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30篇“ 中试研究“的相关文章
- 铁基颗粒吸附剂固定床处理含砷地下水的中试研究
- 2024年
- 以农村地区的As污染地下水为处理对象,研发了同步去除水中As(Ⅲ)和As(Ⅴ)的铁基颗粒吸附剂(FMGA),设计并建立了以吸附固定床为核心单元的中试除As装置,对As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3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除As装置出水As浓度始终低于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限值(10μg/L),吸附固定床首次运行的穿透时间达到786 h;使用0.2 mol/L的Na OH溶液对吸附剂进行原位再生后,吸附固定床再次运行的穿透时间仍可达到750 h,其除As性能的恢复率接近91%;除As装置的出水浊度接近于0,Fe、Mn离子浓度均低于GB 5749—2022的限值(Fe浓度为0.3mg/L,Mn浓度为0.1 mg/L),FMGA可高效再生回用且无二次污染。吸附动力学表明,FMGA吸附As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As通过化学吸附被去除;吸附等温线表明,FMGA对As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74.94 mg/g(pH为7.0)。通过表征研究可知,FMGA最大荷载为89.39 N,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
- 吴霄龙黄政宇李昂臻段常慧李荣乐吴鹍
- 关键词:地下水固定床中试试验
- 废旧磷酸铁锂粉料综合回收中试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废旧磷酸铁锂粉料(LFP/C)经高温煅烧-中和沉淀除杂后实现电池级磷酸铁和碳酸锂综合回收的效能,以氟/铝含量较高的废旧LFP/C为对象,构建了年处理规模为500 t的中试平台,从工艺稳定性、产品性能表征、初步经济评估及二次废渣再利用等角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法可实现高于85.63%铝去除和94.70%钛去除,除铝液中铁铝质量比由203增加至1077,为废旧LFP/C综合回收奠定基础。所制备的FePO_(4)及Li_(2)CO_(3)符合电池级标准,再生的LFP/C正极材料在0.1 C条件下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可达95.2%,1 C条件下经过2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7.1%,展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经济评估进一步凸显了该工艺在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的优越性。
- 江洋彭长宏陈伟周豪马忠彬李洪博邱在容张国鹏周康根
- 关键词:前体电化学性能中试规模
- 中低温下基于纯膜条件多段A/O-MBBR系统脱氮能力中试研究
- 2024年
- 针对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法生物硝化限制性瓶颈问题,构建了三段式A/O-MBBR中试系统,对其在中低温条件下的脱氮能力开展研究,结合生物膜在静态实验条件下的硝化能力及形态变化,分析了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16℃、处理水量为(23.6±5.4) m^(3)/d、碳源投加量为50~90 mg/L条件下,系统进水SCOD、NH+4-N和TIN浓度分别为(147±30)、(38.3±2.1)和(39.6±2.3) mg/L,出水分别降至(26±6)、(0.4±0.6)和(6.8±3.6)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2.3%、99.0%和82.8%,其中系统中第2段A/O-MBBR分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硝化能力,其硝化去除负荷可达0.9 g/(m^(2)·d),NH_(4)^(+)-N硝化贡献率可达54%;生物膜厚度是影响其硝化能力的重要因素。
- 姜自健臧海龙兰杰张建华毕学军
- 关键词:中低温MBBR中试系统
- 基于煤粉预气化强稳燃的快速调峰燃烧器5 MW中试研究
- 2024年
- 煤粉预气化强稳燃技术能够兼顾稳定燃烧与NO_(x)排放控制。基于此,开发了服务于电站锅炉灵活调峰的快速调峰燃烧器,并依托5 MW燃烧试验平台进行热态中试试验,对比不同负荷下的运行性能,研究燃烧器的极限稳燃负荷与快速变负荷能力。结果表明:煤粉进入燃烧器所带有的小型预气化室后发生气化反应,转化为高温燃气和炽热碳粒所组成的预热燃料。在低负荷下,预热燃料进入炉膛后将迅速燃烧,形成根部高温区,保证炉膛稳燃。随着负荷升高,预气化室内气化反应更加充分,配合回流烟气形成良好还原性气氛,实现有效降氮。在无辅助手段条件下,满负荷工况NO_(x)排放为159 mg/m^(3)(6%O_(2)),飞灰含碳率为3.4%,折算燃烧效率99.71%。在9%超低负荷下,快速调峰燃烧器仍能维持炉膛稳定燃烧,在1 h以上长时间连续运行过程中,出口氧量保持稳定。在15%~100%负荷分别用时8和9 min完成快速降负荷与升负荷过程,降、升负荷速率分别可达10.63%/min与9.44%/min。变负荷过程中炉内燃烧保持稳定,且温度分布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验证了该燃烧器在快速调峰过程中的出色性能。
- 张瀚霖周旭舒逸翔郑海国林山虎李杰刘舒畅闫伟杰谭厚章王学斌
- 关键词:燃烧器中试试验
- 基于中试研究培养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探索
- 2024年
- 针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浙江大学化工学科依托校地合作共建的浙大衢州“两院”及其中试实验实训基地,探索了一种基于中试研究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模式,为我国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 周玉立项嘉铭钱超潘鹏举
-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程硕士中试研究校地合作
- 氟硅酸中硅胶过滤中试研究
- 2024年
- 湿法磷酸副产的氟硅酸中夹带大量硅胶及少量氟硅酸盐沉淀,用其生产氟硅酸钠时,不仅存在堵塞系统的风险,还会造成污水排放量增加。中试采用板框压滤机对氟硅酸沉降后的硅胶稠浆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清澈透明,硅胶滤渣成型较好,含水率在35%~50%,利于带式输送机运输或袋装堆存,氟硅酸中硅胶过滤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 陈惠云项双龙
- 关键词:湿法磷酸氟硅酸中试研究
- 还原菌Staphylococcus sp.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中试研究
- 2024年
- 为探索微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前景,开展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还原修复中试研究。通过采集废弃电镀厂场地污染土壤,筛选出1株具有六价铬还原作用的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Staphylococcus sp.对六价铬的耐受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最适pH值为7,适宜温度为25~35℃。研究发现,当土壤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98.00 mg/kg、水土比(mL∶g)为2∶1、添加肉膏蛋白胨(Luria-Bertani,LB)培养基的条件下,Staphylococcus sp.能在21 d内将六价铬全部还原。在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中试研究中,污染土壤的用量为200 kg,水土比(mL∶g)为2∶1,且周期性地添加LB培养基。土壤中六价铬初始质量比为65.42 mg/kg,Staphylococcus sp.在6 d内对六价铬的还原率达到92.59%,后续24 d土壤中六价铬质量比在2.97~10.85 mg/kg呈现波动状态。结果表明,污染场地筛选出的土著功能菌Staphylococcus sp.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中试研究确定的相关参数能为后期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宋骏杰许奕敏李伟平谢荣焕刘桂建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还原菌六价铬中试研究
- 高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厨废水中试研究
- 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易分解且油脂含量较高;适合采用高温厌氧消化进行处理。但是,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存在有机酸残留浓度高、系统稳定性差和运行负荷不高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中试规模的高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以实际餐厨垃圾处...
- 赵国理
- 关键词:中试研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高温厌氧消化
- 芬顿流化床预处理医药化工园区废水的中试研究
- 2024年
- 芬顿流化床具有反应效率高、药剂投加量少等特点,某医药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站接纳的污水含有的苯、氯代烃、甾体类等有机物质采用芬顿流化床预处理具有一定效果。中试研究表明,在进水COD为284 mg/L、212 mg/L、137 mg/L时,出水COD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1%、67%、55%。在进水TP为7.17 mg/L、5.54 mg/L、4.83 mg/L时,出水TP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在进水SS为60 mg/L、57mg/L、45 mg/L时,出水SS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8%、75%、73%。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后续该园区的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工艺的进水要求。
- 贾中原
- 关键词:医药化工废水中试研究
-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法磷石膏提质净化中试研究
- 2024年
- 磷石膏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磷、氟、二氧化硅等无机杂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针对磷石膏的品质问题,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工艺进行提质净化中试研究。中试结果表明:浮选后得到的精矿中w(CaSO_(4)·2H_(2)O)≥97%,w(SiO_(2))≤0.8%,精矿产率稳定在65%~80%,可溶性磷和氟的浓度大幅度降低,精矿白度得到提高,提质净化效果良好。
- 徐韦洪张燕毛兰梅
- 关键词:磷石膏浮选法中试研究
相关作者
- 黄廷林

- 作品数:847被引量:4,500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造粒流化床 水源水库 氨氮 扬水曝气 沉积物
- 李圭白

- 作品数:645被引量:3,623H指数:3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膜污染 高锰酸钾 超滤 饮用水 混凝
- 何文杰

- 作品数:307被引量:1,655H指数:21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供水管网 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 中试研究 给水管网
- 李星

- 作品数:501被引量:1,3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超滤 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钾 膜污染 超滤膜
- 董秉直

- 作品数:220被引量:1,562H指数:2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膜污染 混凝 超滤膜 饮用水处理 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