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篇“ 发声控制核团“的相关文章
鸣禽栗鹀发声控制体积的侧别差异
2010年
为确定雄性鸣禽前脑发声控制体积的侧别差异,进而为一侧优势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东北常见鸣禽栗鹀(Emberiza rutila)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冰冻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雄性栗鹀左右侧发声控制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雄性栗鹀前脑发声控制的体积有明显的侧别差异,即左侧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古纹状体粗(nucleus robust archistriatum,RA)、嗅叶X区(Xarea)的体积均比右侧的体积大,分别是右侧同名体积的1.14,1.30和1.1倍;而与鸣唱运动无关的,如位于延髓的螺旋内(nucleus spitiformis medialis,SpM)则无明显的侧别差异.说明鸣禽鸣唱运动的高级控制中枢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
付立波杨燕平张春晓刘凤莲王学斌李建达
关键词:发声控制核团
BDNF及受体trkB对鸣禽白腰文鸟发声控制性双态形成的作用
鸣禽端脑的发声控制具有明显的性双态性,而且这种性别差异是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现已经证明,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 及其受体酪氨酸激...
李佳
关键词:鸣禽发声控制基因差异
文献传递
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的雌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鸣禽的鸣叫行为在性别间存在着差异,这可能与其前脑内控制发声的神经有关.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雌雄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 sw inhoe i)前脑发声控制的大小、神经元数量和密度进行了观察与对比.结果发现:雄鸟的三个发声控制均大于雌鸟;雄鸟中神经元的数量均超过雌鸟,而神经元的密度则小于雌鸟.以上结果差异均显著(P<0.05),这说明白腰文鸟的发声控制存在着性双态性(Sexual d imorph ism).
董银兰张海珠
关键词: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核团
Bcl家族和Caspase-3在发育阶段鸣禽白腰文鸟的发声控制及小脑皮层内的动态表达研究
鸣禽鸣啭行为的习得与出生后发声控制系统(发声运动通路和前脑前通路)内的一系列剧烈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位于端脑的发声控制:HVC(highvocalcenter)、RA(tobustnucleusofthearchis...
曾蕾
关键词:白腰文鸟发声控制核团小脑皮层CASPASE-3
文献传递
鸣禽白腰文鸟出生后前脑发声控制RA突触发育的可塑性研究
RA是鸣禽发声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在其发育期间和鸣唱学习期间,它与1MAN和HVC的神经联系发生了复杂的重组和突触可塑性变化。本实验以鸣禽雄性白腰文鸟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鸟分为P20-25d,P55-60和成...
张红艳
关键词:白腰文鸟突触可塑性PSDSYNAPTOPHYSIN
文献传递
致聋对成年雄性白腰纹鸟脑听觉发声控制中Collapsin-1和GAP-43表达的影响
鸟类的鸣唱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这就表明听觉反馈在鸣唱学习过程中其重要的作用。鸣禽听觉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耳蜗,第二级听觉神经元分别位于NA与NM,接受来自耳蜗的神经纤维投射,第三级听觉神经元位于NL。SON接受同侧NA和NL...
徐娜
关键词:GAP-43蛋白听觉通路
文献传递
血清性激素在白腰文鸟前脑发声控制神经元早期性双态分化中的作用
2003年
本文究了雌、雄白腰文鸟 (Lonchurastriataswinhoei)不同发育时期前脑四个控制发声重要古纹状体栎 (RA)、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外侧部 (LMAN)、X区 (AreaX)和高级发声中枢 (HVC)中神经元数量、体积和体内雌二醇 (E2 )和睾酮 (T)浓度的变化 ,以揭示性激素对鸣禽发声性双态性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 1)HVC、LMAN和X区在发育早期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均呈显著性双态性差异 ,而RA神经元直至 30日龄 (P30 )后才显示出明显性别差异 (P <0 0 5 ) ;( 2 )除RA外 ,HVC、LMAN和X区神经元体积的显著性双态性差异均发生在P2 0左右 ,P2 0后雌、雄内的神经元体积仅有较小范围的波动 ;( 3)RA和LMAN神经元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雌、雄鸟HVC和雄鸟X区的神经元数量在P2 0~ 30间均增长 ,雄鸟HVC的增长幅度显著大于雌鸟。P30后HVC和X区的神经元数量不再增加 ,开始小幅度减少 ;( 4)四个发声的神经元数量和体积在P5~ 12 0期间均出现 1~ 2个急剧变化期 ,此变化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临界期及间神经联系开始建立的时期相对应 ;( 5 )雌、雄鸟血清中E2 的水平在发育初期 (P5 )差异显著 ,雌鸟为雄鸟的 7 45倍 ,P5后则呈相反方向变化趋势 ,在P15时雄鸟中的E2 水平反超过雌鸟 ,差异?
曾少举张信文李雪生左明雪
关键词:血清性激素白腰文鸟神经元雌二醇睾酮
鸣禽发声控制内的神经递质及其在发声学习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神经递质在鸣禽脑中不仅是神经元间信号传递的中介物质,还有资料表明它们通过在习鸣敏感期影响发声控制间的突触联系的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从而对鸣啭类型的确定和巩固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鸣禽发声控制内神经递质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就神经递质在发声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雷红玮王宏宇杨红振李东风
关键词:神经递质
鸣禽发声控制古纹状体粗壳区的投射研究
1999年
目的 研究鸣禽端脑古纹状体粗(RA)壳区的神经联系。 方法 HRP和生物素结合的葡聚糖胺(BDA)的神经示踪技术。 结果 鸣禽古纹状体粗壳区的传入纤维来自新纹状体听区L1、L3 和高级发声中枢壳区(HVC shelf);传出纤维投向间脑卵圆壳(Ov shell)、中脑背外侧与丘间之间的界面区(MLd/ICointerface)。鸣禽古纹状体粗壳区与高级发声中枢壳区间与已报道的非鸣禽相应脑区一样存在喙-尾投射关系。 结论 鸣禽古纹状体粗壳区及与其有联系的其他听觉-发声壳区可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鸣禽壳区在进化上较为保守。
曾少举彭卫民张海珠张信文左明雪
关键词:发声核团古纹状体粗核听觉通路鸣禽
刺激鸣禽发声控制诱发叫声的声谱分析
该实验以四种觉见的鸣禽为材料,用电刺激前脑和中脑的发声控制,将诱发叫声经录音机、语图仪和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语图、频谱图和声波图,进行声学上的分析和比较,旨在探讨几种发声控制的控声模式.
赵静
关键词:电刺激发声控制核团声谱图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蓝书成
作品数:66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黄雀 HRP HRP法 鸣禽 发声
张信文
作品数:91被引量:159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黄雀 白腰文鸟 鸣禽 发声 纤维联系
左明雪
作品数:80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鸣禽 白腰文鸟 P物质 环鸽 前脑
曾少举
作品数:63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白腰文鸟 鸣禽 P物质 端脑 脑啡肽
李东风
作品数:213被引量:41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鸣禽 成年 斑胸草雀 发声 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