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3篇“ 发生为害“的相关文章
- 陕南茶园绿盲蝽发生为害规律
- 2024年
- 2020—2022年连续3年对陕南商洛茶园绿盲蝽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大田普查和系统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在商洛茶园绿盲蝽1年发生5代,第1代若虫始见于4月中下旬,5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茶园内第1、4、5代成虫虫量较大,第4代成虫8月下旬回迁茶园,是秋季回迁茶园的主体;冬季绿盲蝽主要以卵在当年剪口髓部越冬,在靠近坡边和水渠的中茶108和中黄2号品种上,有卵枝率和百枝卵量较大。
- 文家富杨雪竹赵世垒李慧玲陈花枝
- 关键词:茶园绿盲蝽为害特点
- 琯溪蜜柚蓟马发生为害规律及药剂防效研究
- 2024年
- 对福建南部地区琯溪蜜柚果园蓟马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福建南部地区琯溪蜜柚上的蓟马有黄胸蓟马、茶黄蓟马、稻管蓟马、西花蓟马4个种类,其中黄胸蓟马为优势种群,占96.7%。蓟马主要活动高峰期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不同品种琯溪蜜柚树上蓟马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吡虫啉和阿维·氯苯酰喷涂树干的防治持效期较长,15 d后的校正防效为71.4%和60.4%;5种复配药剂对蓟马都有较好的防效。
- 武英张天翔史国强林晓兰曹明华
- 关键词:琯溪蜜柚
- 罗布林卡古树名木等林木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为害现状调查
- 2024年
- 通过对罗布林卡古树名木等林木有害生物的初步调查总结,形成了主要病害、害虫名录。结果显示,罗布林卡古树名木有害生物共35种(病害16种、害虫18种、生理灾害1种),其中4种病虫害属《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病虫害。对有害生物发生为害趋势分析、防治等级的划分,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治。
- 周娟宋涛嘎玛至美左雨鑫崔振强
- 关键词:古树名木有害生物为害特征
- 茶轮斑病发生为害特性及其茶树抗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茶轮斑病是茶树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基于近十年来(2013—2023年)国内外研究者对茶轮斑病的研究现状,对该病的发生为害特点、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机理、茶树对轮斑病的抗病机理以及病害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茶园绿色防控和茶树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郑士琴孔祥瑞单睿阳陈志辉张亚真李鑫磊林郑和游小妹陈常颂
- 关键词:茶树茶轮斑病为害特点抗病机理抗病育种
- 云南昭通赭室喀木虱发生为害规律初探
- 2024年
- 为摸清赭室喀木虱在云南昭通枇杷上的发生规律,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通过在枇杷产区设立固定监测点,结合大面积果园实地观察和调查,描述了赭室喀木虱成虫、各龄若虫及卵等形态特征,并总结了其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与枇杷生育期关系、越冬特点等。初步观察表明,赭室喀木虱成虫具跳跃性和短距离迁飞性,在枇杷嫩叶、成熟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卵大多产于枇杷嫩梢、花穗、幼果、芽鳞、芽缝和嫩叶;若虫躲藏在嫩梢、芽基、叶柄、花穗等部位取食,影响花芽、新梢及幼果生长。赭室喀木虱在昭通市1年发生5~7代,在2—6月和8—11月各有1个发生高峰,其发生为害与枇杷生育期紧密相关;温度11~26℃、相对湿度55%~100%是赭室喀木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湿度条件。卵、若虫和成虫均可在当地越冬。研究结果可为昭通和其他地区做好该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 黄正会何志新姚光禄钟德卫龚声信李虎宋凡石安宪
- 关键词:枇杷发生为害
- 四川省豇豆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建议
- 2024年
- 为摸清四川省豇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于2023年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四川省内豇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四川豇豆病虫害发生种类超过20种,主要病虫害有10种以上,总体上虫害较病害严重;防治措施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部分绿色防控措施已在大田推广应用。结合田间生产实际,提出以现有较为成熟的绿色防控技术为基础,开展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建议,以利于豇豆农药残留问题的治理。
- 杨淞杰封传红尹勇杨军张光华彭秀丽胡韬
- 关键词: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
- 驻马店市麦田多花黑麦草发生为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 2024年
- 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麦草属,耐低温,耐盐碱,分蘖力和再生能力较强。近年,随着小麦收割机的跨区作业和气流、飞鸟等的自然传播,多花黑麦草已成为驻马店市小麦田优势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安全生产。一、多花黑麦草在驻马店市的发生情况多花黑麦草于1998年作为牧草引进驻马店市,目前已在全市麦田传播蔓延。
- 吴方王梦斐许巧
- 关键词:多花黑麦草黑麦草属分蘖力优势杂草小麦收割机
- 稻田稗草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高效防控技术
- 2023年
- 稗草,又称为假水稻、稗子、稗和野稗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稻作区,是一种广发、常发的稻田恶性杂草。水稻受稗草危害,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50%,甚至颗粒无收。近些年,有的地方因劳动力紧张等原因将双季稻改为一季稻,有的时种时荒,有的多年抛荒,使稗草有适宜的环境生长和繁育,大大加大稻田稗草的危害和防控难度,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控稗草的简单或单一的方法效果很有限,只有采用农业、生态和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才可收到长效、高效的防控效果。
- 李婵
- 关键词:防控技术恶性杂草稻作区一季稻
- 一点缀螟在云南保山夏玉米田发生为害情况初报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掌握一点缀螟在云南省保山市发生为害情况,为后续的监测防控提供数据依据。2020—2022年通过普查发现,一点缀螟在云南保山发生为害区域扩大、虫口数量增加、为害程度加重、为害生育期提前、为害部位增多,目前已在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3个县(区)5个乡镇8个村发生,海拔1200~1900 m都有发生,以1200~1400 m次热区为害较重,3年发生地加权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43.9头、77.5头、670.6头,加权平均为害株率分别为22.8%、24.0%、59.0%,为害时期由蜡熟期提前至乳熟期,为害部位由雌穗扩大至茎秆,测产轻、中、重度发生田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2.5%、37.6%、71.7%。
- 谢显彪孟继枝李海宏赵国安许金波沈云峰
- 关键词:发生为害夏玉米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灰地种蝇发生为害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在河北省涞源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苗期,调查中发现一种同时对大豆、玉米种子及其幼苗造成为害的地下害虫,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为灰地种蝇幼虫。本研究分别描述了该虫对大豆、玉米为害的症状,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田块被害情况的调查,发现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田块为害较重。该研究可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苗期规避该虫的为害风险提供指导。
- 张海剑刘莉孙雪莲郝浩阳石洁
- 关键词:灰地种蝇为害症状分子鉴定
相关作者
- 王晓燕

- 作品数:317被引量:49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白叶病 褐锈病 分子检测 蔗区
- 李文凤

- 作品数:368被引量:771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褐锈病 白叶病 甘蔗害虫 云南甘蔗
- 单红丽

- 作品数:263被引量:3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白叶病 褐锈病 分子检测 防效评价
- 张荣跃

- 作品数:264被引量:34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蔗 白叶病 褐锈病 分子检测 防效评价
- 张友军

- 作品数:484被引量:2,982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小菜蛾 烟粉虱 抗药性 试剂盒 西花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