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4篇“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文章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应用层级链式护理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层级链式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层级链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24)。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发热、咳嗽、肺湿啰音、呼吸困难、憋喘气促消失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01)。护理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链式护理在PICU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胡鹏卢建丽韩旭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
镇静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实施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PICU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并予以不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评分、各临床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家长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镇静护理可有效缩短PICU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焦虑情绪,且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吴宝玲郭素梅
关键词:传统护理PICU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9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患儿肠内营养中断情况及原因。将患儿分为肠内营养中断组与肠内营养未中断组,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对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299例患儿发生肠内营养中断190例(63.5%),共373例次,平均每例患儿发生营养中断2.0(1.0,3.0)次,发生营养中断16.0(8.0,29.3)h。喂养不耐受是营养中断最常见的原因;肠内营养中断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PICU住院时间及PICU住院费用显著高于未中断组(均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肠内营养中断发生率高,影响患儿结局。应制定肠内营养中断的干预策略,缩短肠内营养中断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肠内营养中断。
杨玉霞陆国平顾莺胡静陈伟明沈伟杰高萱朱婷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机械通气营养管理
基于早期预警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级护理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早期预警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级护理管理系统,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包括,收集患儿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观察记录;基于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和临床观察记录,构建患儿病情预测模型,预测患儿病情恶...
胡莉莉
基于早期预警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级护理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早期预警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分级护理管理系统,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包括,收集患儿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观察记录;基于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和临床观察记录,构建患儿病情预测模型,预测患儿病情恶...
胡莉莉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现况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330例患儿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有275例(83.3%),发生营养延迟的有55例(16.7%),能量摄入不合理的有125例(37.9%),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有155例(47.0%),幽门后喂养的有6例(1.8%),发生肠内营养中断的有210例(63.6%),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77例(23.3%)。早期肠内营养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摄入合理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与能量摄入不合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摄入合理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营养中断及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率高、幽门后喂养率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合理的患儿PICU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更佳。需要规范肠内营养支持管理,以提高PICU患儿护理质量。
沈静丽杨玉霞顾莺陆国平陈伟明胡静沈伟杰高萱朱婷
关键词:儿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肠内营养营养支持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引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PICU患儿的一般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PICU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9.40%(52/268),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55.77%)最高,其次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尿路感染;共鉴定出5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为64.44%(337/523),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5.43%(133/523),真菌占比为10.13%(53/523)。单因素分析示,年龄、PICU入住时间、侵入性操作、肠外营养、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均与P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1岁、PICU入住时间>7 d、侵入性操作、肠外营养、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及使用抗生素药物均是P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大,且年龄、PICU入住时间及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等均是PICU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依照该结果实施相关预防和干预措施。
黄文娟刘莉莉刘文静韦薇黄玘宁
关键词:医院感染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护理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鼻咽抽吸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鼻咽抽吸物(NPA)标本常见细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PICU患儿NPA标本微生物培养细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结果在分离的892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65株,革兰阴性菌517株,真菌10株。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不同季节NPA培养细菌检出率各不相同,冬季(39.7%)最高,春季(16.8%)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61,P<0.05)。四季检出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其后分布则各不相同。经统计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在各季节检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3,68.069,36.839,55.520,9.447,均P<0.05)。药敏结果显示,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未分离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在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病原菌对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肠杆菌属对头孢菌素类及头霉素类的耐药率存在差异,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呋辛耐药率均高于75.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率普遍低于10%,卡他莫拉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低于7.0%。结论PICU微生物培养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季节病原菌分布有差异,临床经验性用药应有针对性;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产生耐药菌株。
王公钊刘志伟梁彬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探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2024年
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日常监护过程中进行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8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70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划入实验对照两个组别,两组人数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比较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ICU科室工作年限等敏感指标方面的比较中,实验组在儿科危重病房应用中均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结合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对比,在应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后,患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刘瑾芳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坡度调整床垫的设计及其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坡度调整床垫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临床中PICU机械通气患儿维持有效体位的方法。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对照组使用医院统一的儿童病床和传统体位管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适于人体工学的坡度调整床垫进行体位管理;比较2组患儿的舒适度、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体位下滑和非计划性脱管不良事件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2组最终各纳入21例。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31.43±27.01)个月。试验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4.57±24.20)个月。试验组在使用第24、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分别是(13.57±0.93)、(12.52±0.60)分;对照组分别是(16.05±1.72)、(15.81±1.66)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8.52,均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43±2.48)d、PICU住院时间为(9.29±3.04)d、体位下滑次数为(7.52±2.06)次,优于对照组的(8.52±4.65)d、(12.71±6.76)d、(14.95±6.8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2.12、4.75,均P<0.05)。试验组非计划性脱管0例次,对照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5)。血气分析中,第2天对照组的PaCO 2为(56.90±6.77)mmHg(1 mmHg=0.133 kPa),试验组为(48.67±8.13)mmHg;第3天,对照组的PaO 2、氧合指数、PaCO 2为(91.19±16.27)、(278.19±71.54)、(51.62±4.73)mmHg,试验组为(110.43±21.73)、(347.33±90.95)、(40.24±5.57)mmH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0~51.00,均P<0.05)。2组血气分析的时间交互、组间交互、时间与组间交互效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62~66.38,均P<0.05)。结论坡度调整床垫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能维持有效体位,改善患儿舒适度,缩短P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体位下滑�
刘琼洁张新萍彭丹刘美华刘花艳
关键词:体位管理

相关作者

许峰
作品数:731被引量:2,039H指数:1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高氧 儿童 肺损伤 高氧肺损伤 早产鼠
钱素云
作品数:807被引量:3,846H指数:2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PICU 脓毒症 PEDIATRIC 直通车
王莹
作品数:511被引量:2,04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脓毒症 患儿 儿科 脓毒性休克
谢敏慧
作品数:99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病毒肺炎 B型流感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
柏振江
作品数:150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重症 苏州地区儿童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