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篇“ 几丁虫“的相关文章
- 几丁虫研究现状及展望
- 2023年
- 几丁虫是古生代海洋中一类重要的微体生物化石,迄今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为一类有效的生物地层工具,几丁虫在奥陶纪和志留纪生物地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早古生代油气-矿产资源勘探提供可靠的地层对比资料,还为一些重大地质-环境-生物事件的全球对比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那些缺乏笔石和牙形类的地层。然而,随着现代古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几丁虫资料的不断积累,几丁虫研究目前正遭遇着瓶颈期,主要体现在:(1)受制于有限的技术手段及尚未形成规范的研究标准,不少早期建立的几丁虫分类单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描述简单、展示标本过少、光学显微成像无法很好地揭示壳表的形态特征等,使得后期相关属种的鉴定存在争议;(2)在全球古生物数据不断被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进程中,几丁虫相关工作进展迟缓。目前尚未能对全球的几丁虫数据进行有效汇总,影响了几丁虫宏演化及生物地层学研究,同时也使得几丁虫古生物地理学与古生态学这类薄弱研究环节一直未能形成突破;(3)几丁虫的生物学属性近来虽有进展,但仍有争论,亟待寻求新的证据及思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几丁虫学科的持续发展,建立一个涵盖系统分类、鉴定特征、标本影像、定量数据、产地、层位、剖面及文献出处等多维度信息的几丁虫开源数据库正逢其时。相关从业人员均可对数据进行检索、录入、厘定、导出及分析研究,切实增进几丁虫数据的可用性和便捷性。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运用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逐步对早前建立的信息不完备的、或有争议的几丁虫进行再研究,完善其形态学特征,对争议属种进行厘定。该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几丁虫古生物学研究,为数据驱动的基础研究新范式提供典型案例,还将有效促�
- 梁艳唐鹏Olle HintsJaak Nolvak张琳娜陈焱森
- 关键词:几丁虫数据库生物地层生物多样性
- 中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几丁虫生物地层学
- 通过对中扬子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的黔北正安安场剖面、湖北秭归两河口剖面及宜昌远安石桥坪宜地1井几丁虫样品的采集、分析与综合性研究,将鲁丹阶至特列奇阶的地层划分为9个几丁虫带,自下而上分别为Belonechitina po...
- 李炎桂
- 关键词:志留系几丁虫生物地层
- 湖北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几丁虫被引量:1
- 2019年
- 系统分析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包括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及大湾组底部的几丁虫微体生物化石。鉴定几丁虫5属14种,含早奥陶世特征种Eremochitina baculata,早中奥陶世常见种Conochitina decipiens,以及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常见属种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和Lagenochitina chongqingensis。E.baculata是北冈瓦纳地区弗洛早中期的特征带化石,本文的材料为该种在华南的首次确切报道,且产出层位略低,为特马豆克期。在华南,常见于特马豆克晚期的带化石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在该剖面的同时段地层中暂未被发现,但形态上与之高度相似的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在该时段大量出现。比较以往发表的数据后发现,E.fenxiangensis在华南的分布广泛且产出层位较为稳定,较之E.symmetrica更易获得,或可将其作为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初期区域内地层对比的一个有效卡尺。
- 梁艳栾晓聪
- 关键词:生物地层
- 黔北正安安场志留系的几丁虫
- 2018年
- 通过对黔北正安安场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至韩家店组27件样品的化石分析,获取了几丁虫4属14种共348枚,补充了该区几丁虫的属种多样性,自下而上划分为Conochitina edjelensis间隔带和Eisenackitina daozhenensis延限带。在系统地描述了所获几丁虫属种基础上与前人研究所划分的几丁虫带及组成分子进行了对比,更正了Conochitina sacciformis的延限范围,首次在扬子地区发现大量的Eisenackitina causiata。
- 李炎桂陈孝红张淼危凯
- 关键词:几丁虫下志留统
- 湖北宜昌志留系纱帽组几丁虫生物地层学被引量:5
- 2018年
- 调查分析了湖北宜昌龚家冲志留系纱帽组剖面156件样品,在其中95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malleus,Plectochitina pseudoaggltinans, Eisenackitina dolioliformis,Eisenackitina causiata等生物带。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均代表一次几丁虫多样性发展,由新生分子和已知分子所构成的组合特征能很好地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外同期地层的几丁虫组合进行对比。宜昌地区志留系几丁虫生物带与笔石、牙形石带的关系显示宜昌地区纱帽组的地质延限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至Oktavites spiralis带相当,特列奇阶底界位于纱帽组第二段底部,与几丁虫Plectochitina pseudoagglutinans生物带的底界位置接近。同期地层,在重庆涪陵焦石坝等地为产大量笔石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的重要储层,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我国南方志留系页岩气储层的分布发育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 陈孝红张淼王传尚李志宏
- 关键词:几丁虫生物地层学页岩气志留系
- 湖北宜昌远安地区纱帽组几丁虫及意义
- <正>此次研究对位于宜昌市远安县石桥坪的宜地1井的纱帽组岩芯密集采取了336件几丁虫样品,经系统性分析鉴定,获取几丁虫4184枚共11属36种,将宜昌地区纱帽组精细划分为4个几丁虫带,自下而上分别为Conochitina...
- 李炎桂; 陈孝红;
- 文献传递
- 湖北宜昌地区志留系罗惹坪组几丁虫及其年代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分析了湖北宜昌杨家湾志留系罗惹坪组—纱帽组一段剖面的72件样品,在其中36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完整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rossica和Conochitina malleus生物带;分析了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的组合特征和时代意义,并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同期的几丁虫以及宜昌地区同期笔石和牙形石进行了对比,指出宜昌地区罗惹坪组的时代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tussedgwickii带相当,属于埃隆期晚期。
- 陈孝红张淼李志宏张保民彭中勤周鹏危凯
-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几丁虫志留系
- 湖北宜昌志留系龙马溪组几丁虫及其年代和生物复苏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调查分析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分乡的一口志留系钻孔,在龙马溪组下段至上段下部的进尺约100 m的岩芯中采取了313件样品进行几丁虫分离,其中165件炭质泥岩和泥岩样品中共发现保存完整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917枚。自下而上识别出Belonechitina?postrobusta,Conochitina alargada,Armoricochitina sp.和Conochitina emmastensis生物带。几丁虫生物带的组合特征和时代意义,及其与全球其它地区同期几丁虫对比,暗示几丁虫Conochitina alargada的始限位置与笔石Monograptus triangularis的始限位置接近,可以作为埃隆期底界界线划分的生物化石参考标志之一。志留纪龙马溪组几丁虫多样性最早发生在鲁丹期末期,在埃隆期晚期出现丰度和分异度的明显升高。微量元素组成的环境意义研究显示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与下段上部深灰色页岩和上段下部黄绿色页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中几丁虫属种稀少不是环境所致,而是奥陶纪生物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之前几丁虫生物残存复苏阶段的产物,暗示奥陶纪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开始于鲁丹期晚期,并在埃隆期中-晚期发生辐射。
- 陈孝红危凯张淼张保民周鹏
- 关键词:几丁虫生物地层学龙马溪组志留系
-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几丁虫生物地层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了华南上扬子区5条出露完好的下、中奥陶统剖面的生物地层,识别出了研究区下奥陶统至上奥陶统底部8个几丁虫带及2个几丁虫亚带,由下至上分别是Lagenochitina pestovoensis带,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带,未命名带1,Desmochitina maotaiensis带,Sagenachitina dapingensis带,Lagenochitina esthonica elongate带,未命名带2,Laufeldochitina stentor带,Cyathochitinasp.3亚带及Armoricochitina granulifera亚带。这些化石带与区内同期笔石带、牙形类带以及区外主要块体同期几丁虫带可以进行对比。
- 梁艳唐鹏
- 关键词:生物地层几丁虫奥陶纪
- 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晚奥陶世初期几丁虫多样性演变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对华南上扬子区5条出露完好的剖面(下奥陶统-上奥陶统底部)进行几丁虫样品的系统采集、分析与研究,鉴定几丁虫24属128种.对5条剖面的几丁虫资料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几丁虫多样性及其演变,对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初期几丁虫的多样性事件提出新的认识:早期几丁虫出现(特马豆克中期),Euconochitina symmetrica的出现及几丁虫的初次辐射(特马豆克晚期),几丁虫再辐射及复杂多样化纹饰构造特征的出现(弗洛晚期)以及几丁虫分异度的高峰期(桑比初期).将研究区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初期几丁虫的多样性演变与区内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牙形类、疑源类以及区外波罗的板块、冈瓦纳板块北部、劳伦板块及全球的几丁虫多样性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1)华南奥陶纪各海洋生物门类多样性演变呈"幕式"发生,一般可识别出比较显著的2~3次多样性峰值,但各门类的辐射型式与规模各具特色;(2)华南与冈瓦纳北部的奥陶纪几丁虫辐射轨迹更为相似,二者的关系相较其他板块更为紧密;(3)奥陶纪几丁虫演化可划分为4阶段,即特马豆克期起源、弗洛期至大坪期稳步辐射、达瑞威尔晚期至凯迪初期辐射高潮以及凯迪晚期的分异度急剧下降.
- 梁艳唐鹏
- 关键词:几丁虫奥陶纪
相关作者
- 陈孝红

- 作品数:165被引量:82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页岩气 几丁虫 关岭生物群 寒武系 奥陶系
- 张淼

- 作品数:32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几丁虫 志留系 奥陶系 五峰组 笔石
- 汪啸风

- 作品数:101被引量:66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几丁虫 笔石 奥陶系 牙形石 奥陶纪
- 梁艳

- 作品数:18被引量:2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几丁虫 奥陶纪 生物地层 晚奥陶世 古地理
- 唐鹏

- 作品数:60被引量:2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生物地层 志留系 志留纪 晚奥陶世 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