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篇“ 侵染力“的相关文章
转录因子Afndt6对黄曲霉毒侵染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转录因子Afndt6对黄曲霉生长发育、毒素生物合成及侵染粮食籽粒能的影响,通过同源重组构建Afndt6基因缺失的黄曲霉菌株,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切片观察手段研究Afndt6基因缺失对黄曲霉生长发育和孢子产生的影响,采用薄层色谱层析测定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量,以花生和玉米籽粒为基质评价基因缺失菌株的侵染。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相比,ΔAfndt6菌株的生长速度、分生孢子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菌落分生孢子颜色变为白色;基因缺失菌株对细胞壁胁迫试剂刚果红和氧化胁迫压不敏感,200μg/mL刚果红处理后对照菌株和ΔAfndt6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10%和25.81%,15 mmol/L H_(2)O_(2)处理后对照菌株和ΔAfndt6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94%和17.05%;ΔAfndt6菌株的黄曲霉毒素产量显著升高,对花生、玉米种子的侵染增强。Afndt6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能够影响黄曲霉生长发育,负调控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可为储粮过程中防控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兰海儿梁柳柯魏闪雷阳张帅兵胡元森吕扬勇
关键词:黄曲霉黄曲霉毒素侵染力
不同消毒方法对家蚕微粒子的存活和侵染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Bombyx mori的重要病害,探索其消毒杀灭方法对蚕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微粒子染色法和添食家蚕侵染法测试了温度、紫外线和消毒剂处理108个/mL家蚕微粒子后对家蚕微粒子的消杀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家蚕微粒子虫灭活温度为60℃处理30 min以上;使用20 wx功率紫外灯距离50 cm照射12 min及以上时,微粒子死亡率为47.70%,对家蚕侵染率为0;三氯异氰脲酸8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戊二醛癸甲溴铵2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3种消毒方法中温度法主要用于小型蚕具消杀微粒子;紫外线用于蚕业辅助设施的表面微粒子的消杀;三氯异氰脲酸和戊二醛癸甲溴铵均表现出较好的消杀效果,其中戊二醛癸甲溴铵较含氯的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稳定性强,刺激性小,对养蚕的金属腐蚀性小,可作为含氯消毒剂的部分替代使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蚕业生产中消杀微粒子提供参考。
李玲利苏振国张永红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三氯异氰脲酸消毒家蚕微粒子
花生黄曲霉侵染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等农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目的】在前期明确我国黄曲霉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不同产毒、不同地理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为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以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源头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我国东北早熟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及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等花生主产区分离出的黄曲霉中挑选出不产毒(ND)、中低产毒(0—1500μg·kg^(-1))和高产毒(>1500μg·kg^(-1))黄曲霉102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泡法接种花生种子,进行黄曲霉侵染等级和侵染指数鉴定,分析不同产毒、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的侵染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02株黄曲霉对花生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3.89%—67.50%,侵染指数在31%以上(侵染等级为3级、4级)的中高侵染菌株占比达54.90%,中高侵染且高产毒菌株占比为18.63%,主要来自江西樟树和广东湛江;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产毒量与侵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上产毒菌株的侵染水平显著高于不产毒菌株,中低产毒和高产毒菌株的侵染指数分别在4级和3级的占比最高;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侵染研究表明,菌株间侵染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南方和长江流域产区的花生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46.59%、36.12%,侵染指数在3级和4级的占比最高。东北和北方产区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15.72%、27.52%,侵染指数主要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南方产区广东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高,为51.89%,东北产区辽宁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低,为15.72%。【结论】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及其与产毒、地理来源的关系,发现菌株间存在致病分化现象,不同产毒等级、不同地区
荆丹岳晓凤白艺珍白艺珍丁小霞李培武丁小霞
关键词:黄曲霉黄曲霉毒素花生侵染力
重齿小蠹对木材侵染的研究初探
2021年
本试验主要研究模拟重齿小蠹虫源对原木的侵染,观察评测不同数量,不同来源,不同条件下重齿小蠹虫源对木材的侵染(侵染)。数据结果表明:定量虫源的侵染与其成虫对数呈正相关;一定数量的重齿小蠹虫源不一定可以成功繁殖下一代,而携带重齿小蠹的材源可以成功侵染健康材繁殖下一代;重齿小蠹材源侵染最强,其次为定量虫源侵染,累积虫源侵染最弱。
张俊华梁振陈乃中杨定
关键词:侵染力原木
玫烟色棒束孢NBL-Z8的培养及对桃蚜的侵染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探索玫烟色棒束孢NBL-Z8的最佳培养条件并测定该菌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侵染,以期为筛选出对桃蚜具有高毒的微生物杀虫剂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测定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采用喷雾法测定菌株NBL-Z8对桃蚜的致病。结果显示,NBL-Z8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值7、转速180 r/min、接种量6%;菌株的室内致病测定结果表明,当孢子浓度为1×10^(8) CFU/mL时,对桃蚜的致死中时间(LT_(50))为3.118 d,接菌7 d时致死中浓度(LC_(50))为1.367×10^(4) CFU/mL。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玫烟色棒束孢NBL-Z8对桃蚜具有较强的致病,可作为桃蚜生防制剂开发中的潜菌株。
齐素敏陈丹丹李圆圆冉新炎韩广泉陶宁王丽荣
关键词:桃蚜生防潜力
一种高侵染冬虫夏草菌株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侵染冬虫夏草菌株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冬虫夏草菌对蝙蝠蛾幼虫的侵染的冬虫夏草菌株培养及侵染方法,通过本方法培养的菌株生长性状好、产菌丝和分生孢子能强...
李文佳李全平吕延华夏金明陈丽婷韦瑞升
文献传递
香料化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香料化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卫生用品中的应用。申请人通过计算机分子对接试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香料化合物对冠状病毒潜在靶点S蛋白有较强结合能,能够降低或抑制冠状病毒侵染,将它们用于熏香剂上...
谢运昌霍华珍蔡爱华李典鹏
文献传递
植物精油及香料化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卫生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系列植物精油及香料化合物在制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熏香制品中的应用。申请人通过计算机分子对接试验表明,本发明中涉及的植物精油中所含主要化合物与新冠病毒潜在靶标S蛋白均有较强的结合,其中约210种化合物...
谢运昌蔡爱华霍华珍李典鹏
文献传递
一株对热区花果蓟马具有强侵染的球孢白僵菌BB-T02
本发明涉及一株对热区花果蓟马具有强侵染的球孢白僵菌BB‑T02,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T02,保藏号为:CGMCC No.14130。该球孢白僵菌容易培养,产孢...
黄鹏余德亿姚锦爱
文献传递
6种切梢小蠹伴生菌对云南松的侵染分析
2019年
分析云南松对不同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抗性反应,探讨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为控制切梢小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法比较6种伴生菌(Ophiostoma canum,O.ips,O.abietinum,Leptogramphium maifestum,L.conjunctum,L.yunnanense)所引起的寄主韧皮反应区及其萜烯类抗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伴生菌侵染产生的韧皮反应区长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伴生菌诱导产生的α-蒎烯、莰烯、柠檬烯、β-水芹烯4种单萜烯的含量值显著大于对照组,菌种间,O.canum诱导产生莰烯的含量增加值最小。基于寄主韧皮部反应区长度以及韧皮组织萜烯物质的含量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伴生菌的侵染以及寄主的抗性反应。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陈鹏袁瑞玲王艺璇冯丹杜春花王晓渭马建忠
关键词:切梢小蠹单萜烯

相关作者

刘奇志
作品数:153被引量:54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线虫 生物防治 杀螨 杀虫 昆虫病原线虫
陈书龙
作品数:156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昆虫病原线虫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禾谷孢囊线虫 南方根结线虫
李秀花
作品数:126被引量:335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昆虫病原线虫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禾谷孢囊线虫 线虫
赵奎军
作品数:210被引量:1,08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蚜 大豆食心虫 大豆 棉铃虫 杀虫活性
方继朝
作品数:289被引量:713H指数:1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灰飞虱 二化螟 水稻 褐飞虱 水稻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