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9 篇“ 东中国海 “的相关文章
夏季东 中国海 大气二甲基硫浓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4年 海洋源排放的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是全球大气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本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法构建了夏季东 中国海 12 km×12 km分辨率海表DMS浓度清单,基于该清单和WRF-CMAQ模型模拟了2016年夏季东 中国海 DMS的海洋释放和DMS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探究了夏季东 中国海 大气DMS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表DMS浓度随离岸距离增大而降低,平均浓度为7.66 nmol/L;与全球海表DMS浓度数据库在东 中国海 的结果相比,本研究计算的海表DMS浓度是其2~3倍,与观测浓度更为接近,也更好地再现了海表DMS空间分布特征。DMS海-气通量受海表DMS浓度及风速等因素影响,研究海域海洋释放DMS通量为3.0~47.2μmol/(m^(2)·d)。东 中国海 夏季大气DMS浓度为1.54~16.73 nmol/m^(3),渤海(7.22 nmol/m^(3))>东 海(5.92 nmol/m^(3))>黄海(5.38 nmol/m^(3))。大气DMS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在08:00和18:00左右浓度较高,午间和夜晚浓度较低,这主要与DMS的被大气中自由基的氧化等过程有关;大气DMS的氧化转化使夏季东 中国海 SO2、SO42-和MSA月均浓度分别升高了0.02~0.92、0.01~1.08、0.01~0.06μg/m^(3)。 李恒 张洁 贺慧泽 王娇 张宜升 刘晓环关键词:二甲基硫 CMAQ 东中国海 台风事件对东 中国海 悬沙浓度时空演变的影响分析 2024年 东 海大陆架常受台风侵扰,强风浪在破坏水体结构的同时引起大量泥沙再悬浮。台风是影响东 海表层悬沙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将台风类型分为登陆和非登陆两大类共八种。基于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遥感数据统计分析了2017~2020年9个不同类型台风事件对表层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活动型和远海活动型台风使SSC显著增高了150%~200%;随着风速减小,SSC逐渐下降,但需要3~4 d才能恢复至台风之前的SSC。风速变化与SSC变化率的相关性高达0.86。近海及远海活动型台风影响研究区域的风向为偏北风,该类型台风使秋季SSC等值线向外海延伸,出现舌状分布特点;而登陆型台风影响研究区域的风向前期为偏北风,后期为偏南风,该类型台风使SSC等值线呈基本平行向外海移动较短距离,但不出现向外海延伸的舌状分布。近海及远海活动型台风事件使SSC分布迅速向气候态平均天气下的冬季输运类型转变,其中近海活动型台风对SSC分布的影响比远海活动型更显著。登陆型台风对研究区域SSC跨陆架方向分布的影响比远海活动型台风更小。 赵仁灵 周春艳 许春阳 刘伟关键词:GOCI 风速 东 中国海 波浪特征及波浪能预估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日益加重,然而化石能源的利用往往伴随着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从而使得全球变暖的现象愈加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相较于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缺点,再生新能源拥有... 杜文彦关键词:东中国海 基于透明度的东 中国海 水质状况遥感评价 2023年 水体水质状况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东 中国海 海域,从水体透明度(Z_(sd))视角,基于长时序MODIS光学卫星遥感资料,构建了一种评价水体状况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透明度及其变化趋势将水质状况进行分类,将水体分为高值且上升趋势(high and increasing,HI)、高值且无趋势(high and no change trend,HN)、高值且下降趋势(high and decreasing,HD)、低值且上升趋势(low and increasing,LI)、低值且无趋势(low and no change trend,LN)、低值且下降趋势(low and decreasing,LD)6种类型,以此对东 中国海 的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东 中国海 近岸水体大部分区域呈现LN类型,但江苏近岸(连云港附近)水体呈现LD类型;外海海域大部分水体呈现HN类型,但南黄海南部和东 海陆架区的部分区域水体呈现HD类型。外海和近岸海域的水体状况分别主要由悬浮颗粒物中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泥沙主导,但在浙江—福建近岸,其水体状况可能由两者共同主导。 叶晗 王胜强 孙德勇 李俊生 朱元励 张海龙 张悦关键词:影响因素 东中国海 东 中国海 大型漂浮藻类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受到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东 中国海 海域频繁发生由于大型漂浮藻类暴发所形成的海洋生态灾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浒苔暴发所形成的绿潮灾害和马尾藻暴发形成的金潮灾害,不仅影响沿岸城市的经济活动和海洋生态环境甚至还会对... 郑龙啸关键词:浒苔 马尾藻 东中国海 影响因素 东 中国海 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综述被引量:4 2023年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环境、海洋生物、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潜在危害,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剖析东 中国海 表层海水微塑料的丰度分布以及粒径、颜色、形状、种类组成特征,总结东 中国海 微塑料污染概况,进而分析微塑料可能的来源。研究表明,东 中国海 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整体变化幅度小,沿岸局部及河口附近海域丰度高。其中,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较为均匀,渤海海峡以及靠近陆地处略高;黄海局部(青岛近岸、桑沟湾海域)丰度较高,其余海域丰度与渤海相近,南部略高于北部;东 海沿岸河口附近丰度明显升高,从沿岸向海呈降低趋势。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粒径组成以小于1 mm为主;黄海以小于0.5 mm为主;东 海以0.5~1 mm和1~5 mm为主。东 中国海 各地表层海水微塑料的颜色组成差异大,形状组成以纤维状为主,种类组成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 陈永平 姜璐 许春阳 李昊 刘静关键词:丰度 东 中国海 潮汐能分布数值模拟研究2022年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绿色无污染且蕴藏量巨大的可再生新能源,潮汐能资源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我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潮汐能资源的调查较多为对离散点资源的分析统计,缺少对潮汐能资源进行连续全海域的计算研究,为了了解全海域资源的分布,本研究建立了东 中国海 潮波运动数值模型,数模结果与各沿岸测站以及前人基于实测数据给出的同潮图均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近年发布的国家标准评估了东 中国海 潮汐能资源技术可开发等级、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等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月球轨道变化的影响,各验潮站年平均潮差变化周期(约19年)和相位均相等而变幅则各不相同;东 中国海 大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较小,为潮汐能资源贫乏区,但朝鲜半岛西岸、杭州湾和台湾海峡等小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达4.5 m以上,为潮汐能资源丰富区或较丰富区,其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可达2×10^(3)kW/km^(2)和2×10^(8)kWh(/a·km^(2))以上;浙江福建和苏北沿海较大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达3.0~4.0 m左右,主要为潮汐能资源可利用区,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在1.3×10^(3)kW/km^(2)和1.3×10^(8)kWh(/a·km^(2))左右;与平均潮差相比潮汐能年蕴藏量和理论平均功率在不同海域间空间分布更不均匀。 顾振华 顾晨 姚鹏程关键词:数值模拟 东中国海 潮汐能 东 中国海 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的构建及适用性研究2022年 本文基于中国 近海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和“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构建了由区域到近海的降尺度预报框架,建立了东 中国海 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预报系统采用后报-预报循环计算方式运行,可以合理避免误差累积。结合多源观测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资料,评估了系统的模拟技巧,并进一步讨论了东 中国海 动力环境对海洋和大气强迫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中尺度涡的模拟差异会影响黑潮流量变化,并进一步影响东 中国海 水动力环境的模拟和预报,台湾以东 的反气旋式涡旋会增强黑潮东 侧的水位,增大黑潮流量,黑潮次表层水跨陆坡向岸入侵的范围和存留时间都会减小。“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模拟的台风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相比偏弱,对应的海洋响应也偏弱,简单增大风场强度而不改变海气界面其它状态变量会高估海洋对台风的响应,是需要关注的模拟误差。 庹文豪 荣增瑞 荣增瑞关键词:东中国海 台风 东 中国海 环流系统、中尺度涡及亚中尺度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东 中国海 (East China Sea,ECS)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间纬度部分,紧邻中国 大陆,纬度范围大致为24°N至41°N,经度范围大致为120°E至129°E。ECS动力系统主要由季风、潮汐、西边界流、冲淡水以及... 蒋星亮关键词:中尺度涡 大尺度环流 数值模拟 东中国海 基于近30a多源卫星高度计数据的东 中国海 潮汐信息提取 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HY-2B卫星已成功运行3 a多,本文首次将HY-2B测高数据用于计算潮汐。将HY-2B与相同时间段的Jason-3在东 中国海 分别进行潮汐信息提取,验证了其结果的一致性。建立了基于10颗国内外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Jason-1、Jason-2、Jason-3、ENVISAT、ERS-1、ERS-2、Sentinel-3A、Sentinel-3B、HY-2B)数据的时间序列,得到东 中国海 近30 a时间序列的较高空间分辨率网格化海面高度。利用该数据提取了东 中国海 12个分潮(O1、K1、Q1、P1、M2、S2、N2、K2、SA、SSa、Mm、Mf)的潮汐调和常数,并将4个主要分潮M2、S2、K1、O1的调和常数与验潮站进行对比,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74 cm、3.98 cm、2.37 cm、1.81 cm,总体均方根误差为8.32 cm;同时,采用除HY-2B之外的剩余9颗国外卫星高度计数据和TPXO9潮汐模型结果分别与验潮站对比,结果显示,加入HY-2B后的10颗卫星高度计反演潮汐结果准确度最高,与不使用HY-2B卫星数据相比,全日潮有较大改善,K1和O1向量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9.93%和17.35%,4个主要分潮总体均方根误差降低3.5%。此外,通过与FVCOM模式结果对比分析,4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与模式结果的总体均方根误差为8.86 cm。另一方面,空间分辨率也有所提高,达到了0.1°×0.1°。最后,给出了4个主要分潮同潮图。在潮差较大的朝鲜半岛西侧,加入HY-2B后的同潮图可显示出2.1 m的M2等振幅线与0.75 m的S2等振幅线,与该海域实际观测结果一致,说明HY-2B在近海潮汐信息提取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李谦慧 何宜军 李秀仲关键词:东中国海 潮汐调和分析 均方根误差
相关作者
周旭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微波烧结 东中国海 数值模拟 自适应 氧化锆 宋军 作品数:42 被引量:232 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研究主题:水交换 东中国海 混合模型 谱聚类 海洋动力学 鲍献文 作品数:129 被引量:1,310 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FVCOM 夏季 盐度 潮汐 郭俊如 作品数:12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 研究主题:东中国海 水交换 叶绿素 遥感 卫星遥感 孙文心 作品数:41 被引量:317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风暴潮 悬浮物 环流 东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