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篇“ 下垫面变化“的相关文章
- 基于下垫面变化的月径流模型在滦河中游武烈河、柳河典型子流域的应用
- 2024年
-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推进,研究基于下垫面变化的月径流模型尤为重要。在对当前主流月径流模型进行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应用过程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改进和整合,并结合研究区水文特性,建立了一个能够综合考虑下垫面变化的月径流水文模型。实例应用表明,模型具有定量识别下垫面变化过程的能力,采用10年分段方法进行下垫面变化过程的识别是可行的,有利于消除水文过程的随机性及模型误差带来的波动性;模型在水资源评价方面可以较方便地进行还原或还现处理,定量分析出下垫面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流域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径流变化规律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径流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袁杰
- 关键词:水文模型下垫面变化径流模拟滦河流域
- 皇甫川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水沙过程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深入认识不同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水产沙的影响,以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流域皇甫川流域为例,在分析了1990—2016年水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皇甫川流域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分析皇甫川流域下垫面变化特征,探讨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水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径流量和输沙量在2000年后呈明显减少趋势,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趋势。构建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流域内产水产沙过程,4种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上林地、草地和耕地都比裸土的蓄水减沙能力强,林地的蓄水减沙能力最优,其次是草地,耕地相对较差。
- 陈玮瑶孙扬辛朋磊
- 关键词:下垫面变化VIC模型皇甫川流域
- 城市化过程中的下垫面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 2024年
- 深入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下垫面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分析了下垫面变化如何影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循环,包括地下水流、径流和蒸发过程的改变,探索了由下垫面变化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城市洪涝、热岛效应和水资源短缺。为解决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建议,强调了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友好城市设计和有效的雨水管理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生态健康中的关键作用。
- 郑小乐
- 关键词:城市化下垫面水文循环
- 近40年赣江上游桃江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改变,影响了洪水的形成环境,对洪水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流域的防洪管理,因此开展下垫面变化下的洪水过程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桃江流域,位于赣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属于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
- 肖勇
- 关键词:下垫面变化洪水模拟
- 黄河源区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2024年
- 量化评估下垫面变化对水平衡要素的影响,对揭示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归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建立了考虑土地覆被变化(LUCC)和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的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模拟了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考虑下垫面动态变化的VIC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源区水文过程,相对误差降低8.8%~12.9%。2001—2018年LAI和LUCC综合作用导致植物蒸腾量年均增加约15%,玛曲和唐乃亥断面径流分别减少约9.19%和7.17%。LAI对径流影响较LUCC大,LAI对玛曲和唐乃亥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贡献分别为-4.80%和4.48%,而LUCC的贡献为0.16%和-3.15%。研究解释了下垫面变化是源区降水增加条件下径流变化不显著的原因,对认识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的水文响应规律有借鉴意义。
- 韩璐魏加华侯铭垒侯胜玲
- 关键词:土地覆被叶面积指数黄河源区径流模拟
- 下垫面变化及雨型对珠海机场片区内涝影响研究
- 2024年
- 在极端气候和城市化影响下,城市暴雨内涝问题日益严重。为有效解决弱水力梯度珠海机场片区的内涝问题,提高机场运行安全,研究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机场片区下垫面变化及不同雨型暴雨下的管网排水能力、地表淹没情况及内涝风险等级进行分析,以期评估现有改造工程的内涝防治效果,并探究机场在不同重现期不同雨型暴雨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从而为未来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模型模拟水深与实测积水深度的偏差约为10%,验证了该模型在分析区域内涝特征上的可靠性。机场工程改造后,研究区域的内涝风险显著降低,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面积大幅减少,应对不同雨型的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百年一遇的降雨事件中,工程改造显著优化了管网性能,未满管段的比例增至58.08%,超负荷管段的比例从49%降至16.33%,从而使研究区内涝面积缩小88%、积水深度超50 cm的区域面积缩小85%。此外,当雨峰与潮位峰值同时出现时,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尤其是5至50年一遇降雨事件,内涝风险随雨峰位置后移增大。机场工程改造提高了对中心型和延后型雨型的适应性,减少了有压管段的占比,显示出改造工程在提升机场抵御极端降雨事件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尽管如此,研究区内仍存在局部低洼地带和内涝风险,需持续关注并推进内涝点的整治工作。
- 许浩霆鲁华英占雪晴李佳佩高超张童浩
- 关键词:雨型
-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径流对气候及下垫面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循环变化与水资源再分配正在改变区域生态环境。在长时间序列尺度上,仍缺乏对西北内陆河径流变化机制与特征时空格局的统一认识。本研究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为试验区,基于量水堰实测长序列径流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滑动t、Pettitt和累积距平等检验方法,分析排露沟流域1994—2020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以气象站监测和人工潜在蒸发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Budyko假设水热耦合平衡模型对排露沟流域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归因分析;以固定样地2003—2021年每木检尺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排露沟流域15个乔木固定样地的1017棵青海云杉的碳密度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1994—2020年排露沟流域径流量波动变化,丰枯交替,但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06年径流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9.53×10^(4) m^(3),增加率为34.88%。(2)在2007—2020年的突变期,排露沟流域径流对降水、潜在蒸发和流域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3.15、-0.70和-0.68,且各因子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87.92%、19.97%和-7.89%,表明径流量对降水量变化最为敏感,气候因子中潜在蒸发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流域下垫面的变化。(3)2003—2021年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平均碳密度为63.09 Mg C·hm^(-2),平均每年增长速率为1.94%。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条件下,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是引起流域下垫面参数波动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部门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分配及调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权衡林水效益方面提供参考。
- 牛赟赵维俊许尔文董继业金铭任小凤
- 关键词: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碳密度
- 下垫面变化与南水北调通水条件下引滦水量分配调整研究
- 近年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增加及地下水压采等因素影响,唐山市供水形势日益严峻,另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天津市水资源供需形势有所缓解,河北省多次就引滦"回头"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对潘家口、大黑汀等5座水库进...
- 任涵璐宋秋波白亮亮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下垫面
- 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黄土高原蒸散发变化的影响评估被引量:7
- 2022年
- 为了揭示近20年黄土高原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时空变化规律,明晰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作用。基于黄土高原295个气象站数据、PML_V2 ET产品及MOD13A1 EVI产品,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2000—2018年黄土高原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了降雨、温度、日照时间、饱和水汽压差、植被和非植被下垫面等影响要素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土高原蒸散发年际变化率为4.47 mm/a,62.8%的区域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山西、青海、陕西省北部地区;不同土地覆盖ET为森林>农田>草地>灌木。(2)植被显著增加是黄土高原ET变化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最大(32.1%);不同气象要素对黄土高原ET相对贡献率大小为降雨(14.6%)>饱和水汽压差(13.2%)>温度(12.4%)>日照时数(10.0%);非植被下垫面变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对ET变化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3)气象要素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对林草覆被ET影响作用>农田覆被ET,而非植被下垫面要素对农田覆被ET的影响作用较大。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水资源消耗恢复和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提供科学支撑。
- 王凯利王志慧肖培青王铁生
- 关键词:蒸散发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黄土高原
-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典型高原寒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变化是反映该区域气候和下垫面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全球升温背景下,由于观测资料稀缺,导致缺乏针对整个流域的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影响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1986—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奴下水文站月尺度、动态土地利用数据等,利用改进的水文模型并结合不同的模拟策略厘清了流域1991—2010年不同时段间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1—2010年期间,不同时段间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差异较大,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下垫面变化,且使径流量增加。从空间上看,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流的贡献率在上游和中游都较大,在下游东北部的贡献率较小,而在该区域下垫面变化的贡献率较大。雪冰融水径流呈增加的趋势,对年径流的平均贡献率在21.1%~48.6%范围内,多年平均贡献率为33.6%;雪冰融水径流一般从4月开始增大,8月达到最大,10月达到消融末期。本研究的开展和发现既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水文、水资源基础性研究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同时也可为该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理论和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金平任艳群张万昌陶辉易路
- 关键词:气候变化下垫面变化径流雅鲁藏布江流域
相关作者
- 冯平

- 作品数:226被引量:2,00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洪水 水库 滦河流域 干旱 汛限水位
- 李致家

- 作品数:337被引量:1,624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新安江模型 流域 洪水预报 水文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 姚成

- 作品数:138被引量:600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新安江模型 流域 分布式水文模型 洪水预报 水文
- 张建中

- 作品数:42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研究主题:黄河 海河流域 黄河健康生命 下垫面变化 洪水演进
- 姚玉梅

- 作品数:5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下垫面变化 洪水 海河流域 新安江模型 水文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