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76篇“ 六经“的相关文章
《伤寒论》六经实质探析
2024年
《伤寒论》被尊为“方书之祖”,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张仲景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理论的论述为切入点,梳理六经发展之脉络,追本溯源,探讨《伤寒论》六经实质。按阐释角度不同,分为以朱肱为代表的经络结构学说、以张志聪为代表的气化功能学说和以胡希恕为代表的辨证纲领学说。并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揭示六经辨证内涵,提高临证能力。
赵芳王德龙尹湘君季旭明
关键词:三阴三阳伤寒论黄帝内经六经
探析六经辨治小便不利
2024年
基于六经辨证体系,系统总结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证治思路。小便不利的病机主要与津亏、脾虚、湿热、枢机不利、阳虚水停、上燥下寒等相关,在健脾利水、分利湿热、和解少阳、温肾利水、滋上温下的同时通利小便。临证中应把握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大特点,依据四诊合参,辨明六经,审察整体疾病的病位与病机,继而遣方用药,方获良效。
郭蕾黄钦张晓琦杨波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小便不利六经辨证
六经》成立与中华文明之奠基
2024年
六经》成立关联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奠基。这一奠基首先是确立秩序担纲主体,三代以上帝王主体转化为三代以下的圣人主体,两种主体分别对应着“治出于一”和“治出于二”的不同秩序格局。经的符号创建一方面来自三代以上理事不分、道器浑然的王官“原史”之自我分殊化运动,另一方面则来自回应从原史中分殊出来的子学言说无法取得共识的思想危机,经的符号创建的实质是以神圣文本的一致性取代三代以上由帝王主导的宇宙论仪式的一致性,成为构建“精神性天下”的新的秩序形式。《六经》成立关联着民族精神的奠基,具体展开为文明之为文明、人性之为人性的原理之确立。《六经》作为一种超越具体社会和时代的文化宇宙,构成中华民族永远的学校。
陈赟
关键词:六经圣人文明普遍人性
杂病六经辨证研究现状述评
2024年
杂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患病率逐年攀升,造成疾病负担日渐增重。杂病种类繁多,病因、病位多元,病性复杂,辨证时往往难以用脏腑、经脉来概括,唯有六经方可将其统括无余。近年来基于六经理论认识杂病的病因病机,进而指导其辨证论治疗效优势突出,已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基于六经实质,首先阐述六经辨治杂病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进而从病患体质、病位与病邪性质、八纲、六经证候群等方面,对目前临床运用六经辨治杂病时,较为广泛研究的内容进行归类述评。并指出,临床应用六经辨治杂病,切忌偏执一端,应依据六经一体,气化相关,病位互损,相兼为患的整体观,认识杂病病机,指导杂病论治。具体而言,需辨体质,察气化失常之所在,析八纲之所属,明主证与兼证,重分经论治,并发挥随证治之的并证论治思想优势,以最大程度地指导杂病临证。
赵丽丽陈哲丁玉洁赵哲黄鑫磊丁元庆
关键词:杂病六经辨证体质气化
“形神-五脏-六经”调气法针刺郁证
2024年
形神一体是人的基本特征,内则为神,外则为形,形神相倚密不可分。形神的联系建立在五脏藏神的基础上,脏气平和、不盛不虚是神志安而不乱的根本。此外,五脏与六经表里沟通,生理相因,病理相传,六经经气疏调才能保证五脏之气畅达。然人的七情过激、饮食不节或过于烦劳,会直接导致六经气机逆乱,日久必内传脏腑致脏气不调,引起神志不安,发生各种精神情志疾病。郁证是其中之一,其症状特点不仅涉及“神伤”,更包括诸多“形坏”,是形神共病的典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常涉及五脏失调、六经紊乱,临床诊治十分棘手。故在其治疗中应突出整体观,从形神一体、五脏协同、六经一气三个层面总体把握,利用针刺内调脏腑、外通经络的特殊作用,主取五脏背俞穴,直调五脏之气,又能通太阳经,同时取少阳经之外关,阳明经之合谷,厥阴经之太冲,少阴经之神门,太阴经之三阴交等各经调气安神之穴,则五脏六经皆顾。考虑其兼证、变证繁多,根深难拔,辅以膻中、百会、丰隆,强化全方理气化痰安神之功,实现形神并调。诸穴相配而刺,可使五脏六经之气机条畅,形与神俱,郁证自愈。
杜耀文王珑
关键词:郁证针刺调气法形神一体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关系探析
2024年
《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伤寒论》和针灸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伤寒论》中六经病和经络理论中“六经”的联系与区别。二者在命名方式、位置层次、症状表现及时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联系,但在归纳基础及病理状态方面有区别。以枢机论少阳病与少阳经为例对两者的异同进行解释,可为理解《伤寒论》六经病与经络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王金昊徐琬梨于丽云刘瑶
关键词:六经病经络少阳经少阳病《伤寒论》枢机
以备王道:孔子整理六经的重要目标
2024年
孔子整理六经是见于史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整理古文献的历史事件。孔子秉持“述而不作”的理念,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对传统典籍进行了整理。关于孔子整理六经的目标可被总结为“传承文化说”“编定教材说”和“以备王道说”,三种说法属一体多面,存在清晰的逻辑关系:“传承文化”是依据,“编定教材”是形式,“以备王道”是目标。孔子编订六艺文本专以备王道,这是孔子一个自觉的理念和深远的考量。中国古文献史不只是文献产生、发展和被整理研究的历史,也是其与社会政治、文化互动的历史。中国古籍整理工作自古便有经世基因,已形成优良传统,并具有时代性。
毛瑞方
关键词:孔子秦始皇汉武帝
李家庚六经辨治乳腺癌经验
2024年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属于乳岩的范畴。李家庚教授基于《伤寒论》六经辨治乳腺癌,认为发病自少阴与厥阴,病位在太阳与少阳,转归在太阴与阳明,晚期衰败于少阴与厥阴,灵活运用经方加减变化,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
陈赛里齐淯李家庚胡作为
关键词:乳腺癌六经辨治名医经验
基于六经方证探赜痛风的证治
2024年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药为基础,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执《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结合痛风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中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赜痛风的六经传变规律,发掘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为临床指导痛风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王婷陈文辉李双蕾白蕊蒋云霞金鑫艳郑洪香曾施琪贾洪洋吴瑞杰谭思敏
关键词:痛风六经辨证《伤寒论》
从元气阴阳升降辨析三焦-五脏-六经气化
2024年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自然皆一气肇始为基,万物得以化生。升降变化是气化的根本形式,表现气轴升降、周流四维的恒动变化。气化有道器层次及动静时态观的识别,表现于人体有阴阳中和、三焦形气、四时五脏、六经升降等内涵。文中基于“气化”医学哲学思维,从道器不同层次缕析中医阴阳-三焦-五脏-六经思维内容,以期继承气化思维,融汇意象以贯通之,有助于理解中医气化的整体观和恒动观。
李吉武周钟勤陈文辉李双蕾
关键词:阴阳升降三焦五脏六经

相关作者

张再良
作品数:165被引量:4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伤寒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六经 金匮要略
李赛美
作品数:443被引量:1,501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伤寒论》 伤寒论 糖尿病 经方 降糖三黄片
朱章志
作品数:371被引量:2,140H指数:2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肾病 《伤寒论》
梁华龙
作品数:127被引量:43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伤寒论 评话 《伤寒论》 六经 太阳病
欧阳卫权
作品数:37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病 经方 六经辨证 经方辨治 临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