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8篇“ 上胸椎“的相关文章
胸椎结核术后迟发性钛笼脱落并食管瘘1例报道
2024年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最好发的部位,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1]。前路手术以术野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曾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经典术式在临床广泛应用[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1例胸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10年钉板松动、钛笼脱落并发食管瘘患者,现报道如下。
张思平佟敏刘岩路刘岩路董振宇徐杰董振宇李世达黄异飞
关键词:胸椎结核骨关节结核食管瘘病灶清除前路手术
腋下经胸入路与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
2024年
目的对比腋下经胸入路与后入路病椎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5例胸椎结核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腋下经胸组和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血清炎症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并发症情况。结果腋下经胸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腋下经胸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后路组(均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后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血沉、CRP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术后3个月时血沉及CRP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1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术前水平,但随着治疗的延续,术后3个月时CD4^(+)/CD8^(+)比值明显升。结论腋下经胸入路和后路均可用于胸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但腋下经胸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罗琦山罗为民史强李远红何友智许宇霞
关键词:胸椎植骨融合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胸椎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肿瘤晚期胸椎(T1~T4)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接受PVP治疗的肿瘤晚期胸椎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6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43~88岁(64.2±13.5岁)。T1椎体4个,T2椎体7个,T3椎体23个,T4椎体28个。术前均处于肿瘤晚期(Tokuhashi修正评分≤8分或Tomita评分≥7分),均合并严重背部疼痛,无脊髓压迫。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3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和卡氏日常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综合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VP。手术时间25~85min(45.1±13.3min),术中出血量5~30mL(12.8±6.6mL),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1.5~5mL(2.8±0.7mL)。17例患者的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33.87%(21/6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VAS评分7.9±1.1分,术后3d 3.8±1.5分、术后3个月2.9±0.8分、术后6个月3.0±1.3分;术前镇痛药使用评分3.3±0.8分,术后3d 1.7±0.8分、术后3个月2.8±0.9分、术后6个月1.4±0.9分,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镇痛药使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KPS评分52.7±10.1分,术后3d 62.6±8.2分,术后3个月64.9±8.9分,术后6个月59.1±17.0分,术后3d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35)。结论: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肿瘤晚期胸椎转移瘤患者,PV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背部疼痛症状,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包利侍管陈浩贾璞冯飞陈萌李锦军唐海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上胸椎椎体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下中、胸椎椎体成形术单侧最优通道规划及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中、胸椎(T_(3)~T_(8))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单侧最优通道穿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VP治疗的中、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其中机器人辅助导航下PVP组22例(A组),徒手穿刺PVP组24例(B组)。比较两组骨水泥分布、手术时间、C臂投照次数、手术前后VSA评分、病人辐射暴露剂量、穿刺次数、住院天数、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小于B组,平均投照X线及穿刺次数比B组少,骨水泥分布比B组面积多;两组术后1 d、1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1 d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住院天数及骨水泥渗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PVP治疗中、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透视、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少。
周昌俊邹伟肖杰龙浩冯明星曾仲韦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机器人辅助
胸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术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疗效。[方法]8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述手术治疗。后正中切口显露至双侧肋横突关节及肋骨,切除椎体破坏较严重一侧横突、肋骨及肋横突关节,充分显露病椎、引流椎旁脓肿,刮匙彻底清除死骨及肉芽组织。置入椎弓钉,椎管减压后矫正后凸畸形,取自体髂骨、肋骨或填充自体骨的钛笼重建椎体间骨缺损。[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62.5±43.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25.0±333.8)ml,术后引流量平均(285.0±118.1)ml。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8±0.9),(0.6±0.7),P<0.001]、ODI评分[(43.3±14.7)%,(7.6±5.6)%,P<0.001],ESR[(39.1±13.5)mm/h,(9.8±5.4)mm/h,P<0.001]、CRP[(25.0±14.3)mg/L,(4.7±2.6)mg/L,P<0.001]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后凸矫形率达(71.5±7.3)%。[结论]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疗效可靠。
张涛刘华李松凯
关键词:上胸椎脊柱结核后路病灶清除术
颈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单开门椎管成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联合胸椎串联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9年2月对21例颈椎联合胸段OPLL患者一期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的锥体束征、JOA、VAS、N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C_(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前凸角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加(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再关门及门轴断裂等情况。[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胸椎串联后纵韧带骨化症可达到充分的脊髓减压,获得满意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满意。
陈德纯杨超施建东李战友卢一生陈德玉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颈椎上胸椎
后入路开放手术治疗胸椎单椎节脊柱转移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胸椎单椎节脊柱转移瘤患者行一期后入路开放手术后疼痛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探讨其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胸椎单椎节脊柱转移瘤患者41例,术前改良Tokuhashi评分12~15分者25例行后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9~11分者16例行后入路姑息手术(病椎部分切除内固定术或联合椎体成形术)。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评估脊髓神经功能,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评估生存质量。随访2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41例一期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检查提示脊柱稳定。行全脊椎切除重建术者围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胸腔积液13例,行姑息手术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至2023年1月,随访8~24(16.49±4.99)个月,行姑息手术者死亡2例,行全脊椎切除重建术者无死亡病例。(2)全脊椎切除重建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08±1.19)、(3.80±1.12)、(2.12±0.89)、(1.80±1.00)分]均低于术前[(7.32±0.90)分](P<0.05);姑息手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31±1.14)、(4.01±0.86)、(2.19±0.99)、(1.56±1.32)分]均低于术前[(7.44±0.77)分](P<0.05);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依次降低(P<0.05)。(3)行全脊椎切除重建术和姑息手术者KPS≥80分、ASIA分级D~E级比率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单椎节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改良Tokuhashi评分行一期后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或姑息手术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
张瑜哲钟楚楠刘继军罗建平杨彬王林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上胸椎
胸椎感染性疾病前方手术入路选择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胸骨柄劈开入路和侧前方肩胛下入路治疗胸椎体(Tl-T4)感染性病变。对比两种手术入路,观察不同手术入路对不同椎体的显露范围、手术操作难度的不同,从而提出对胸椎感染性病变不同椎体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
马红波
关键词:上胸椎前方入路手术治疗
搭肩环抱提拉法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0例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评价搭肩环抱提拉法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门诊8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搭肩环抱提拉法联合中药封包进行治疗,两组均是首诊时进行一次治疗,1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结果:对照组第一次复位后的VAS评分为3.15±1.31,第二次复位后的VAS评分为1.65±1.43;观察组第一次复位后的VAS评分为2.21±1.01,第二次复位后的VAS评分为0.94±1.15,两组第二次复位后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0%,观察组总有效率97.5%。结论:搭肩环抱提拉法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在二次复位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法复位,临床值得推广。
吴卫源蒲祖宝何互媚
关键词:中药封包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胸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PVP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伤椎高度、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治疗胸椎OVCF患者相较于传统PVP效果相近,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且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但改良PV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绍锋周兴茂吴俊哲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关作者

肖增明
作品数:282被引量:874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手术治疗 上胸椎 骨肉瘤
詹新立
作品数:128被引量:5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手术治疗 上胸椎 胸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宋跃明
作品数:977被引量:3,007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 手术治疗 经皮内镜 前路 汶川地震
刘立岷
作品数:522被引量:1,237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前路 脊柱侧凸 脊柱 脊柱结核
李涛
作品数:480被引量:41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前路 精神分裂症 手术治疗 脊柱 胸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