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7篇“ 《汉书·艺文志》“的相关文章
- 《汉书·艺文志》“《宗庙歌诗》五篇”考
- 2024年
- 《汉书·艺文志》所载“《宗庙歌诗》五篇”,或以为即郊祀歌《帝临》五章,或以为即叔孙通所制宗庙乐《嘉至》五篇。据班固《两都赋序》和《史记·乐书》,“《宗庙歌诗》五篇”指的是《天马》《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其歌辞今存于郊祀歌《天马》《朝陇首》《象载瑜》《齐房》《景星》之中。此五歌“荐于郊庙”,既协于宗庙,又施于郊祀,属于堂上登歌。
- 李骜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名称考辨
- 2024年
-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存在“数术略”与“术数略”两种表述方式,根据唐末以前《七略》的文献征引情况可知并非错文倒乙。比较“术”与“数”含义的细微差别,两词的不同引申路径导致“术数”与“数术”具有不同的内涵,“数术”更为强调不可违抗之天命,改“术数略”为“数术略”是班固出于其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意而为,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变化。
- 陶钰洁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天人合一
- 《汉书·艺文志》“省《太史公》四篇”考论
- 2024年
- 《汉书·艺文志》以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为本,同时又对部次增损调整。班固“省《太史公》四篇”,并将其与“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一起从《六艺略》中删除,表明司马迁《史记》中有四篇因与《六艺略》之外的他书重复而为班固删省。综观《汉书·艺文志》的著录情况及著录体例,四篇为《礼书》《乐书》《孝武本纪》和《律书》。班固所见的《史记》传本为124篇,经其校定删省后存留120篇,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太史公》百三十篇”,并注明“十篇有录无书”,目的在于记录《史记》在司马迁去世后亡失十篇的事实。四篇中与他略篇籍不重复的文字,为魏晋间人补缀增入,至迟在晋宋之时,亡失的十篇已被全部补入《史记》之中。
- 雷炳锋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黄帝内经》与《汉书·艺文志》医学知识溯源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传统医学知识的发生、演变均扎根于文化与文明土壤,故在中医经典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及溯源研究中,结合中华文化与文明探源,在二者互动中有助于厘清经典知识体系的历史方位,站位于这种宏阔的视角有利于增强研究者“纵观全局”的学术自信。文章从《黄帝内经》运气卷及其知识“子系统”的考证切入,厘清了运气“子系统”的知识层次与结构,进而以运气系统管窥整部《黄帝内经》的“重针”学术气质,以《黄帝内经》为例重新探讨了《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之义界,并结合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考察了相应中医经典知识图景,退至文化与文明探源视域下,尝试将医学知识追溯至炎、黄、蚩等上古父系文化乃至母系文化层面。
- 刘立安孟月高翔侯雨彤佟晓英孙永章周立群
- 关键词:医经五运六气《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
- 试论《汉书·艺文志》分类思想中“诗”之内涵
- 2024年
- 《汉书·艺文志》作为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在分类中首先确定了诗赋略一类,是对以诗赋为代表的文学的肯定。作为文学传统的诗歌,是指六艺略中的《诗经》,诗赋略中的部分屈原赋和歌诗。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这种分类兼顾了《诗经》作为六艺的主要身份,同时通过隐形的“互著”在诗赋略标题先后的顺序之中得到体现。在赋类中以屈原赋作为诗赋源流的分界,以此来彰显诗赋文体之变迁。最后列出歌诗一类,通过赋成为文人创作的主流文学体裁,反映了文人与歌诗的疏离。《汉书·艺文志》分类思想的背后是汉代文士对于诗歌这一文体的认识和探讨。
- 李祯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 班固《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隐逸类传”原因考述
- 2024年
- “隐逸类传”是由“隐逸群体”或文人士大夫撰写的专门辑录历代隐逸群体言行或文学作品的书籍,从现有的目录文献以及传世文献来看,先秦至汉代的文人士大夫均对“隐逸”有研究。然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却未著录任何“隐逸类传”,其原因在于“隐逸”与班固的家学渊源及其所在文人集团的学术立场背道而驰。
- 王志清夏鹏
- 关键词:班固《汉书·艺文志》目录学
- 先秦两汉“论语类”文献研究--以《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中心
- 今本《论语》在汉代定型,与《论语》性质相同、相近的书籍还有不少,汉代目录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古论》《齐论》《鲁论》《齐说》《鲁夏侯说》《鲁安昌侯说》《鲁王骏说》《燕传说》《仪奏》《孔子家语》《孔子三朝》《孔子...
- 吕双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出土文献
- “事为春秋”:《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 2024年
-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世本》至《汉大年纪》诸书附于“春秋”,后世称之为“‘春秋’二十三家”。阮孝绪、郑樵分别判定“史书甚寡”、“分职校书”是“附”之原因。后世多袭用阮氏之论,视“‘春秋’二十三家”即是史书附于春秋的体例。若考虑到班固和阮孝绪各自时代的学术认知,则后世对“史书甚寡”的理解未必合于阮氏,遑论契合班固确立“春秋”二十三家的标准,因此后世多从篇(卷)数而论,认为“春秋”所附诸书实难言“甚寡”。实际上,汉代知识体系中,“史书”内涵与后世不同,后世一般的史书分类尚未建立。而班固“春秋”二十三家的标准恰恰反映了当时的“史书”认知和史学意识。在整合司马迁、班彪等人构建的“春秋”谱系基础上,班固以强调史官重要性与创造性引入“事”这一话语,释证了“右史记事,事为《春秋》”的标准,以“释经”与“续传”来定位撰史行为,构建了中国早期史学话语体系,并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直至近代西方新史学引入前,这始终是传统史学中史学起源书写的主流叙事。
- 雷平秦宁东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史书春秋话语体系
- 从《论六家要旨》到《汉书·艺文志》的思想变迁——兼论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形成
- 2024年
- 《论六家要旨》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观点代表了汉人对先秦诸子的不同看法。尽管先秦诸子派别各异,但究其思想宗旨,都是为当时的政治纷争提供一种“治世之方”。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撰写于武帝年间,《汉书·艺文志》成书于东汉前期。这两个文献都对先秦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但其思想倾向则大为迥异。究其原因,既有其历史背景与学术旨趣的不同,更有其理论发展自身的逻辑可寻。
- 曹婉丰
- 关键词:道家儒家
- 《汉书·艺文志》“杂”歌诗考被引量:1
- 2023年
-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类著录有两家称“杂”歌诗。其中“杂各有主名歌诗十篇”汇录的可能是罪臣和身遭不幸的皇室成员所作歌诗,其中大部分是绝命词;“杂歌诗九篇”则主要收录民间评讽时事的歌诗和地方文人的佚名歌诗。这些歌诗不按作者、主题汇编,而归为“杂”,体现了汉代官方在文献整理中,突出当朝正面政治形象、淡化历史污点的价值取向。
- 张秦铭
-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
相关作者
- 孙振田

- 作品数:37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汉书·艺文志》 考辨 《汉志》 《别录》 《七略》
- 柳长华

- 作品数:116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 中医药 中医古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王锦贵

- 作品数:84被引量:52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 研究主题:目录学 图书馆 图书馆学 司马迁 先进文化
- 黄朴民

- 作品数:247被引量:34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研究主题:《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春秋时期 兵学
- 蔡仲德

- 作品数:22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 研究主题:音乐美学思想 冯友兰 《乐记》 人本主义 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