉山彝族“哭嫁歌”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凉山彝族“哭嫁歌”自身存在的历史人文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与文旅结合等保护策略。
- 张宇姚敏
相关作者
- 唐婷

-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家族 哭嫁歌 传承 声乐 土司制度
- 万兵

- 作品数:10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德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英译 文体学视角 文体学 畲族 哭嫁歌
- 邓明英

-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哭嫁歌 口头传统 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大学生
- 何茜

- 作品数:40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 研究主题:演奏技巧 音乐教育 演奏 音乐文化 音乐教师
- 彭福荣

- 作品数:90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乌江流域 土司 国家认同 历代 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