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56篇“ 中国美术馆“的相关文章
纸上天裁——中国美术馆藏剪纸艺术展
2024年
一扇万象——中国美术馆藏扇画艺术展
2024年
中国的扇文化源远流长,在扇面上进行书画创作也有久远历史。今天,喜爱画扇、书扇、持扇、观扇、玩扇、藏扇的群体早已不限于专业的艺术家或藏家群体,而是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基础。一手持扇,书画入眼,不仅让人感受到清风徐来的优游自在,也能借以怀想中国扇文化和扇面书画艺术的历史感与美学积淀。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书画创作历史感扇画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藏如山《交芦秋影图》探究
2024年
一、如山与交芦庵重建据史料记载,位于杭州的交芦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驻屯于西溪一带,因奉祀所需,在龙驹坞建正等院。明万历初,正等院释如觉将院迁往深潭口,初名正等庵。明末做整修时,由董其昌(1555—1636)题写“茭芦”(“交芦”)名,其意有二:一、《楞严经》云“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二、庵在芦苇之中,又称芦庵。另陈继儒(1558—1639)题有“山舒水缓”额。明崇祯元年(1628),释如觉的继承者拓庵成院,钱士升、张瑞图分别题写“复古正等院”额和忏堂“圆应”额。
薛帅杰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张瑞图史料记载人文荟萃
游于艺——中国美术馆藏黄永玉彩墨画作品
2024年
“游于艺”一语出自《论语·述而》中的“志于道”章,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历代注家多将“游于艺”之“艺”解读为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然而,谢明德在《〈论语·述而〉“游于艺”新解》一文中提出了新颖见解,他认为孔子所言“游于艺”更侧重于在广泛的人文领域中遨游,特别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视艺术生活和生活艺术化,根本上是要按照艺术和美的规律去美化生活,美化人自身,追求个人生活与美学规律的高度和谐统一,是生活艺术化的重要途径。
刘汉娥
关键词:以文化人游于艺生活艺术化中国美术馆志于道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承天夜游图》作品赏析
2024年
任伯年(1840—1895),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自幼随其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承天夜游图》是任伯年创作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一幅纸本设色写意人物画作。作品高177.5厘米、宽47.3厘米,图绘宋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夜,苏东坡与张怀民二人同游黄州城南承天寺的场景。
周晓路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任伯年夜游作品赏析
中国美术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艺术殿堂
2024年
北京五四大街1号,熠熠生辉的“中国美术馆”金字牌匾、源自敦煌艺术的阁楼飞脊、金色琉璃瓦屋顶和回廊的建筑格局,无不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气象。“中国美术馆有力见证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守正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国美术馆60周年之际,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中指出。
吴为山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新中国美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敦煌艺术艺术殿堂
雅正灵秀 缜丽清逸——中国美术馆藏吴湖帆《云中山顶》初探
2024年
吴湖帆(1894—1968)是20世纪海派后期的代表画家之一,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画坛享有“盟主”地位,与张大千、溥濡合称为“南吴北张”“南吴北溥”,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合称为“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可谓名噪一时。
杜志东
关键词:吴湖帆中国美术馆清逸
中国美术馆藏齐白石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赏析
2024年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这件中国画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是齐白石先生于1952年创作的。作品高151.5厘米,宽56.5厘米,材质为纸质,创作技法为水墨设色。该件作品齐白石先生以别出心裁的对角式构图形式描绘了一幅牧童倚牛放风筝的场景。作者以浓淡相间的墨色描绘了一头行进中的黄牛。黄牛体块动态分明,左侧两蹄稳稳着地,右前蹄轻抬,右后蹄轻触地面,颇具动势。牛背上倚躺一牧童,牧童头顶梳冲天髻.
周晓路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中国画作品红衣构图形式创作技法
山水具神形 经学立新言——中国美术馆藏俞剑华作品赏析
2024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俞剑华学习到科学客观的思辨方法,接触到西方绘画理念中的科学性和致用性,使他可以合理看待具象之于抽象、工笔之于写意、格法之于意境等。
郑宇薇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山水画论绘画理念绘画写生学术体系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长 吴为山:丹心铸魂 问道世界
2024年
2002年,我首次提出了“写意雕塑论”,既是对传统雕塑文脉的接续,也是中国雕塑将自身置于世界雕塑现代性体系中所形成的新话语,传播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观。中国美术家要站在我们的审美立场来塑造我们的形象,把富有正气的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推向世界。
郭奔胜唐敏刘苗苗吴为山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写意雕塑传统雕塑审美立场

相关作者

范迪安
作品数:523被引量:2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
研究主题:卷首语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 美术馆 艺术家
邵大箴
作品数:409被引量:22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画 艺术家 山水画 艺术创作 油画
吴为山
作品数:311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馆
研究主题:中国美术馆 雕塑 作品展 艺术展 雕塑作品
廉锋
作品数:221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创意世界》编辑部
研究主题:创意 设计师 艺术家 艺术 艺术中心
殷双喜
作品数:163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 雕塑家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