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1篇“ 发育性变化“的相关文章
草鱼肠道微生物谱及其发育变化
2024年
为了研究草鱼不同肠段微生物结构以及草鱼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试验分2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试验选取24月龄生理状况良好的草鱼8尾,用MS-222对其深度麻醉,收集草鱼前肠、中肠、后肠段内容物进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测序;第二部分: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一典型的开化清水鱼养殖基地购买不同月龄(1、7、15、24月龄)的健康草鱼各25尾,为了保证足够的样本量和最大限度降低个体差异,每5尾鱼的后肠段内容物混合为一个样本。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不同月龄草鱼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1)Alpha多样表明,草鱼的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段(P<0.05);Beta多样表明,后肠段的微生物群落与前肠段和中肠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2)热图(Heatmap)显示,罗斯氏菌属(Ralstonia)是前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砷氧化菌(Aliihoeflea)是中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是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3)从1到24月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和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Beta多样表明,不同月龄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4)热图(Heatmap)显示,Rubellimicrobium和Synechococcus是1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Aestuariimicrobium和Streptomyces是7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Kineosporia和Prevotella是15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Mesonia是24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这表明不同肠段的草鱼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以及草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呈发育变化
张红芳钱涛金婷谢小玲吴酬飞肖英平马灵燕
关键词:草鱼肠道菌群发育性变化
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变化及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对其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变化以及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C57BL/6J小鼠45只为实验对象。实验一: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变化。该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关键期前组[生后18 d(P18)小鼠]、关键期组(P32小鼠)和成年组(P60小鼠),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实验二:MD对上丘Rap1B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该实验小鼠分为2组:右眼MD组(小鼠P28时右眼建立MD模型,至P32时行检测)与NC组(正常对照组,P32小鼠),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关键期前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较低;与关键期前组相比,关键期组小鼠Rap1B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与关键期组相比,成年组小鼠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NC组相比,右眼MD组小鼠左侧上丘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而右侧上丘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小鼠上丘中Rap1B基因表达的发育变化趋势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相一致,Rap1B可能参与了关键期MD对上丘发育的调控。
栾长霖凌颖叶京京史学锋
关键词:视觉发育神经可塑性上丘单眼形觉剥夺
PTEN基因在鸡肝脏中的发育变化
2024年
为了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家禽肝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试验选取50枚海兰褐受精蛋,在孵化的第15,18,20天[E15、E18、E20(啄壳为准)]和出壳后第1,5,10,15天(D1、D5、D10、D15)各取6枚(只)鸡胚/雏鸡,用乙醚麻醉后颈椎脱臼致死,取肝脏并提取基因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TEN基因在家禽肝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TEN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胚龄/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在啄壳当天,PTEN基因相对表达量会暂时下降。PTEN蛋白在出壳前期主要分布在部分肝血窦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肝细胞的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基本无表达;在出壳后,PTEN蛋白在肝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均有分布。E20,免疫阳PTEN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和E15水平相当(P>0.05),在其他胚龄/日龄时均显著高于E15(P<0.05)。肝细胞核PTEN蛋白免疫阳率在E18显著高于E15(P<0.05);在E20和D15,肝细胞核PTEN蛋白免疫阳率急剧下降,均显著低于E18(P<0.05);在D5~D15,肝细胞核PTEN蛋白免疫阳率逐渐增加,均显著高于E15(P<0.05)。PTEN基因的这种表达模式和鸡胚/雏鸡肝脏的发育模式基本一致,说明家禽PTEN基因在肝脏发育和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一凡刘高怡李雅倩马金友余燕
豫西黑猪肌纤维发育变化及发酵桑叶对其肉质状与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豫西黑猪是新发现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洛阳市栾川县和三门峡市卢氏县一带,具有毛黑、抗病力强、耐粗饲、活泼好动的特征,于2021年4月10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审定,因其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口感清爽,在消费者接受...
史卓言
关键词:背最长肌肌纤维发育性变化肉质
小鼠大脑V1B区锥体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突触发育变化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C57BL/6J野生型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脑初级视皮质双眼区(primary visual cortex binocular zone,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微小突触后电流发育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选择出生后第14天(睁眼前后)、28天(关键期高峰段)、35天(关键期结束)和130天(完全成年期)的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C57BL/6J小鼠16只,按日龄分为4个组,分别为P14组、P28组、P35组和P130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突触后电流(mEPSC)和微小抑制突触后电流(mIPSC)的频率和振幅,分析其差异和变化。结果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mEPSC频率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P<0.001),其中P35组高于P28组[P28和P35组分别为(8.72±1.34)和(13.28±4.05)Hz,t=3.39,P=0.012],P130组低于P35组[P35和P130组分别为(13.28±4.05)和(5.82±1.98)Hz,t=5.21,P<0.001];mEPSC振幅4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4,P=0.055)。小鼠大脑V1B区Ⅳ层锥体神经元的mIPSC频率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P<0.001),其中P130组高于P14组[P14组和P130组分别为(5.22±1.33)和(12.03±3.94)Hz,t=4.678,P<0.001];锥体神经元mIPSC振幅4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6,P=0.001),其中P35组高于P28组[P28组和P35组分别为(20.07±3.56)和(28.47±5.98)pA,t=3.66,P=0.006],P130组低于P35组[P35组和P130组分别为(28.47±5.98)和(20.32±3.55)pA,t=3.33,P=0.014]。结论小鼠大脑V1B区锥体神经元兴奋突触发育发育期呈旺盛增长状态,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弱,抑制突触发育随着小鼠日龄增加逐渐增强,且两者均在关键期迅速发育
郭凌志郭雅图张伟
关键词:锥体细胞突触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豫西黑猪不同屠宰体重肌纤维组织学及成肌调控基因发育变化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豫西黑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肌纤维类型和成肌调控相关基因发育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和120 kg共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个体重屠宰3头,共15头,公母随机。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快慢肌类型组成和纤维组织学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成肌调控相关基因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MyoD)、配对盒7(paired-box 7,Pax7)、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 MyoG)、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和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yH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豫西黑猪体重的增加,肌纤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慢肌面积占比在60和105 kg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5;P<0.01),快慢肌所占面积总百分比在90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MyHCⅠ基因mRNA表达量在75和10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HCⅡA基因mRNA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MyHCⅡX基因mRNA表达量在60 kg时达到最高,而MyHCⅡB基因mRNA表达量在75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oD、Pax7、MSTN、MyoG、MEF2C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于60、75、90、120、120 kg时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MSTN基因外,MyoG、MyoD、Pax7和MEF2C基因均与肌纤维形态和MyHC基因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P<0.05;P<0.01);通过对120 kg的豫西黑猪和杜洛克猪比较发现,两者间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MyHC和相关成肌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豫西黑猪60~120 kg生长阶段,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肌纤维密度呈下
史卓言刘小平冀祥楚潇然侯俊杰宋祯李晓霞杨又兵张古栾王建平文凤云
关键词:背最长肌肌纤维发育性变化
金华猪肌肉和血清氨基酸谱的发育变化及其与肌肉生长的相关被引量:1
2022年
选择同批次的60头金华猪仔猪进行饲养,在45、90、150、270日龄分别选择4头金华猪进行屠宰,测定眼肌面积,并采集背最长肌和血清样品,分别用于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加,金华猪眼肌面积显著(P<0.05)增大。肌肉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在45日龄至270日龄间先显著(P<0.05)升高,再显著(P<0.05)下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先显著(P<0.05)升高,再显著(P<0.05)下降,后又显著(P<0.05)升高。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在45日龄至270日龄间先保持稳定,最后显著(P<0.05)升高;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先显著(P<0.05)降低,再显著(P<0.05)升高,后保持稳定;总氨基酸含量先显著(P<0.05)下降,之后显著(P<0.05)升高。肌肉和血清中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与眼肌面积呈正相关,其中,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与眼肌面积呈较强的正相关,但甘氨酸含量与眼肌面积呈负相关。综上,金华猪肌肉和血清中的氨基酸谱呈现发育动态变化,精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变化与肌肉生长存在较强相关
李景上章啸君陈胜昌蒋锦华项云屠平光楼芳芳杨华肖英平
关键词:金华猪氨基酸谱眼肌面积肌肉生长发育性变化
八眉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肌纤维及脂肪细胞的发育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不同经济类型猪(Sus scrofa)种肉质特形成的规律,采集7日龄和180日龄八眉猪、长白猪皮下脂肪组织及背最长肌,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后测定皮下、肌内脂肪细胞直径和体积及肌纤维直径;实时荧光PCR检测背最长肌MyHC各亚型mRNA表达,分析肌纤维类型变化。结果表明:7日龄八眉猪与同龄长白猪相比,肌内脂肪细胞直径、体积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八眉仔猪皮下脂肪细胞显著增大。180日龄八眉猪脂肪细胞直径、体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大于同龄长白猪的;长白仔猪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八眉仔猪的,180日龄长白猪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和体积增加量明显高于八眉猪的;仔猪背最长肌MyHC IIa和IIx表达较丰富,180日龄时均显著降低,而MyHC IIb表达及比例显著提高,但长白猪比八眉猪有更大程度的IIx和IIa减少及IIb增加。以上结果提示,生长后期猪脂肪形成主要为脂肪细胞的肥大过程;从出生早期到生长后期八眉猪和长白猪肌纤维组成类型发生较大改变,肌纤维类型的转化模式相同,主要差异是不同类型转化量的变化
陈妍胡涛盛响响马姝雯卢建雄张国华
关键词:脂肪细胞肌纤维类型
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发育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盲肠真菌菌群结构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变化。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番鸭70只,饲养70 d,分别在番鸭1、3、7、14、28、42和7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6只番鸭,屠宰取盲肠内容物,提取盲肠内容物中真菌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均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3~7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Gibberella)、念球菌属(Candida)和小戴维霉属(Davidiella)为优势菌属,14~28日龄番鸭的盲肠中赤霉菌属和念球菌属为优势菌属,70日龄番鸭的盲肠中以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毛芽孢子菌属(Trichosporon)和赤霉菌属为优势菌。42~70日龄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比1~28日龄多。综上所述,番鸭盲肠中的真菌菌群种类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丰富多样,这为番鸭肠道真菌菌群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申宇杨华樊倩许旖旎肖英平孙杨赢吕文涛
关键词:番鸭盲肠
金华猪肠道ANGPTL4的表达分布特征和发育变化研究
2021年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郑自彬吕文涛章啸君任莹项云杨华肖英平
关键词:金华猪肠道发育性变化

相关作者

赵茹茜
作品数:524被引量:1,457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表达 肉鸡 半胱胺 发育性变化 背最长肌
陈杰
作品数:1,035被引量:4,177H指数:3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半胱胺 大豆黄酮 山羊 二花脸猪 基因表达
王修启
作品数:248被引量:874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木聚糖酶 肉鸡 MRNA表达 断奶仔猪 发育性变化
韦习会
作品数:84被引量:480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半胱胺 发育性变化 仔猪 断奶前后 背最长肌
冯定远
作品数:582被引量:2,218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饲料添加剂 酶制剂 日粮 肉鸡 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