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4篇“ 养分分布“的相关文章
- 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和收益的影响
- 2024年
- 辽西北沙地区域生态脆弱,果农间作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收益双赢,应用较为广泛。为掌握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苹果-花生、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4种间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作系统0~60 cm土层、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和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并与苹果单作、作物单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各间作系统各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表聚性,表土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土层(20~60 cm);在水平方向上,苹果-花生间作的土壤养分激烈竞争位点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间作的土壤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总体位于果树带(0~100 cm)。对土壤养分综合指数而言,在9类种植模式中,花生单作、苹果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就养分效应而言,氮素总体表现为正效应,碳磷总体表现为负效应,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养分竞争关系,4种间作系统对土壤磷素需求量较大。4种间作中,苹果-红薯的土地当量比(LER)和土地收益比(IER)最高,苹果-谷子的LER最低,苹果-大豆IER最低;从土壤养分与土地收益的综合指标——土地种植评价指数角度考虑,间作模式的评价指数优于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模式为最优选择。综上所述,苹果-花生间作模式是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的最优模式,建议在苹果-花生间作模式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处多施入有机肥和磷肥。
- 张加良孔涛高熙梣李多美李佳梁静一
- 关键词:果农间作土壤养分经济收益辽西北沙地
- 南疆枣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研究
-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中国古老果树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尤其在新疆南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为明确南疆红枣主产区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
- 闫浩宇
- 关键词:果实品质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 安顺市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研究
- 2024年
- 为全面了解安顺市土壤养分分布状况,科学指导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在全市科学布设固定444个调查点位上取土化验,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全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安顺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19~98.72 g/kg之间,平均值48.15 g/kg;土壤全氮含量在0.86~4.91 g/kg之间,平均值2.3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49~267.79 mg/kg之间,平均值18.07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8.00~580.00 mg/kg之间,平均值175.41 mg/kg。安顺市土壤有机质、全氮主要为极丰富等级,占比51.23%、62.15%;有效磷、速效钾主要为最适宜等级,占比45.17%、43.72%。
- 吴雯
-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
- 太原市滨河东路绿地土壤养分分布及肥力质量评价
- 2024年
- 滨河东路是太原市纵贯南北的城市主干道,其路侧林带是城市绿化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过渡区。为了解太原市滨河东路绿地土壤的肥力质量和养分特征,对其路侧绿地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对比分析pH、电导率、总氮、总磷、有机质、硝氮、铵氮等土壤理化指标,并运用熵权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滨河东路绿地土壤整体为碱性,属于非盐化土,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为高级水平,铵氮、硝氮含量为低级水平。pH、电导率为低程度变异,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均为中、高程度变异,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从沿道路方向的空间分布来看,总氮、硝氮、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总磷、铵氮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较为平缓,硝氮、总氮、总磷含量在B样区均较高,C样区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区,F样区铵氮含量较高;从垂直道路方向的空间分布来看,随着距道路距离的增大,硝氮、总氮、总磷含量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呈增大的趋势,铵氮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各理化指标的高值均出现在距道路20~40 m的断面。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平均值为0.239,土壤肥力质量整体较低,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大,进入自然保护区之后,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研究样地肥力质量整体较差,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滨河东路绿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间的差异可为土壤改良提供数据支撑,因地制宜地对路侧绿地土壤的养分调控进行精准管理。
- 赵心语王春玲陈小平王婷婷胡杰
- 关键词:肥力质量熵权法滨河绿地
- 山核桃林土壤养分分布研究
- 2024年
- 文章综合分析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对土壤养分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对于土壤养分、山核桃林生态环境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重点分析了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探索如何对山核桃林进行合理施肥、加强科学管理等理论内容,希望能够为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支持。
- 方华冯艺王璐璐章晓辉
- 关键词:土壤养分影响因素
-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分布与富集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究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情况,为该区白刺灌丛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植被调查,依据白刺灌丛枯死率和盖度将其划分不同演替阶段,分别为发育阶段(枯死率10%~30%,盖度20%~40%)、稳定阶段(枯死率<10%,盖度40%~60%)和衰退阶段(枯死率>50%,盖度<20%),分别选取每个演替阶段3个相对独立的白刺灌丛沙堆,在丘间地、沙堆迎风坡和背风坡进行植被特征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随着白刺灌丛演替推进,白刺高度、冠幅长度和宽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稳定阶段冠幅长度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较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分别增加45.50%和50.01%(p<0.05)。背风坡处,发育阶段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降—升—降”趋势,稳定和衰退阶段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40—60 cm达到最小值。迎风坡处,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演替阶段发展在衰退阶段达到最大值,但发育和衰退阶段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在40—60 cm达到最小值,较0—10 cm土层分别低83.33%和80.31%(p<0.05)。不同坡位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均在0—10 cm达到最大值,但总体上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富集作用不明显。[结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沙堆表层,如何缓解白刺灌丛沙堆活化和土壤养分流失,是白刺灌丛沙堆在干旱环境维持稳定的重要保障。
- 牧仁孙非李新乐王丹阳安景源刘雅靖
- 关键词:荒漠白刺植被演替土壤肥力
- 江西新余蜜桔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综合肥力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江西新余蜜桔园土壤肥力状况,探明制约新余蜜桔提质增产的影响因素,为果园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江西新余蜜桔园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江西具有代表性的新余蜜桔园进行样地布设,共采集150个样点土样,以pH、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为评价指标,分析养分现状及分布特征,并结合隶属度函数模型、AHP-熵权法及克里金插值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土壤pH平均值为4.42,处于酸性水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1.12 g/kg、15.82 mg/kg和144.59 mg/kg,处于中等水平;全磷和有机质平均值为0.43 g/kg和19.70 g/kg,处于缺乏水平;全钾和碱解氮均值分别为9.07 g/kg和43.28 mg/kg,处于很缺乏水平;(2)单因素肥力评价表明速效钾的隶属度值最高,速效磷的权重值最高,pH的隶属度值和权重值最低。这说明评价因子中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pH较低,酸度较大。(3)该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平均值为0.40,综合肥力中等(3级),南安乡和欧里镇综合肥力为2级,肥力较高,姚圩镇和罗坊镇综合肥力为3级,肥力一般,其余乡镇肥力等级为4级,肥力较低。【结论】江西新余蜜桔园土壤综合肥力一般偏下,酸度较大。在后续施肥管理中采取沟施或水肥一体化技术,针对性施用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合理配比磷钾肥,增施氮肥和有机肥。
- 郝奇周京华吴小龙曹灯黄长干朱美英辜青青颜安琦龚霞
- 关键词:新余蜜桔土壤养分肥力评价
- 印江县茶树种植区与非种植区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明贵州省印江县茶树种植区与非种植区耕地土壤pH和主要养分的差异,为印江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茶树种植的科学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印江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耕地土壤pH、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有机质(OM)共8个养分指标的含量,并对其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印江县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5.97,偏酸性。土壤TN和TK较丰富至丰富的占比分别为54.13%和71.18%,表现丰富;AN、AK和OM中等至丰富分别占59.39%、63.87%和68.29%,表现中等偏丰富;TP和AP较缺乏至缺乏分别占61.18%和60.26%,表现较缺乏。AN与TN、AP与TP和AK与TK均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依次为AN(R^(2)=0.435)>AP(R^(2)=0.273)>AK(R^(2)=0.005)。其中,平坝区耕地土壤OM、AN、AP和AK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6.68 g/kg、122.13 mg/kg、26.94 mg/kg和138.05 mg/kg,较其他区具有明显优势。与印江县背景值比,茶树种植区除OM外,其他养分指标均较背景值高。耕地撂荒区土壤AN、AK和AP较缺乏至缺乏占比较大,分别为56.81%、84.10%和35.23%。【结论】印江县耕地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偏酸性;平坝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较优,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茶树。
- 李永刚石睿饶红娟张翼王文杰洪万华
- 关键词:耕地茶树种植土壤养分
- 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不同坡位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 2023年
- 为构建平凉市域范围内人工林地综合管理体系,以黄土高原区不同坡位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速效养分的含量,并探讨速效养分分布特征以及坡位对不同土层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均为中等变异程度,NH_(4)^(+)-N、NO_(3)^(-)-N、AP、AK变异系数为48.64%~95.94%;NH+4-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53~90.62 mg/kg;NO_(3)^(-)-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7.63 mg/kg;A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6~82.69 mg/kg,属于四级低水平;AK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71~480.83 mg/kg,属于三级中等水平。(2)对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除NH4+-N外,同一坡位的其余土壤速效养分均呈明显的表聚现象,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坡位土壤NH4+-N含量表现为坡顶>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NO_(3)^(-)-N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坡顶>下坡位;AP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坡顶>下坡位;AK表现为上坡位>坡顶>中坡位>下坡位。(3)AK含量与AP含量、NO_(3)^(-)-N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 张鹤王辅赵强沙小燕王春平
- 关键词:人工林坡位土壤速效养分黄土高原区
- 宁南带状柠条林地根系及土壤水分养分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究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根系、土壤水分、土壤N、P养分特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种植20 a的柠条林地0~1000 cm土壤中根系垂直分布、土壤水分、土壤N、P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柠条林地0~1000 cm土壤水分消耗量大,土壤储水量较旱作农田减少919.84 mm,平均每年较旱作农田耗水增加45.99 mm,为柠条林地深层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2)柠条林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80 cm土层,该层根系(表面积密度)占0~1000 cm根系总量的62.4%;3)柠条林地土壤N、P养分分布规律与根系分布规律一致,即表层多深层少,0~200 cm土层内全N含量平均值为0.53 g·kg^(-1),是0~1000 cm土壤全N含量平均值1.86倍,全P含量平均值达0.52 g·kg^(-1),与0~1000 cm土层全P含量平均值近似。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半干旱黄土区柠条人工林地根系、水分与养分关系及可持续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 王永强吕雯马晓梅王雁超王维宝董立国杨兴成咸福平汪星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植物根系土壤水分
相关作者
- 唐先干

- 作品数:82被引量:30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紫色土 水稻 稻田 烤烟 稻田土壤
- 李祖章

- 作品数:158被引量:1,1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稻田 红壤 长期施肥
- 郝明德

- 作品数:387被引量:5,558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长期施肥 黄土高原沟壑区 旱地 黄土高原旱地
- 何丙辉

- 作品数:372被引量:3,529H指数:3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紫色土 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
- 刘雪美

- 作品数:374被引量:35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采收 叶菜 末端执行器 机器人 雾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