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5篇“ 下肢乏力“的相关文章
以双下肢乏力、麻木为首发表现的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多系统疾病,其发病的病因及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主要特征为多发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P)、器官肿大(organmegaly,O)、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蛋白血症(M-protein,M)、皮肤病变(skin changes,S)。由于本病的罕见性、多系统受累及临床高度异质性,早期极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缩短病程,延长生命。现介绍1例以双下肢乏力、麻木为首发症状的POEMS综合征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安娜王强高园
关键词:POEMS综合征双下肢无力硼替佐米
高压氧治疗主动脉夹层所致双下肢乏力1例
2024年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1],可引起脊髓神经缺血,导致下肢麻木、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剧烈的下肢疼痛和坏死,出现下肢截瘫症状[2]。笔者对主动脉夹层术后下肢乏力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主动脉夹层术后下肢乏力24 d”于2023年3月2日入院。2023年2月1日因“伸懒腰后出现左侧腰痛伴左下肢乏力”至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左下肢肌力Ⅳ级,未扪及左侧足背动脉搏动,行下肢动静脉彩超提示“左侧股浅、股深、腘、胫前动脉管腔闭塞”,随即转入本院南院区治疗,行胸腹CT血管造影考虑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至右髂外动脉夹层形成,Stanford A型。
万百艳吴壮填黄春阳谭杰文朱颉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乏力
肝病患者下肢乏力、举步维艰——警惕肝性脊髓病
2024年
肝性脊髓病(HM)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鞘病理改变为主。该病发病率在2%~4%,男性患病率较高,患病男女比例约7.6:1。该病多发生在肝硬化终末期阶段,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同时也包括酒精性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等。肝性脊髓病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发展相对缓慢,但因患者病程晚期伴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常常导致患者只关注肝病常见疾病,如肝硬化、肝性脑病等而忽略肝性脊髓病,极易造成漏诊。
廉晓静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酒精性肝硬化神经系统并发症痉挛性截瘫
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总结以双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合并低叶酸血症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自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分为3组:双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组,共23例;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组,共129例;叶酸缺乏的健康体检者,为来我院行健康体检、无意中发现叶酸水平降低者,共42例,比较3组患者特征。结果 双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在19~88岁之间,平均(63.82±20.24)岁,男女比为2.3∶1。起病时间(13.34±17.88)d。与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组以及与叶酸缺乏的健康体检者相比,双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组患者脑叶缺血灶数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和0.008;与叶酸缺乏的健康体检者相比,双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组患者放射冠和侧脑室缺血灶数量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叶酸缺乏合并脑血管病组以及与叶酸缺乏的健康体检者相比,双下肢乏力伴叶酸缺乏组患者整体脑组织缺血灶总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和0.05。结论 临床上遇到双下肢乏力患者,尤其是发病年龄在63岁左右,男性,起病时间在13 d左右,颅内整体缺血灶、尤其脑叶缺血灶较少的患者,需要警惕低叶酸血症所致双下肢乏力的可能。
余爱勇薛冬梅杨柳赵迎春周克贵
关键词:叶酸脑缺血乏力
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低钙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肌营养不良症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临床罕见病,而合并扩张性心肌病者更是罕见报道。但目前肌营养不良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维生素D缺乏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发挥着潜在作用。本研究报道1例以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就诊的成年男性患者,除家族中有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同时合并扩张性心肌病,伴低血钙、低血磷、低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升高等实验室异常。住院期间给予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患者下肢乏力症状有所缓解。通过分析病例特点及相关文献复习,了解并探讨肌营养不良症、扩张性心肌病、维生素D缺乏及低钙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醒临床医师重视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增强警惕性。
赵乃蕊王光亚许金秀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低钙血症扩张性心肌病
中青年女性,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先天性肌强直合并Hoffmann综合征
2020年
1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下肢僵硬20余年,双下肢乏力伴疼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4岁左右出现久站后需原地活动数秒才能行走,略感双下肢乏力,20岁出现双手紧握后不易松开,寒冷时明显。入院前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肌肉酸痛、僵硬明显,独立上楼困难,平路行走尚可,家族史:患者父母系近亲婚配,为表兄妹关系(图1),家族内无类似患者。查体:神志清晰,语言流畅。高级皮层功能正常。面部及四肢浮肿,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屈颈肌力4级,双三角肌肌力4+,双手伸指3+,余肢体肌力5级,足跟行走不能。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肩胛带肌、肱二头肌、小腿后群肌肉肥大,未叩出肌球,其余肌肉容积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苏牟潇笪宇威杨卜凡陈立芳
关键词:先天性肌强直脑膜刺激征中青年女性双下肢乏力
以进行性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失禁、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以进行性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失禁、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进行性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失禁、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等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性,67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动作迟缓、行走不稳、少动-强直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反应迟钝、小便失禁。头颅MRI平扫示两侧脑白质含水量多,脑内少许缺血灶;增强扫描可见脑内强化血管影增多。脑血管DSA示双侧横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右侧明显,以双侧颈外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也有少量供血。经血管介入行DAVF栓塞术后,患者病情显著改善。结论以进行性下肢乏力伴大小便失禁、认知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DAVF易漏诊,DAVF具有可治性,及时行DSA检查可确诊,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史兆春沈飞飞袁永胜顾萍张克忠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硬脑膜动静脉瘘
第64例:临床表现结节红斑、下肢乏力、活动后憋气
2019年
患者女性,15岁,因“四肢结节红斑1年,活动后喘憋1个月”于201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中旬出现双下肢红斑,隆起皮面,有压痛,伴持续低热,最高体温37.5℃,伴盗汗,无咳嗽、咳痰,同时出现活动时双下肢疼痛、乏力。外院予中药等治疗后,红斑逐渐消退,体温恢复正常,双下肢疼痛好转,但仍间断感活动时下肢乏力,未继续诊治。2015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左前臂红斑,性质同前,同时出现活动耐量下降,爬2层楼梯喘憋,偶夜间憋醒,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尿量减少,食欲下降、间断进食后恶心、呕吐,双下肢、腰骶部、眼睑可凹性水肿。
朱园园韩业晨方理刚
关键词:TAKAYASU动脉炎心肌炎
伴双下肢乏力肯尼迪病2例及其肌电图报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肯尼迪病(KD)又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是一种少见的X性连锁遗传病。1968年由美国医生Kennedy等[1]报道。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同时伴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内分泌代谢异常[2]。现对本院肌电图室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肌电图检查报告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罗春娥
关键词:双下肢乏力肌电图病例报告
患者,女,27岁,因“右眼睑下垂、视物双影伴双下肢乏力7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3月
1.患者,女,27岁。2.因"右眼睑下垂、视物双影伴双下肢乏力7年余,加重伴呼吸困难3月"于2015年7月31日入我院。2008年初于武汉同济医院就诊,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予服吡啶斯的明片(60毫克tid),强的松片(3...
骆志坚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刘超
作品数:1,629被引量:9,639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甲状腺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
祁玮
作品数:8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无痛性 急诊抢救室 评分方法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 双下肢瘫痪
刘蕾
作品数:5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双下肢无力 双下肢乏力 症状缓解 2型糖尿病合并 2型糖尿病
奚剑英
作品数:45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肌病 重症肌无力 肌营养不良 晚发型
顾旭东
作品数:23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无痛性 无痛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急诊 夹层 急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