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6篇“ 卧床时间“的相关文章
Iowa 循证实践模式在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将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Iowa循证实践模式指导开展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指导的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患者的舒适度、临床妊娠率、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以及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患者舒适度及临床妊娠率未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有所提升(P<0.05),医护人员对新证据的执行率达到了100%,患者对新证据的执行率达到了83.53%及以上。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缩短卧床休息时间并不影响临床妊娠率,通过循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优化了护理流程。
张艳杨孟叶钱佳蓉刘青钮芳芳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后卧床时间
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检索并总结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为经皮肾活检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肾活检""肾穿刺"等检索词,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类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以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发布的有关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评价后,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5篇队列研究、3篇横断面研究。从术后观察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2个方面进行汇总,最终形成6条最佳证据。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低风险的患者,推荐术后观察时间为6~8 h,但将观察时间进一步缩短至4~5 h可能也是安全和充分的。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患者、住所距离医院较远的患者、独居患者或活检后可能有显著心理应激的患者,建议延长观察时间,可长达24 h。结论基于现有证据,缩短经皮肾活检术后的卧床时间似乎是可行的,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探讨术后最佳卧床时间
姜迪关玉霞贺子夏李彤昕杨镇红
关键词:经皮肾活检术卧床时间
完全断指再植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干预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完全断指再植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可行性,并设计出一套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具体方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72例因外伤致1~2指完全离断的患者,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手足外科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早期下床计划,将绝对卧床7 d以上更改为5 d可离床活动。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危象、断指再植成活及便秘发生情况;通过舒适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患者心理状况。采用卡方检验考察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手术成功率、便秘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焦虑、抑郁、舒适度得分等计量资料进行两组间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试验组患者无血管危象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血管危象;两组再植指全部成活;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断指再植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分别为(37.3±8.2)分和(43.0±8.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4±11.0)分和(48.8±8.6)分]( P<0.05);舒适度得分[(88.8±10.5)分]高于对照组[(79.4±1.4)分]( P<0.05)。 结论:针对切割伤和轻度挤压伤致完全断指再植患者,采取循序渐进的下床方案,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断指再植成功率无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晓凤李娇陈欧朱磊张永芹乔丽
关键词:断指再植护理卧床时间
经股静脉心脏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2024年
分析经股静脉心脏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对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于我院接受经股静脉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5例心脏疾病患者基本资料,分组后对照组予以常规2斤重沙袋压迫3小时联合12h卧床,实验组不压沙袋并实施2-6h卧床,两组均24小时拆绷带,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实验组中,鞘管移除后的各个时间点舒适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小于0.05)。然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有7例(24.14%),实验组有8例(14.2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并且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未见明显区别(P值大于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达到了75.86%,而实验组高达94.64%,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 缩短经股静脉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取消沙袋压迫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且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周美娟
关键词:卧床时间并发症
一种检测病人卧床时间的云计算装置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病人卧床时间的云计算装置,包括机箱、硬盘、显示屏和连接端口,所述机箱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机箱的前端外表面安装有硬盘固定组件,所述硬...
李聪王玮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体位及卧床时间的循证实践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将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以减轻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方法以JBI证据应用模式进行经股动脉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检索,并运用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2014版)作为评估检索文献质量的标准,结合GRADE系统证据降级或升级因素确定证据等级,按照JBI FAME方法判断证据实施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有效性4个方面,并结合证据的JBI推荐强度确定推荐级别。将采纳的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手术记录单、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证据应用前(2020年7月—2021年1月,n=42)和应用后(2021年2—9月,n=40)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腰背部疼痛率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证据应用前;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和证据应用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将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体位和卧床时间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缩短了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卧床时间,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舒适度均有明显提高。
阎淑婷滕中华白素芳崔玥龙婷
关键词:体位卧床时间循证实践
不同卧床时间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
2022年
探讨卧床 4 周、8 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效果上的不同。 方法:将2019 年 4 月~2021 年 6 月作为纳入病例的时间范围,92 例病例样本全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每个组别中的患者数量为 46 例,分组的依据为抽签法,治疗方法均选择手法复位+垫枕持续复位+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卧床时间为 8 周、4 周,两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评析比较。 结果:(1)当进行两组 VAS 评分、ODI 的比较时: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特别是实验组,其相较于对照组得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当进行两组椎体高度、后凸角的比较时:治疗前未见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当并发症发生率为两个组别的对比内容时:实验组的结果要比对照组更低,同时得到了 P<0.05,即差异明显。 结论:无论是选择卧床 4 周的时间,还是选择卧床 8 周的时间,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而言均可以保证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卧床 4 周的优势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优先选择。
陶银伟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症卧床时间
卧床时间对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再骨折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卧床时间对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再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06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对卧床时间与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I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l end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106例OVCF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有24例发生再骨折现象,其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2.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时间、椎体BMD、P1NP及β-CTX为术后患者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因素(χ^(2)=18.334,t=36.869、7.133、11.739、6.0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时间、椎体BMD、P1NP及β-CTX为术后患者再骨折独立影响因素(OR=3.50、3.91、4.29、3.39、9.14,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与β-CTX呈正相关,与椎体BMD及P1NP呈负相关(r=0.695、-0.486、-0.641,P<0.05)。结论:年龄、卧床时间、椎体BMD、P1NP、β-CTX是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卧床时间长可能会引起患者骨转换紊乱导致BMD下降,引起骨折的再发生,术后应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康复治疗。
唐先忠刘晓峰
关键词:卧床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再骨折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后缩短卧床时间对患者并发症以及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对患者并发症以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需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按照术后卧床时间长短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卧床3 d,观察组46例术后卧床12 h,比较不同卧床时间下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6.52%)、术后总不适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55.00%)、术后总不适发生率(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19.91,P<0.05);观察组的术后拆线时间(7.0±2.4)d、住院时间(8.2±2.2)d短于对照组的术后拆线时间(9.8±3.6)d、住院时间(13.8±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3、9.954,P<0.05);观察组术后1、2、3 d舒适度评分(82.69±7.12)分、(89.30±8.15)分、(101.25±9.2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22±5.12)分、(83.65±5.65)分、(91.32±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0、3.681、5.694,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缩短卧床时间不仅不会影响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功能恢复,而且可促进患者伤口早日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滕赟斌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卧床时间并发症
一种检测病人卧床时间的云计算装置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病人卧床时间的云计算装置,包括机箱、硬盘、显示屏和连接端口,所述机箱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机箱的前端外表面安装有硬盘固定组件,所述硬...
王玮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孙凌燕
作品数:14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卧床时间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断指再植 断指再植术后 手部软组织缺损
周元林
作品数:101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基因多态性
金笑平
作品数:123被引量:409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 颈动脉 斑块稳定性
陈秋月
作品数:40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活化 脑梗死患者 流式细胞术
黄勤
作品数:25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卧床时间 脑梗死 腰椎穿刺术 术后头痛 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