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8篇“ 《三顾茅庐》“的相关文章
- 《三顾茅庐》高参与性课堂创建活的课程思政
- 2024年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构建高参与性课堂,有助于展示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 韩丽霞李忠伟
- 关键词:《三国演义》
- 古代名著节选的自读课文该怎么教?——以《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
- 2024年
- 古代名著节选的自读课文,学生要学的很多,需要深入挖掘单篇的价值、单元中一类文章的价值、一本书的价值。教师可根据自读提示、单元提示、名著本身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篇之个性,学出这一类之共性,生发阅读这一本之兴趣。
- 戴银
- 关键词:自读提示文本特点
- 玩具(三国多米诺-三顾茅庐)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玩具(三国多米诺‑三顾茅庐)。;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娱乐、玩耍的玩具。;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3立体图。;5.指定设计3为基本...
- 何彬
- 论创作“三顾茅庐”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 2023年
- 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相见,典籍有刘备“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毛遂自荐”于刘备这两种记载。“凡三往,乃见”给三国故事演绎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后来成型的“三顾茅庐”故事不仅是非常有文学技巧的创作,层层推进,密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所增加的情节,并非想当然的创作,而是在《三国志》中基本上都能找到依据的。三国故事的演绎者们在纷乱的史料中,精心选择,巧妙构思,将单薄的“凡三往,乃见”五字膨胀为丰富多彩又令人信以为真的“三顾茅庐”故事,这确实是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 李迎春田晓宾
- 关键词:三顾茅庐文学创作
- 论“三顾茅庐”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 2023年
-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津乐道,广泛传播并尽可能学习。在日本,诸葛亮位居“最喜欢的三国十大人物”之首,最深入民心的是他“忠肝义胆、智绝天下”的完美形象。在韩国,无论是文学、语言、艺术,还是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三国演义》都具有深刻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到韩国的大众文化、民间信仰。
- 王晓乔
- 关键词:三顾茅庐三国文化文化交流
- “礼仪教育”的挖掘——以《三顾茅庐》为例
- 2023年
- 无论是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还是现代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文明素养教育。尤其是作为学校人文教育主阵地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传授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因此,在现有的语文课文中深度挖掘传统礼仪元素,也就成为中学礼仪教育的必由之路之一。
- 王鑫
- 关键词:礼仪教育语文课文
- 六个好习惯助推高效阅读——以《三顾茅庐》为例
- 2023年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阅读成为一项必备的能力。阅读的好习惯将帮助我们培养高效阅读能力,让我们不仅在学习中受益,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三顾茅庐》为例,将深入探讨六个好习惯,并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应用和价值。
- 彭茂萍
- 从“矛盾”处洞察人物的心理博弈——《三顾茅庐》重读
- 2023年
- 《三顾茅庐》的解读重心无疑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品通过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举动,让读者看到了刘备谦逊、真诚、大度的品格。至于张飞,从他动辄要绑人、放火的想法来看,他性格暴躁,处事有些鲁莽,不够沉稳。关羽在《三顾茅庐》中只有寥寥数笔,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识大体、行事稳重、性格温和的特点。
- 龚金平
- 关键词:心理博弈关羽
- 三顾茅庐: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的产物
- 2023年
-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刘表统治荆州时期,将笼络和依赖蒯越、蔡瑁两大家族作为自己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蒯越、蔡瑁等人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中排斥其他荆州士族。刘备寄居荆州期间同样与蒯越、蔡瑁等当权派势不两立。面对共同的敌人,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从相互靠拢到正式结盟。诸葛亮由于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因此被选为两者之间的联络人,于是便出现了后世所熟知的“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奠定了蜀汉立国的根基。
- 巨南
- 关键词:三顾茅庐
- 传播学中“传播”的历史解读--以“三顾茅庐”为例
- 2023年
- 作为传播学基础的“传播”二字,古已有之。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破坏了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希望社会安宁的政治家和人民群众都痛恨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希望恢复安宁与稳定,以维持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建立蜀汉国的刘备集团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众多荆襄士人集团,本是两个彼此陌生的群体,为实现“复兴汉室”的共同目的,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进行信息传递活动。在建安十二年,“传播”终于实现了两个已经不再陌生的群体都盼望的效果。刘备“三顾茅庐”,拥有了《隆中对》战略规划,这得归功于“传播”的作用。这也说明古代中国很早就孕育出了“传播”的内涵。
- 梅琳
- 关键词:传播学三顾茅庐历史解读
相关作者
- 沈伯俊

- 作品数:113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演义》研究 三国演义 三国文化
- 王猛

- 作品数:9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三顾茅庐 辨正 古代小说 类名 文体特质
- 刘国军

- 作品数:1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 研究主题:《语文课程标准》 北师大 教学任务 教学实践与思考 文本
- 王以兴

- 作品数:32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儒林外史》 《三国志通俗演义》 考论 小说 《歧路灯》
- 高子阳

- 作品数:208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 研究主题:老师 习作 教学实录 教学 年级