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1篇“ 吐哈盆地“的相关文章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特征
2024年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为长时间生烃、具有多个生烃高峰和油气兼生的特点,为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2)多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斜坡区、洼陷区发育常规砂岩、致密砂岩、煤岩、泥页岩等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聚集提供多种储集空间;(3)3期油气充注与构造演化、多类型储层有效配置,形成常规-非常规油气序次成藏聚集的特点,从构造高部位到洼陷区发育远源常规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近源低饱和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源内致密砂岩气聚集、煤岩储层气、页岩油等类型油气聚集。其中,源内致密砂岩气、煤岩气是当前勘探拓展的重点领域,洼陷区页岩油气值得未来探索研究。煤系全油气系统新认识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为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
支东明李建忠杨帆陈旋武超王波张华胡军靳继坤
关键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煤系页岩油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成藏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台北凹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藏是吐哈盆地现实的油气接替领域,油气成藏过程一直未得到清晰的认识,制约着该领域的高效勘探。综合应用盆地模拟、构造演化史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对丘东洼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藏烃源岩生排烃史、储层成岩演化史、区域构造演化史及油气充注史等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对各成藏要素在地质历史中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生排烃期、油气充注期、储层演化与构造背景的配置关系控制油气富集。丘东洼陷三工河组油气经历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在燕山Ⅱ幕的构造活动背景下,低熟原油在洼陷内低幅隆起和温吉桑构造高部位汇聚形成低熟油藏,由于该时期三工河组储层较为致密导致充注量有限;第二期充注为晚白垩世末,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并大量生油气,此时有机酸的形成改善了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空间,有利于油气的充注,在温吉桑地区和丘东洼陷区低幅隆起部位(吉7H井附近)形成成熟油气藏;古近纪末期丘东洼陷下侏罗统烃源岩开始大量生气,此时储层已致密,洼陷区整体平缓且构造稳定,油气近源充注形成大规模致密凝析气藏(含油)并最终定型。研究证实丘东洼陷区三工河组具备大规模致密凝析气藏形成条件,是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
肖冬生王柏然姚宗森李志远贾雪丽鲁宽
关键词:吐哈盆地三工河组成藏过程
吐哈盆地南缘晚石炭世火山活动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
2024年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石炭统底坎尔组沉积时期发育多层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其火山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7口钻录井资料、49块样品的镜下微观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其火山活动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底坎尔组火山岩含较高的w(SiO_(2))(>56%)和强-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36~0.79,平均值为0.64),其A/CNK<1.1,(La/Yb)_(N)的变化范围为1.84~5.84,显示出英安质-流纹质成分的特征。其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大陆弧岩浆岩类似,可能来源于下陆壳的变基性岩部分熔融作用。同时可在底坎尔组碎屑岩镜下薄片中观察到大量中-酸性火山碎屑,其主量元素与火山岩样品重叠,w(SiO_(2))的变化范围为54.09%~75.55%,ZREE的变化范围为85.5×10^(-6)~125.0×10^(-6),弱-中等负Eu异常(Eu=0.57~0.80,平均值为0.67)。基于原始地慢标准化模式,上述碎屑岩显示与中-上大陆地壳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弧的岩浆碎屑来源。构造判别图指示,底坎尔组碎屑岩沉积于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与同期火山岩一致。因此,底坎尔组火山岩和碎屑岩形成于北天山洋俯冲至吐哈盆地下方,俯冲流体和地慢热源诱发了下陆壳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强烈的火山活动导致底坎尔组从下至上碎屑岩的中基性火山碎屑的物源成分逐渐增多。结合泥岩反映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产力等指标,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的沉积时期,古气候条件由干燥转向潮湿,火山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增强,沉积环境的古盐度增高且还原性增强,对初级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但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陈旋苟红光蔡鑫勇徐雄飞张薇张琪刘俊田蒋威谭先锋
关键词:火山活动沉积环境晚石炭世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碱泉子沟断裂描述及致密油气控藏分析
2024年
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识别、判断和对油气藏控制要素的研究分析是当前勘探的热点。文中首次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部发现碱泉子沟断裂,为了落实其空间展布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碱泉子沟断裂在露头上水平错动、在剖面上断面陡直且发育“花状构造”、在平面上呈“雁列式”展布,并具有“四层构造”特征,走滑特征明显;碱泉子沟断裂是照壁山大断裂的派生次级走滑断裂,沿Sylveser简单剪切模式中的R′剪切面发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推测其形成于晚印支期,早—中燕山期活动强烈,晚燕山期活动减弱;碱泉子沟断裂具有控圈、控储、控运和控藏作用,其空间结构、活动期次和与成藏期次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运聚的流体相态、油气排替顺序和聚集位置,尤其是断裂中下层结构在中燕山期活动,后续静止封闭,这是导致下侏罗统致密油气藏大面积分布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对吐哈盆地致密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学彬石楠林煜杨斌郭翔孙博王兵牟克勋王梓骅
关键词:走滑断裂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精细对比被引量:1
2024年
新疆东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致密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及八道湾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物源特征差异明显。应用地球化学手段,对吐哈盆地下侏罗统原油类型进行划分并进行油—源精细对比,同时梳理油气分布与其来源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胜北—丘东洼陷三工河组原油以凝析油为主,根据原油饱和烃及芳香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差异,可划分为两大类三小类原油。其中Ⅰ类和Ⅱ类原油的划分主要依据其有机质来源类型的差异,Ⅰ类原油的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较多且形成于淡水沉积环境,与研究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该类原油样品主要分布在丘东洼陷区、温吉桑和北部山前带等构造高部位,成熟度较低。Ⅱ类原油均为三工河组湖相泥岩贡献,其中Ⅱ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丘东洼陷区三工河组二段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生烃母岩形成时期水体盐度较高,干酪根以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与三工河组湖相泥岩有明显亲缘关系,Ⅱ2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胜北洼陷区三工河组致密储层中,其主要来自于胜北洼陷区三工河组泥岩。研究证实了台北凹陷三工河组湖相泥岩除了作为盖层外,同时可以作为生油岩对致密油气有一定的贡献,其对深化台北凹陷油源的新认识和油气藏预测有较大指导作用。
王柏然黄志龙肖冬生贾雪丽曾文人屈童杨易卓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三工河组八道湾组台北凹陷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三间房组致密砂岩气藏沉积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2024年
胜北凹陷是吐哈盆地最大的富油气洼陷,随着对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需求强烈,亟需对三间房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预测有利勘探区带。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等手段,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胜北凹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致密砂岩气藏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预测了致密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吐哈盆地胜北凹陷三间房组发育3个长期层序(L1,L2,L3)和5个中期层序(M1,M2,M3,M4,M5),中期旋回区域对比良好。M1~M3层序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M4~M5层序沉积期为曲流河三角洲-湖泊。胜北凹陷三间房组有利储层的砂体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平面上M2层序沉积期胜北5井和胜深3井井区、M3层序沉积期胜北5井和胜北6井井区及东北部和M5层序沉积期胜北5井、胜北6井和胜探1井井区为有利勘探区,M4层序沉积期有利储层整体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对促进吐哈盆地胜北凹陷三间房组致密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盛双占潘海峰石湘冯利平
关键词:层序地层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藏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2024年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陈旋张华林霖刘俊田苟红光李新宁程祎尤帆
关键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山窑组地质特征勘探潜力
吐哈盆地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成岩相——以丘东洼陷J7井区三工河组二段为例
2024年
三工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作为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缺乏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文中利用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并通过对视压实率、视胶结率、溶蚀增加孔隙度、破裂增加孔隙度以及成岩综合系数的计算,开展成岩相划分,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成岩综合系数的测井计算模型,实现对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丘东洼陷J7井区三工河组二段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差,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多小于1×10^(-3)μm^(2),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压实、溶蚀、胶结和破裂等成岩作用改造;三工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共发育6种成岩相,其中强压实-溶蚀相和强压实-溶蚀微裂缝相为研究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相带;研究区目的层不同砂层组的成岩相分布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规律基本一致,在一定条件下受到了沉积作用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成岩相纵横向展布特征,同时为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于海跃肖冬生王波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致密砂岩三工河组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八仙口地区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的特征
2024年
天山造山带上的伊犁和吐哈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区,吐哈盆地八仙口地区是近年来铀矿勘查的重要地段,铀矿化具有矿带窄、厚度不大、品位较低和钙质含量较高等特点。八仙口地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规律研究薄弱,制约了矿化规模成因的分析。以氧化流体蚀变空间分带研究为基础,开展微量元素分布规律和特征元素在不同蚀变分带的定量迁移富集研究,并通过与伊犁蒙其古尔矿床的对比,揭示八仙口地区氧化流体作用下铀的富集过程与富集规模成因。研究认为,U与Re等变价元素在矿化带内同步富集指示氧化还原是最主要成矿作用;Sc、Co、Ni、Th等不易变价元素和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在氧化带内富集而矿带内亏损与地下水性质有关,高矿化度地下水造成的水解和黏土化,增强了氧化带内碎屑颗粒对溶液中离子的吸附;上新世以来天山快速的隆升造成吐哈盆地极端干旱气候出现,造成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在不同蚀变带内再分配。在铀矿化成因分析中可加强对其中变价与不变价元素变化量的表征,在找矿过程中需对氧化带渗入阶段的古气候加以重视。
邓薇张成勇叶腾飞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勘探突破及意义被引量:2
2024年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有多口井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三工河组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现了洼陷区深层的源内致密砂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明确丘东洼陷水西沟群致密砂岩的油气地质条件,整体评价吐哈盆地水西沟群的勘探前景,基于新钻井取得的钻探认识,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丘东洼陷的有利成藏条件,指明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①丘东洼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南部斜坡、中部洼陷、北部斜坡3个构造带,其中,中部洼陷区构造稳定,有利于多期叠合盆地的油气保存。②丘东洼陷水西沟群发育八道湾组、西山窑组2套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湖相泥质烃源岩,其干酪根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③丘东洼陷水西沟群发育南、北双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洼陷区砂体发育,且受有利相带、溶蚀作用、超压、裂缝等因素控制,在5000 m以下仍发育有效储层。④整体分析台北凹陷水西沟群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潜力,其内3个洼陷(胜北洼陷、丘东洼陷、小草湖洼陷)均具备大面积煤系烃源岩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叠置发育的条件;可在三工河组优选出葡东、红北、陵北、丘东、疙北5个主力扇体,有利勘探面积为1090 km2,评价的天然气资源量为5.29×10^(12)m^(3),石油资源量为5.2×10^(8)t,资源潜力大,展现了吐哈盆地凹陷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支东明李建忠杨帆陈旋肖冬生王波武超于海跃
关键词: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

相关作者

杨占龙
作品数:104被引量:66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吐哈盆地 岩性油气藏 岩性圈闭 岩性油气藏勘探 地震波形
黄志龙
作品数:246被引量:2,32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 吐哈盆地 烃源岩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黄云峰
作品数:53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吐哈盆地 地震波形 岩性油气藏勘探 岩性油气藏 地震属性
李华明
作品数:28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吐哈盆地 侏罗系 三塘湖盆地 油气藏 流体包裹体
程克明
作品数:101被引量:3,772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吐哈盆地 煤成油 酒西坳陷 页岩气 下古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